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女尼,一人一破寺,创净土!百姓:她与众不同,为一方女菩萨

 fcgwx 2023-01-05 发布于湖北

她,古稀之年,一人一破寺,独守破败庙宇,竟是整整14年,一系列寺中修行之法,行坐住卧之举却引得一方村民百姓收了凡心,起了佛心。一番生活之准则更令百姓大为赞叹,口口相传:她与众不同,如一方女菩萨,度了我们。”

她即是一代传奇女尼,以破寺为基,一人独守修行,创一方净土的常寂法师。不多说,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间古庙,去了悟这一百姓心中女菩萨,别样的修行之道。

1999年春,五台山一处山顶,一比丘尼正于此山中,这女尼即是常寂法师,已至60之龄。此番上山,只为考察一下周边的寺院情况。

怎料知,山间寻匿期间,却偶遇几位年轻法师也在山中,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常寂法师见此情景,心中可谓升起万般供养心。随即与之攀谈聊天,诉说着修行的不易。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其中一名叫普润的法师,如佛菩萨亲临一般,好似只等着这一刻这一地,以此引渡常寂法师。寥寥几言,竟彻底改变了常寂一生修行之路。

“大师,我知道这附近一处寺院,非常好,能否牢请法师前去看看,以此常驻,更为甚好。”

常寂自然万分言谢,却也听出了法师话中之意,说出心中原则。

“十分感谢,但此次上山,只为考察寺庙,因缘未足,并没有驻锡一方的念想。”

听闻法师道完,普润却并未作罢,仍旧是一再坚持,三句不离此寺,极力希望常寂前往查看,不断诉说这寺庙的殊胜之处。这常寂可谓听得耳朵老茧也快出了,不忍坏了普润一番好意,也只好依顺,答应先去看看再说。

随即,第二天一早,普润法师就带着常寂,来到了这间万般殊胜的寺庙,即公主寺。

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一众人看的目瞪口呆,更令常寂法师心中为之一惊。

寺中空无一人,破败残叶满院乱飞,下脚之处更是杂草丛生,没有了一丝平坦之地。古老殿堂竟没了一丝佛性,堂内的佛像布满蛛网,被尘土覆盖,佛头也早已不翼而飞。周遭的参天松柏也尽显着苍凉之感,处处充斥着死寂与孤独。

这公主寺建于北魏,几废几兴,重建于明朝,期间不知历经多少僧人来来往往,却无人长久待下。直至1994年,佛头被盗,从此荒废,再无人烟。

这一番景象,换作他人,早已心生怨气,大废周章,来此查看。这普润法师口口殊胜,却如诳语。实在开了个大玩笑。

殊不知,这常寂法师脑海中竟生起万般印象,7年前的一场梦境恍如历历在目。

佛头未见,佛院荒凉,满院杂草,梦中场景竟与这公主寺场景相继吻合。

随即一番了悟油然而生,梦中之景恍如因缘点化:

“或许,我上辈子本在这寺中修行,可是没有修好,这辈子需要在此继续修行。”一番决定顺然脱口而出。

“我住下了。”

如此一来,一介60岁女尼,没有任何行李,没有携带任何生活必需品。仅在附近居士家借来一条棉被,就这么一朝住下。往后余生,新的修行之路,悄然开启。

这一数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寺庙,就这么住下了一位比丘尼,消息如风一般瞬间传到了附近山村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破庙终于有人来了,终于可以去拜拜了。”就好像这庙早已成了全村人的心头之憾,只等有缘人在此相会。

“这么破的庙,估计法师住不久就离开了。”但,更多人仍是心泛愁苦,毕竟,如此苍凉古寺,谁能住得下,住得久呢。

果不其然,没多久,附近村的村长找上了法师,寥寥一言也算道尽一方水土之愿。

“法师,你住下了,能否把佛头重塑,寺院修修。”话语一毕。

连村长也不敢置信,常寂法师想也没想,就一口爽快的答应了。在法师心里,这重修寺庙,重燃道场佛光,自然成了最该奉行的大任。修缮寺院就这么成了她最初的修行。

然而,常寂以修缮寺院为始,一番行坐住卧,一系列壮举准则,竟感染了一方水土。往后之路,更与村民建起了浓浓羁绊,引得这一方百姓不禁顶礼赞叹,成了心中名副其实的在世活菩萨。

常寂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将自己多年的积蓄,一并委托给村里,希望请来村民帮忙,给予一定报酬,共同重建寺庙。

这消息一出,村民可谓积极响应,许多村民甚至不需要报酬,自发前来帮忙。心中已是万般赞叹。

“这师父已至古稀,却与众不同,她是来真的。”

或许,在村民们心中,重建的已经不再是寺院,而是这一方水土百姓世世代代的信仰。

众多村民来相助,寺庙杂草很快被去除,寺内常年累积的黄土灰尘很快也被清理。破旧吱呀响的门窗也焕然一新。最重要的佛头也终于重塑完整,常寂更买来众多树苗,一一栽种于寺庙周围。

一位60岁的女尼,本可在香火旺盛的寺庙中安然度日,现在,却在这,与村民一起,一砖一石,挥洒汗水。村民于心不忍,嘱咐法师多作歇息,这里的劳作他们来干就好。

可常寂慈悲一笑,寥寥一言,道尽了风骨:“这是我的愿景与修行功课,怎么能懈怠呢?”

修缮工作如火如荼,日复一日,越来越趋于完善规整,清净庄严一举驱散了原本的苍凉。常寂法师常常与村民在殿堂中讨论修缮的进度。然而,一众村民站于殿中,一番情景却令人哭笑不得,有了一些格格不入。

只见村民有叼着烟的,有拖着鞋的,耷拉着衣服的,更有一口碎痰随意吐出的。一切显得不修边幅。村民们不懂佛门礼仪,自然有了这番情景。

换作他人,或许早有怨言,这一众村民,对佛祖实在大不敬,实在失了格。

可常寂却因材施教,字字真言开导,如成了妙音,声声入耳,令百姓欢欣接受。

“我们都知道佛门是清净地,很多百姓居士来这里熏染,皆因这里清净,庄严。如果人人都不遵守佛门的礼仪,那么,咱们都向往的清净庄严不就没了,那么,大家也都不愿意来了,大家觉得呢。”没有晦涩难懂的高深佛理,有的只是平常浅显,慈悲为怀的字字珠玑。

如此一来,村民们渐渐有了改变,原本吸烟的一入寺庙,烟瘾一起,就自发的躲到院中角落过烟瘾。再慢慢的,只要进了寺庙,就不再抽烟了。百姓们渐渐与寺庙相融。

直至,修缮大功告成,一方净土,拔地而起,终于重现佛光。

此时,寺院及村中还没有先进的供水设备,甚至连水管都没有,寺中的水源都需要一桶一桶在井里挑起。

年迈的法师,每日挑水,步行20分钟,成了修行。殊不知,这一切,被村中孩童所见,有了不忍,这一众孩童学生,竟主动自发帮着法师挑起了水。每日一桶,未曾中断。

小小孩童,每日20分钟,挑着水,到了寺庙,早已气喘吁吁,看得法师更是于心不忍。

“本应是我度这村民孩童,如今,却如他们度我。”

随即,过意不去的法师立刻沿着水流,前往考察水源地,请人帮忙接通水管。不遗余力,帮助村民安装水管。

如此一来,寺庙及村民终于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可谓万般欢喜。

水源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随即出现了。村民灌溉农田及生活用水高峰时,公主寺却因为地势偏高,水管水压过低,导致法师常常用不上水。

然而,法师一番真言,竟让所有百姓为之动容。

“在家的众生苦,为生活所累,要为一方百姓考虑才是,宁愿我烦恼,不让众生苦,他们用得上水就足够了。”

法师更对自己定下规矩,可谓诉尽风骨。

“生活各方面,都应该低于村民的生活标准,更不应该高于他们。如此一来,才能了悟众生之苦,真正将佛法普度。众生也可真正了知,原来,佛法本知众生之苦,有了共鸣,就可更加受用。”

而这寥寥准则真言,却不是一句空话。法师日常修行之法,道尽一切。

为达百姓之愿,以此开示,可寺中却无一本经书。常寂不惜步行几十公里,于五台山一家寺院借来7部《华严经》,向百姓说法。

从说法,弘法,为百姓祈福办法会,再到百姓丰盛斋饭,法师亲力亲为,万般劳累,也不曾中断。

而自己的斋饭,却是万般简单,不是粗寡面条,就是糊糊,偶有蔬菜水果,竟都是自己院中所种的歪瓜裂枣。法师更是遵循过午不食,每日只吃一顿。这一番举止常常引得村民心疼师父,随即送些米粮,却总是被法师推却。

“你们自己辛苦所得,你们自己还不够,我不收,快拿走吧。”

这样的修行,日复一日,每日早晨更是上殿供佛,喃喃佛音,响彻全村。白天则要管理寺院事务,直至晚间,又闻佛经袅袅。

这样的修行,一位年迈女尼,一座破旧古寺,以此孤守,竟持续整整14年。

或许,常寂法师本为菩萨,只在此生,创这一方净土,护守一方百姓。又或许,这众生与常寂早已互相度心,互为成就,互相成了彼此的信念。

这即是常寂法师与她的公主寺,以此顶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