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何展欣∣我与那些挥动笔尖的日子——读《我与教育写作》有感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我与那些挥动笔尖的日子——读《我与教育写作》有感

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何展欣

三年过去了,疫情仍在肆虐,虽然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居多,但对“阳性”的恐惧仍然未见消退。从十一月开始,中山的疫情反反复复,经历了几次停课、线上学习、恢复线下学习,我与初三的学生一直并肩作战,他们在校我在校,他们请假我还在校。每日统计、上报数据、备课、上课,加上天气渐冷,阴雨不断,我整个人的状态似乎也不太好,连打开《课程论》的欲望都没有,这不,十二月的读书打卡任务我都还没有完成一半呢。但转念一想,不读《课程论》,我能读点别的呀,于是我连忙找出了颜莹的《我与教育写作》,记得当时在郭老师的办公室领书的时候,郭老师可是叮嘱我一定得好好读读这本书,“这本书真的不错。”只是当时的我还在忙着啃钟启泉的《课堂研究》和刘徽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所以翻了几页就把《我与教育写作》放下了。于是,在上周的一个晚修中,望着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的学生自习时,我再次翻阅起了这本书,细细品味。当我合上书本后,我深受感动,不管是行政还是一线教师,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科学教师,他们都因为阅读获得了心灵的满足,都因为写作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这难道不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真正意义吗?那我呢?这是加入写作组的第二个年头,我又感悟到了哪些吗?我不禁回看我过去写的每一篇随笔和论文,并惊喜地发现,虽然我的阅读深度、写作水平远远比不上这些大咖,但我也确确实实在阅读与写作中感知到“当一个人内在的力量觉醒了,外在的一切都会成为力量之源”这句话的含义。

一、挥动笔尖,记录那些灵动的生命

在书中,袁柳老师说起了她从登上讲台以来,教育写作在她的专业成长中起到的至关作用。从记录教育生活的流水账为始,她记录了班级里的多位学生的教育小事,但正正是这些“小事”,在写作中将这些灵动的生命串联成多个教育故事,让她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及反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与学生共同成长。拾景玉老师在收获了论文发表之惊喜后,开始“戴着教育的眼镜看待世界”,用心地捕捉教育教学故事中的那些或平凡、或惊天动地,或隐匿、或张扬,或感性、或理性的“教育个体”,并形成她自己的教育反思。王士军老师利用“班级记事”,每天观察、参与、分析、研究、反思、总结,最后形成文字,他渐渐地发现自己在层出不同的学生问题中变得游刃有余,成长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好手”,也是因为他的“走心”,才让他在教育写作的道路上走得快乐和幸福。确实,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会与学生“斗智斗勇”,即使是非班主任,也会和学生发生各种各样的教育故事。如果能在写作中,记录下这些灵动的生命,又何愁缺乏写作素材呢?这些老师的经历提醒着我,要想成为“为思想而写作的极少数人”,而不是“为写作而思考的大多数人”,就应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透过教育现象,发现教育规律,形成教育智慧。

二、挥动笔尖,抒发那些真挚的情感

刘希娅校长在文中写道“写作最需要的不是时间,是感觉。”她认为通过她持续地书写、朴实的述说、精准的言说,能够凝聚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能够表达她生活的历程和朴素而美妙的感觉。刘婷老师认为写作就如摄影,用长短镜头,拉进特写,透过发乎心的文字,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样态,也对他人的生活有了设想处地的体验。不得不说,从文字中我就能感受到这些优秀模范对写作的热爱,正因为他们的热爱,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但写文章确实太难了,要写一篇能被刊登在期刊上的论文更难。因为论文讲究专业的理性分析,否则深度不够,还讲究理论支撑与阐释,否则高度不够。但成尚荣老师认为“不必把理性、理论看得过重,但一定要用感性去表达理性或理念。”教师的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倘若教师的教育写作没有真挚而丰富的情感,那么文章就只是冰冷的机械,绝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只有“不为功利而写,不为迎合而写,为自己的内心触动、瞬间冲动、专业体悟而写”,才能体会到教育事业带来的别样的意义。回看我所写的三十多篇随笔,虽不敢说完全不为功利而写,但至少是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才写,比如在参加比赛的过程有感而发,写下了《写在赛课之后》《好课要多磨》《说播课的初体验》三篇随笔,又比如在今年担任班主任后有苦有乐,写下了《班主任工作与“温度说”》《批阅周记有感》两篇随笔。更欣喜的是,在写作组的引领下,在团队伙伴们的鼓励、陪伴下,一月月地坚持下来,我发现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得到提升,也能够清晰、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心里的想法了。

三、挥动笔尖,展望那些美好的愿景

若在加入写作组之初,有人问我,写作对教学真的有用吗?我可能说不出来。但要现在有人问我这一个问题,我想我能大声地回答:“有用!”多数人不愿意写是因为认为写作与教学是两码事,教得好不一定写得好,写得好不一定教得好。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因为写和教从来就不是同一个技能点,但没有教作为基础,写出来的文章空荡荡的,没有写作为升华,教学的经验就无法成为理念。就如张岚老师所说,要让教育写作服务于教育实践,让科研与写作相互成就,要在教育写作中审视自己。只有将“教—研—写”这条路走好了,教师的发展之路才有目标有方向。我在参加比赛后,将团队老师与我一起打磨的课例转化为两项成果,一项是教学设计,获得了市的未来课堂优秀课例一等奖,另一项是教学设计类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中。除此之外,我在完成省教研员布置给我们录制优质课任务的过程中,将课例转化为教学设计类论文,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还利用其中的创新实验装置报名参加了市的化学创新实验竞赛,并获得了三等奖。或许其他老师都在惊讶我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完成这么多项任务,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有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挥动笔尖,并付诸行动,那么在此过程中的艰辛最终都会开成花朵、结成果实,于我而言,幸甚至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