分享

稷山 刘林飞​// 豆腐坊里豆花香!

 后稷文苑 2023-01-04 发布于山西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年元旦,我们开始整理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2022,我们将继续。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1)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一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二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三辑)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2022第四辑)
后稷文苑新年寄语
稷山夕阳红文集(2021.12.26)
从漫步黄土坡到后稷文苑(2017.6-2022.1总目录)
顾问:赵永刚  安新明
制作发刊:薛前发
协助制作:焦云竹  葛丽娟

稷山 刘林飞//教民稼穑风 后稷故里情

稷山  刘林飞//梦回故乡之后稷游子
稷山 刘林飞// 豆腐坊里的小两口
稷山 刘林飞// 老传统月饼坊
稷山 刘林飞// 父亲的豆腐人生


豆腐坊里豆花香!
 
稷山  刘林飞
父亲靠做豆腐起家,我在豆腐坊里长大,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天围着磨盘转,转完磨盘转磨坊。在那个生活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的年代,父亲的磨坊也较为落后,俩间老房子里有着简简单单传统的豆腐制作工具,我记得泡豆子用的是瓦盔子、磨豆腐用的半自动磨浆机、烧豆浆烧的烟炭锅头,锅头分为前锅和后锅,前锅烧豆浆,后锅烧热水,它俩都是相通的,后锅再通小土炕后最后通向烟囱,要是到了冬天小土炕可暖和了。
豆腐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坐底菜。我的父亲刘勤岳今年68岁了,从17岁就跟随父亲学做豆腐,至今已有近20年,父母靠着浆水制作豆腐这份手艺,养大了我们,撑起了家庭。父亲每天早早地将泡好的黄豆端上灶台,站在石磨两旁,紧握磨杆,合力推动起石磨,石磨“咕噜、咕噜”有节奏地转动起来,一圈又一圈,一轮又一轮……选豆、泡豆、磨浆、过滤、煮浆、点兑、定型,无一不体现着父母他们多年做手工石磨浆水豆腐的经验和技巧。“磨豆腐可是纯体力活,一点懒都偷不得。”父母那辈为了我们辛苦打拼、风雨无阻、日日夜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着,脸上绽放着开心和满足的笑容……熟悉的场景,一代代人都曾经历过!
豆浆煮沸后,然后闭火,慢慢用马勺少量多次的慢慢将提前发酵兑好的浆水点入豆浆里,这就是点浆了,再过半个小时左右后,豆浆变成豆花,豆花结成豆腐后,就可以转移到木框里,用纱布包好压实,再等一会儿,就成豆腐了!”
父亲说,点浆是做豆腐的重中之重,点少了,豆腐太嫩不成型;点多了,豆腐容易硬、老。忙碌中,已到吃午饭的时候,母亲舀了一碗豆花,调配上一碗油香辣椒,炒了一盘麻婆豆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自然传承中手工磨豆腐的本真味道,品尝着熟悉美食里的乡愁滋味。
岁月悠悠,电机的“嗡嗡”声替代了石磨的“咕噜”声,手工石磨豆腐也将逐渐远去,父亲的豆腐坊,将随着他们渐渐增加的年岁,慢慢地融入到历史长河中,挥之不去的,是那相伴一生的乡愁印记。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回首父亲近五十余年的豆腐经历,这种手工石磨豆腐往往只是一种情怀与梦想,最终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豆腐:清清白白,朴实素雅!愿我同道:静心守道,做真豆腐,成真心人!



作者简介:刘林飞,生于1987年,稷山县西王村人,曾用名教民稼穑风,爱好文学、编辑写作、书画创作,曾在《汾水文学》、《稷人说稷》、《后稷文苑》、《枣花报》等平台发布数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