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刘语0_1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问题点燃课堂》这本书在我书橱里躺了很久了,一是因为有别的书读,二是书的副标题“小学数学[生问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让我觉得这不过是“生本课堂”的舶来品。
昨天随意翻了几页,便被它深深吸引,切实感受到“学生提问”对于改变课堂面貌的巨大力量。正如顾志能老师所说:“因为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探究的,所以课堂全是学生真实思维的展现;因为课堂要做的事就是“提问”和“释问”,所以教学线索清晰,结构简单,形式朴实,不需要任何“花架子”;因为是聚焦问题展开学习,所以学生目标清晰,探究主动,思考深入,对知识的理解明明白白。”更难得的是,以“学生提问,以问引学”为外显特征的“生问课堂”,为普通如我的老师上一节“学情大胆暴露,知识主动建构”的数学课成为可能。
一口气读了60余页,从空调房间移至蒸笼一般的室外,似乎觉得只有淋漓的汗珠才能与内心的波澜相配,迫切地想冲到课堂上实践一把。正值暑假,所有的冲动只能停留于纸笔间。在工作与学习、生活中,冲动常常有,但能留得住的却少得可怜。惨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惨淡而不自知。
因为只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刚刚触摸到“生问教育”的冰山一角,所以暂且从“生问教育”的周边视角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学生提问之殇
不管是作为教育目标,还是作为学习方式,问题提出都是极其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现在及将来生活学习所需要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礼记》云“博学之,审问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做学问要先学'怎么问’,如果在学校只学'怎么答’,那不是做学问”,培根讲“谁的问题越多,谁就能学得更多,记得更多”……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这是古今中外先贤们的共识。
2011版课标在原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彰显了我国对数学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希望。2022版课标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进一步强调“四基”和“四能”,所谓“四能”即发展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所以如此“苦口婆心”,说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四能”不太能,确切地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尚任重而道远。
顾老师团队一项面向全国各地21067名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提问题的占14.7%,有时提的占38.4%,很少提的占36.0%,从来不提的有10.9%。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在对20172019年两次国家级研讨活动的48节课的剖析后发现,教师一共提问1933次,课均约40.3次,学生一共获得了14次提问机会,课均只有0.3次。表面上看是学生不想提、不会提、不敢提,实际上是老师不让提、不给机会提、不主动训练学生提、提了也白提。
二、教师要有成长自觉
什么是成长自觉?我们口口声声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对上述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这是成长自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也是成长自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勇于突破自我,为自己定一个“一个亿”的小目标,这也是成长自觉。
在顾志能老师身上,我深刻地体味到了什么是“成长自觉”:从几次研讨过程中,感受到“学生提问”的魅力,并籍此追寻课堂的创新;集全县之力,用几年的时间,全力推进“学生提问”研究,不断探索,形成成果;汇集全县最优秀的二十位名师组建“教学创新高级研修班”,开启团队研究的征程;自20183月起,以每周一次的频率、以课堂教学和反思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有规划、高质量地推进“生问课堂”;为了推广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公众号将研究成果向全国各地的老师“全开放”;组建“生问课堂”全国教研联盟……只要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一步一个脚印,倾情付出、持续推进,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及更好的他人,这就是坚持的力量、成长自觉的力量!
学校的上一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结束后,一位同事告诉我“做就比不做强,做了就有收获”,我想应该再加上后半句“既然做,就要真做常做做出成效”。
三、与优秀的人为伍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顾老师在一次无聊的会议上突然想起一节课,突然蹦出一个奇妙的想法,很快形成了两页的备课草稿。他越想越兴奋,越想越冲动,马上联系一所学校,下午就开讲,并最终呈现了一节朴实、自然且生动的“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两天后,乐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再次呈现了这节“能带走”的数学课。
一位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按常理来说,应该谨言慎行,轻易不出手,或者用最保险的方式上最熟悉的课,“爱惜自己的羽毛”,顾老师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敢于上一节灵光乍现的新课,特别值得称诵——这就是名师的思维方式。
名师思维造就名师,常人思维便带来了更多的我这般的普通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课了——怕讲不好、怕被老师笑话、怕别人不信服,怕这怕那,便越来越不敢讲,直至不会讲了。现在想想,实在是可笑至极,本来就讲得一般,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就像一个朋友所说:“哪有什么墙?是你自己心里的墙!”
套用六祖慧能的“菩提偈”作为结尾,也算是给自己些许努力成长的勇气:
课堂无片术,
理论亦非才。
本就没长物,
何来放不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