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之所以焦虑,原因竟然是这个。。。

 鱼白书生 2023-01-11 发布于江苏
这年头,全民焦虑。
谁要是说自己不焦虑,那简直不正常。
读幼儿园的小娃,怕不会数数,不懂ABC,输在了一年级。
等到了上小学,这群娃又怕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
这群娃背后的父母,怕买不起学区房,抢不到好资源,葬送娃的好前途。
把娃熬到长大,一大波中年人又开始怕失业怕生病,怕养不好自己,养不起父母。
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又害怕生病,畏惧死亡。
所以你看,只要到了会说话的年纪,我们就开始了焦虑的无限循环。
其实,焦虑是种病,得治。
清醒点,你可能真的是多虑了。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医师阿兰.布拉尼克耶提出:被虚构的焦虑。
现代人的焦虑,很多可能是被环境和科技催生出来的“伪焦虑”。


01 你担忧的事情,并不是事实

布拉尼克耶在《被虚构的焦虑》中,分析了促成人们被动焦虑的几个原因。
过度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迅速且随处出行,时空转换轻而易举,再加上通过电视网络获知过度信息,世界触手可及,那些本不该属于你的焦虑,也变得触手可及。
未来忧郁症:面对未来和未知事物,产生局促感和无力感。新技术的高度发展,让我们所处的时代成了一个无法预知的时代,所以我们会焦虑。
青蛙预言:同名动画片中,一群青蛙预言,一场威胁地球生命的大洪水即将到来。后来引申为人们对听闻到的言论感到恐惧和担忧,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了疑问。
争分夺秒:现代人的耐性特别差,几乎是“等待无能症”。外卖晚五分钟,等于要他命;信息一分钟内没有回复,就想把对方拉黑,恋爱关系可以因为一句“多喝热水”,分分钟决裂。急于求成、无法耐心会让人陷入分秒必争的快节奏,一旦节奏慢了,就会焦虑。
这些原因是导致人们焦虑的主要因素。
然而,这些让我们担忧的事情,又有几件是既定事实,又有几件降临到自己头上呢?
说白了,不过是自己加戏,把自己整焦虑了。


02 焦虑多了,真的是病

有一个名叫《焦虑症患者的一天》的短片。
一个男子早晨醒来后,整个人都充满了疲惫和无力。
他满脑子都是胡思乱想,想的都是生活中最糟糕的情况。
跟人约会时,他总是消极地认为,自己会说错话、做错事,然后害怕出错,干脆爽约。
在地铁上,他就琢磨昨天老板看他的眼神,好像有点不大对劲。
他拿出手机,发现朋友一直没有回复他的消息,他又在琢磨,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
一整天,他都在为这些莫须有的事,坐立不安,心不在焉。
好端端一个人,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丁香医生有一期内容介绍了焦虑情绪带给人们的危害。
当我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大脑会自动进入应激状态。
中枢神经就刺激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让我们的身体分泌激素,进入战斗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你第二天要考试,你一晚上就能背会很多知识点一样,你强大的效率背后,就是大脑的应激战斗。
偶尔一次两次没有关系,但是长期焦虑担忧,就会让大脑长期应激,这就导致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系统紊乱,我们就会生病,比如内分泌失调、失眠健忘、气色差,免疫差,容易腹泻、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
所以你看,焦虑的人,是真的会生病的。


03 做好三件事,攻克伪焦虑

阿兰.布拉克尼耶是心理治疗师,他不仅指出了现代人存在的“被虚构的焦虑”,还给如何缓解这种焦虑提供了心理支持。
他建议做好这三件事,有效地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第一件事,专注自我效能。
生活中最令人沮丧的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不到。
这个时候,不要陷在无助和悔恨中无法自拔,不要一头扎到自己做不到的事中,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就是了解自我效能,明白自己的运作能力,不低估也不高估,客观认清自己。
第二件事,专注特定目标。
你到底要做什么?到底在为什么焦虑?我们的行为一定有某个目的或者是目标,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难),然后设定明确的行动路线去实现它。达不成目标,让人挫败,而挫败则带来焦虑。而实现目标则能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些能高效抵抗我们的焦虑感。


第三件事,慢下来。
每天早上醒来,很多人对这一天要做的事情感到不安和焦躁:送孩子上学、去单位开会、为应酬做准备等。
诸多待办事项会让我们莫名紧张,甚至陷入混乱,开始忙乱的一天。
试着慢下来,把可做可不做的事件剔除当天的安排,安心吃一顿早餐,看一本书,等一杯热茶,这些都能让我们回归心安。
除此之外,布拉克尼耶还建议人们调节心态,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对新生事物保持开放心态,尝试了解那些未来的风险,但不为之慌乱。
保持梦想,保持微笑。
布拉克尼耶说:“今天这个向我们敞开怀抱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令人焦虑但又充满机会。”


结语:

确实,时代发展得太快,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年轻人对感情生活的持久度焦虑,对创业的决心顾虑重重。
职场人则担心自己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代替。
中年人的焦虑更是彻头彻尾,上有老下有小,好像蜡烛两头烧。
但这个看似糟糕的时代,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和机遇:
创新带来大批全新的职业,比如数字领域。
纳米生物信息极大地改善人类的健康。
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免疫疗法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缓解精神病学中的恐惧。


世界在变,每个人也要改变,才能生活得更好。
《被虚构的焦虑》一书中,作者布拉克尼耶最让我欣赏的观点就是,和真实的世界产生共鸣。
我们不否认现实和现状,比如节奏过快、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地缘政-治,甚至娱乐至死,大数据隐私等问题的存在。
Don’t panic。
风险一直都在,不论身处什么时代。
了解风险以及应对的方法,利用过去的经验帮助我们规避风险,心怀乐观,展望未来,焦虑就不会困扰你。
爱因斯坦说过:“任何的困境中都藏着某种可能性。”
杜绝伪焦虑,看清真实的世界,守住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节奏,你终将赢得你想要的生活。
喜欢今天的文字,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

 END

关注我,每周共读一本书。

作者:鱼白,一周一本书,分享知识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