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解决科举弊端,武则天发明了一方法,看似不显眼却沿用至今

 无风起念 2023-01-09 发布于广东

人类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麻烦,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发明,有些发明构造原理简单,但因为非常有用,便延续超过百年,甚至千年,到了现代社会仍可见到其踪迹。唐朝女皇武则天,当年就曾经发明过不少东西,其中一样看似不显眼,却延续至今那就是“糊名法”。

▲武则天的一项小发明,对于后世有巨大的影响。(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乍看之下,可能对于“糊名法”这个名词有些陌生,但只要当过学生历经过大考试,就很有机会看过。“糊名法”源于科举制度,又称弥封、封弥,是科举一种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的做法

▲如今考试常用的密封概念,就是源于武则天。(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我们都知道,自隋朝一代开科取士以后,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跨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由于科举事关荣华富贵,很多人便想了一些歪点子,于是科场的副产品(后遗症)——“作弊”也就应运而生了。

当时的科举考试试卷,都是由考生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考官都能直接看到,于是有些富家子弟因为才学不够,便想着以钱开路、贿买打通关节,而那些心术不正的考官“笑纳”之后,便以桃报李,在阅卷时替考生改错为对,提高等次(分数),使之榜上有名,科举得中。

最开始的时候,这种现象还比较少见,但是后来渐渐增多,武则天年间,该现象已经日显猖獗,不少考官“不求学问,唯求财贿”,利用阅卷取士的机会,中饱私囊,大发横财,以致“选官冗冗,甚于羊群,饱学才高之士竟然百无一人”。

针对此种病国之忧,直臣李文成上书朝廷,奏报“科场贿赂纵横,赃污狼籍”,吁请严加制约,纠正弊端。武则天看了奏章,深感科场作弊严重,若是不加遏止,势必动摇江山根基,危及统治地位。

武则天本是个富于心计的女皇,经一阵思谋,计上心来,降旨一道,规定最高一级的考试——选拔进士的殿试,“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就是考生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籍贯后,用纸糊住。科举考试关防的糊名之法,从此诞生了。

《国史旧闻》中有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以实,乃命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等第判之,判之糊名,自此始也。”“自糊其名”后,考官不知道哪份试卷是“关系户”的,一时不好做手脚给予关照了。

“糊名法”过程很单纯,就是将考生考卷上的名字等数据,等用纸糊上,以防止考生与撰卷人串通作弊。放到现在类似所谓的“密封卷”。

考试取才的制度很早就出现了,但有方法就有后门,一旦有人作弊,考试就失去意义,糊名法的发明和使用,让科举考试的考官无法看到考生姓名,能够客观对试卷进行评价,公平为国家选材,大大减少了作弊的可能。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方法,没有太多专业技术,但却奠定了考试的公平性,让众人平等,只要认真读书就有机会翻转阶级,长久下来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

参考资料:《国史旧闻》《新唐书》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