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习读】青蒿鳖甲汤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3-01-08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方剂习读】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原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温病条辨》下焦篇12)
【病机】本证病机为阴液亏损,邪伏阴分。人体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余邪留于阴分,卫气夜入阴分与邪相争,故夜热;天明卫气行于阳,不与邪争,故早凉;留伏之余邪未能随卫气外出,故热虽退而身无汗;余邪久留,营阴耗损,肌肤失于充养,故形瘦;但病在阴分,与脾胃无关,故能食;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为邪留于体内,阴精亏乏之象。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为本证辨证要点。
【治法】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方药】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钱(9g)
【用法】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歌】
青蒿鳖甲知地丹,
阴分热伏此方攀,
夜热早凉无汗者,
从里达表服之安。

【证治机理】本证为温病后期,阴液已伤,而余邪深伏阴分。卫阳之气,日行于表,而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入夜身热。平旦卫气行于表,阳出于阴,则热退身凉。温病后期,阴液已伤,加之邪热深伏阴分,则阴津益耗,无以作汗,故见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皆为阴虚有热之候。此阴虚邪伏之证,若纯用滋阴则滋腻恋邪,单用苦寒则易化燥伤阴,故宜养阴与透邪并进。

【方解】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滋阴退热;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中有透散之力,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有外达之机,共为君药。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甘寒,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为臣药。丹皮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以助青蒿清透阴分伏热,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配伍特点】滋中有清,清中有透,邪正兼顾,先入后出。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阴虚发热证之常用方。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真阴亏损证、阴虚火炽证与本证均属温热类温病的后期病证,但三者病机不同,证候有异:真阴亏损证属肾阴亏损,虚热内生,虚多邪少之候,以低热、舌干绛、脉虚细或结代为主症,病情较重;阴虚火炽证乃阴伤而邪火仍盛之证,以身热、心烦不寐、舌红为主症;本证为肾阴亏损,余邪深伏阴分,亦属邪少虚多之候,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为主症。
若兼肺阴虚者,可加沙参、麦冬、川贝母等滋养肺阴;若兼胃阴虚者,可加玉竹、石斛、山药等滋养胃阴;若虚热明显而呈五心烦热者,可加地骨皮、白薇、胡黄连等清退虚热。

【方论选录】邪气深伏阴分,混处气血之中,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故以鳖甲蠕动之物,入肝经至阴之分,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细生地清阴络之热;丹皮泻血中之伏火;知母者,知病之母也,佐鳖甲、青蒿而成搜剔之功焉。(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三)

【医案举例】

李,十八岁,十二月初九日。伏暑如疟状,脉弦数,寒热往来,热多于寒,解后有汗,与青蒿鳖甲汤五帖痊愈。(《吴鞠通医案》卷一)

拓展阅读:名家医案


低热

邹某,男,19岁。2002年7月30日初诊。

主诉:反复低热4个月。患者2002年3月曾因感寒后出现高热,体温40℃,并持续半个多月,热势不减,在沈阳某医院按脑膜炎治疗,使用激素治疗后热退,并做骨穿刺检查、腰穿刺检查,均未见异常。此后,患者出现间断性低热,午后尤甚,体温在37℃~38.2℃之间波动,服去痛片热可暂退,4~5小时后热旋起并伴见头痛,后背闷热,盗汗,纳呆,口干,小便黄赤,大便二三日一行。

刻诊: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无华。血常规大致正常。血沉正常。舌淡红苔白,脉细数。

中医诊断:热入血室。

辨证:阴虚发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柴胡30g,鳖甲20g,青蒿20g,地骨皮15g,桃仁15g,知母20g,当归15g,紫草10g,甘草15g,山药20g,生地黄15g,莲子心15g,乌梅15g。6剂,水煎服。并嘱避风寒,勿劳累,服易消化食物。

二诊:患者体温大致恢复正常,偶有午后自觉发热,伴轻微头痛,食欲改善,夜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热邪自阴分而出,邪去正虚,故热减;少阳经气未解,余邪仍滞留头部,且阴血已伤,故见头痛,夜眠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养阴退热、清心宁神之功能。加藏红花清心凉血解毒,合欢花、酸枣仁养心安神,葛根解阳明少阳之枢机。治以清热宁心之法。药用:

银柴胡15g,莲子心15g,山药15g,胡黄连10g,鳖甲10g,合欢花20g,酸枣仁20g,葛根10g,藏红花1g(冲服),沉香5g(冲服),知母20g,青蒿15g,茯苓20g,白茅根20g。6剂,水煎服。

患者口服12剂汤药后,热势全消,头痛症状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均可。随访上症未有发作。

按:李教授认为,该患者为感邪后邪热传经入里,邪伏阴分,每至午后及入夜阴气偏盛,阳与之争,故而发热;郁热于内,逼迫津液外泄,故见盗汗;津液耗伤则口干;相火食气,故而纳呆;邪热循经上行则头痛。舌脉均示阴虚有热之象。邪退后,余邪未尽,伏于阴分而不解,出入于少阳表里之间。入于血分,则热扰神明而不寐,出于阳分,则正邪交争而发热,故因邪气深藏,难于令其从汗出而解,故当以养阴透热之法引邪外出。方中青蒿、鳖甲,一出一入,清热透络,且独具引邪外出之功;柴胡和解枢机,调节经气;地骨皮、知母、生地黄、莲子心养阴清热宁心神,既具凉血之效,亦可养阴,配以乌梅酸甘敛阴;山药、甘草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桃仁、当归、紫草活血和血,凉血化瘀。全方以养阴凉血透热为法,意在清热又不伤阴,此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二诊热势虽退,然余邪难尽,故当加强清虚热之力,扫清余邪,并以柏子仁、酸枣仁养血安神使阴血静,则热亦平。[刘林,王垂杰,王辉.李玉奇治疗热入血室经验.中医杂志,2013,54(2):102-103]

内伤发热

刘某,男,15岁,学生,河南省西华县人。2009年4月3日初诊。

主诉:低热1个月余。病史:患者于2009年3月初开始发热,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呈现不规律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7.4℃。

症见:午后低热,活动后心慌和头晕,手足心热,舌边尖偏红,舌体胖大,苔薄,脉细数。

理化检查:各项检查均属正常。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

治法:滋阴清热。

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减。处方:

银柴胡10g,炒黄芩10g,葛根15g,地骨皮12g,知母12g,青蒿10g,鳖甲10g,牡丹皮10g,枳壳10g,砂仁10g,陈皮10g,炒酸枣仁15g,炒栀子10g,甘草3g,生姜3片。2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9年5月4日。服上药后,手足心热消失,体温36.7℃左右。后服香砂温中汤(李振华自拟方),以健脾化生气血而清余热为主,以巩固治疗。处方:

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10g,砂仁8g,小茴香10g,乌药10g,桂枝6g,白芍12g,枳壳10g,焦山楂10g,焦麦芽10g,焦神曲10g,银柴胡10g,葛根15g,炒黄芩10g,甘草3g,生姜3片。7剂,水煎服。

服后体温饮食均恢复正常。

按:李振华教授治疗阴虚发热者,用滋阴清热之法。首用青蒿鳖甲汤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地骨皮、酸枣仁等,待体温下降后改服香砂温中汤加减,健脾以化生气血而收巩固之效。[王海军,王亮.李振华教授治疗内伤发热、失音经验.中医学报,2012,27(4):413-415]

白塞综合征

张某,男,43岁。2007年5月4日就诊。

口腔和阴囊龟头反复溃疡3年。发作时伴低热和四肢大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左下肢肌肉疼痛,四肢末端皮下出现黄豆大无痛性硬结节,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甜腻,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有饮酒史。

体检:上唇内黏膜多个溃疡,阴茎龟头黏膜脱落呈不规则红斑,有触痛。四肢末端皮下有黄豆大小结节,质较硬,滑动性差,无触痛,左膝、踝关节肿胀,右肘、肩关节活动受限,双手指关节梭形变。

实验室检查:血沉98mm/h,白细胞21.1×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

西医诊断:白塞综合征。

中医诊断:狐惑病(阴虚湿热)。方选青蒿鳖甲汤加味。处方:

青蒿10g(后下),鳖甲15g(先煎),水牛角15g(先煎),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秦艽12g,海风藤20g,玉米须30g,旱莲草30g,土茯苓30g,女贞子12g,甘草6g。日1剂,常法煎服。

服药3周后口腔黏膜及阴囊龟头溃疡逐渐缩小,关节肿痛和皮下结节减轻,5周后症状基本消失,血沉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证虽邪伏阴络,但还兼见湿邪阻络,故应在养阴透邪之中辅以祛湿通络,虽难治之病亦可治愈。[钟嘉熙,梁雪芬.青蒿鳖甲汤的临床应用,江苏中医药,2008,40(3):10-11]

不明原因高热

丁某,男,64岁。20年来每年春季即无明原因地出现高热,均住院系统检查,除白细胞偏高(10×109/L~15×109/L)余无阳性发现,每静脉滴注抗生素持续2月以上,方才恢复正常。2003年3月2日又现高热(最高达40.2℃),在某省级医院住院20余天,行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病情无变化,遂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住院后3天内未予任何药物观察体温变化,每天上午温度在38℃~38.5℃,午后逐渐升高可达39.5℃~40.1℃,除感乏力、口干、头痛外无明显不适感,观舌苔黄腻、脉细数。遂予以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处方:

青蒿30g,鳖甲15g(先煎),知母12g,牡丹皮12g,生地黄15g,佩兰15g,银柴胡12g,地骨皮30g,白蔻仁9g,黄芩12g,金银花30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2天后体温降至38.2℃,5天后体温正常仅感乏力,上方去银柴胡加西洋参6g,续服14剂巩固之,体温一直正常。

次年2月患者恐再现高热自行按上方服用半月预防之,追踪至今未再出现高热一症。

按:本患者虽舌厚腻但虑其春季阳气升腾易伤津液,加之热病日久伤津耗液,故而应透过现象,抓住阴虚之本。同时,本方特点为有清透之性无恋邪之弊,故无论舌苔厚薄皆可用之。[张娟.青蒿鳖甲汤治验举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72]

亚急性甲状腺炎

刘某,女,26岁。2004年9月患者因发热、颈部疼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述2天来发热(38.9℃~39.6℃),双侧颈部疼痛放射至耳头痛,咽痛,口干,心悸,心烦易怒,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予以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处方:

青蒿30g,炙鳖甲15g(先煎),生地黄12g,知母12g,牡丹皮12g,地骨皮30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30g,浙贝母12g,全蝎6g,黄芩9g,桔梗12g,板蓝根30g,生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服药次日体温降至38℃,甲状腺部位疼痛减轻,3剂后体温正常,甲状腺部位疼痛完全消失,上方去桔梗、黄芩加玄参15g,续服7剂巩固之,随后辨证服用中药15剂,痊愈。

按:亚急性甲状腺炎系热毒侵袭肝经致阴津亏损,邪热稽留的证候,方中鳖甲入肝经至阴之分,养阴而入络剔邪,青蒿芳香质轻可透邪外达,从少阳领邪外出,生地黄清阴络之热,牡丹皮泻血中之伏火,恰吻病机,故此用之效如桴鼓。[张娟.青蒿鳖甲汤治验举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72]

糖尿病并结核性胸膜炎

王某,男,72岁。2004年2月因发热、咳嗽、胸闷憋气1周,前来就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年,1周来发热以午后为重,最高可达40℃,咳嗽,胸闷,憋气,盗汗。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并结核性胸膜炎。因有乙肝病史,故给予小剂量抗痨治疗,5天后体温仍高,遂更方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药用:

青蒿30g,炙鳖甲15g(先煎),生地黄12g,知母12g,牡丹皮12g,地骨皮30g,炙百部15g,桑白皮30g,西洋参9g,麦冬15g,百合15g,葶苈子15g,大枣5枚。

2天后体温下降,4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坚持服用以本方加减的方剂治疗,3月份复查一切均正常,随诊9个月未见复发。

按:痨病是由于正气虚弱,痨虫感染所致,《丹溪心法·痨瘵》提出“痨瘵主乎阴虚”之说,而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主要病机已被医者达成共识,与痨病两病相合,津液更伤,阴虚火旺的症状更加突出,《景岳全书·火证》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为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故用此方,标本兼治病自向愈。[张娟.青蒿鳖甲汤治验举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72]

更年期综合征

韩某,女,49岁。因五心烦热、失眠2年,加重1个月,于2000年2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病史,经停1年。

入院症见:失眠、五心烦热,自觉胸背灼热,手足心及头颈汗出,心中虚怯易惊,诸症以夜间为甚。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X片、胸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内分泌检查,血雌二醇36pmol/L,血卵泡刺激素55IU/L。

入院诊断:更年期综合征。经尼维爱、谷维素、维生素等药物治疗5周,症状无明显改善,请余诊治。以上症状仍在,口干苦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厚腻。细问病史,患者病前一直从事野外工作,常经风冒雨,时年已近七七,精血已亏,外邪乘虚而入,又治疗不及时,致外邪深入阴分血络而有今日之所苦。故遵吴鞠通青蒿鳖甲汤意以搜阴络之邪。处方:

鳖甲15g(先煎),青蒿9g,牡丹皮9g,蝉蜕9g,黄芩9g,桑叶9g,当归9g,丹参12g,知母12g,山药12g,扁豆12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本方5剂后,五心烦热、胸背灼热、心虚易惊等症有所改善。上方续进5剂,手足心汗出减少。前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g,酸枣仁12g,继进4剂,诸症逐渐缓解,睡眠转佳。连续服用10余剂,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出院。(黄礼明.青蒿鳖甲汤的临床运用.江苏中医,2001,22(3):34-35]

伤寒

李某,女,35岁。因高热10天于1999年7月4日入院。

患者症见:身热不扬,汗出以上半身为甚,表情淡漠,身倦乏力,恶心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检查:体温39.6℃,脉搏8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4/10kPa。表情淡漠,心肺(-),腹平软,左肋下触及脾脏,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O”1:160,“H”1:320。血常规:白细胞4.3×109/L,血红蛋白121.5g/L,红细胞4.15×1012/L,中性粒细胞0.16,淋巴细胞0.129,单核细胞0.1005,嗜伊红细胞计数为0。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血沉40mm/h。

诊断:伤寒。

以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4周高热减退,精神转佳,血培养无细菌生长,嗜伊红细胞56×106/L,血沉16mm/h。仍低热汗出,夜间尤甚,纳谷欠香。邀余诊治,查舌淡红,苔微黄腻,脉濡软。乃余邪深入阴分之证,治当搜剔阴分之邪,仿青蒿鳖甲汤意。处方:

鳖甲12g(先煎),青蒿9g,荷叶9g,桑叶9g,佩兰叶9g,芦根9g,牡丹皮9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连续服用10剂,诸症消失而出院。

按:青蒿鳖甲汤在临床上有诸多妙用,只要认证准确,辨证得当,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本方,其关键在于青蒿与鳖甲的配伍,二药相配可入阴分,搜邪外出。运用中要注意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而适当加减,同时还可以参用活血化瘀之法,促进经脉血液运行,以助祛邪之功。[黄礼明.青蒿鳖甲汤的临床运用.江苏中医,2001,22(3):34-3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