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234.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是老子主张的“愚民”政策吗?

 舞酒绿林 2023-01-09 发布于广西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老子主张的“愚民”政策吗?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古之善为道者’,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非以明民’,不以道教民,明知巧诈也。'将以愚之’,将以道德教民,使朴质不诈伪。”明是巧诈,愚是质朴。

王弼注:“明,谓多智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注释已经很明白。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古代善于行道的人,不是让人民聪明,而是让人民愚钝。”(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92页。)他是这样翻译,却用较多文字解释不是“愚民”政策,观点游离。

南怀瑾说:“所谓'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文字表面上是说上古以来善于运用政治哲学道理的人,不是要老百姓智慧高,而是希望他们智慧低;好像老子就明白地这样讲。”(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86页。)他认为是“愚民政策”,但他后面又解释,愚不一定是愚笨。

陈鼓应今译:“从前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精巧,而是使人民淳朴。”并引述:“本章的立意被后人普遍误解,以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其实老子所说的'愚’,乃是真朴的意思。他不仅期望人民真朴,他更要求统治者首先应以真朴自砺。”(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06页。)

刘笑敢引论:“愚民政策是统治者愚弄百姓以利于欺骗的统治方法,是以统治者之智谋来蒙蔽百姓。老子却从来不主张统治者欺骗任何人。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愚’不是愚弄,而是'大智若愚’的'愚’,是淳朴之愚。”并认为这是对“老子的不白之冤”。(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634-637页。)

本章又是治国之道,强调治国理政的道理。但第一句就遭到古今学者的严厉批判,说是老子主张愚民政策。是不是“愚民政策”先要弄清白“明”和“愚”两个字在本章的意思。

明,会意字。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本义是明亮、清晰。在这里是精明的意思。

愚,也是会意字。本义是愚蠢、愚昧。但在这里作敦厚、朴实理解。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古代善于用“道”治理国家的人,不是因为人民精明强悍,而是将以敦厚、朴实来教育人民。

说老子主张愚民政策,是后人理解的错误——只看到“愚”的本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