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风度”的说法,大抵指的是当时的“名士”们“越名教”、“任自然”,潇洒不群、超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假如我们能穿越到18个世纪之前,能不能过上一回“名士”瘾呢?
若想如此,对穿越者来说,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投好胎。魏晋年间流行的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保证了世家大族蹑居高位、把持政权。
换句话说,穿越者要成为名士,出身世(士)族大体是个必要条件。而且,出身家族的历史越长,门第的“品牌”就越叫得响。
琅琊王氏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顶级士族,这个家族早在三百多年前的西汉宣帝(前74—前48年在位)时代就出过谏大夫王吉。
相比之下,与之齐名的陈郡谢氏因为起家于魏,发达于西晋,所以还被一些老牌世族鄙视为“新出门户”。
至于东晋陶渊明的家族,曾祖父辈的陶侃才是第一代,起初家徒四壁,“门”是没有,“族”也够不上,故而家族的“商标”叫不响、也打不起来——连个小小的督邮也不把陶渊明放在眼里。
假如穿越者投胎顺利过了第一关,要成为世人仰慕的名士,当然还得有学问。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有势力的一个学风就是“清谈”,这是那时最时髦的风习。
所谓“清谈”,指魏晋的士人用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探讨有关《周易》《老子》《庄子》的玄学问题。
西晋时期闻名天下的“名士”王衍,最为擅长“清谈”。其所说之处有不恰当的,就马上更改——“信口雌黄”这个成语,也是由此而来。
反过来,要是“清谈”水平高,出名也很容易。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位名叫张凭的士人,原本没有什么名气。但有一次他在参加清谈时,恰好遇到客主难解之处,他就在末座上简约发言,情理深刻,举座皆惊。
于是,张凭名声大噪,不久就被推荐为太常博士,成为抚军司马昱(日后的东晋简文帝)的座上客。
既然“清谈”能力成了一块晋身仕途的敲门砖,穿越者可得多多努力了!
努力的回报,就是穿越者可以尽情享受魏晋名士的生活。首先,在魏晋名士看来,人的才情、气质、风貌才是美德的表现,于是男子也沉迷于穿着打扮,涂脂抹粉,出现了古今中外都很罕见的极度追求“男色”的奇观。
在史书记载和笔记小说中,三国年间的何晏的外貌最受关注,他长相绝美,肤色尤白,喜欢傅粉,“动静粉帛不去手”。他有些易装癖,喜穿女人衣裳。他极其自恋,走路都要不时看看自己的影子,自我欣赏一番。
“傅粉何郎”、“行步顾影”等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当然,这实在是一个极其娘化的形象,无怪乎前些年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的何晏一角,要找一位女演员(阎汶宣)来扮演了。
除了追求“颜值”,穿越者当上名士的另一个规定动作就是“嗑药”——准确地说,是服用“五石散”。服用此药竟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成为名士们的“禁脔”。
其中的“五石”指的是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这五种矿石。“五石散”这个方子据说还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用来给伤寒病人吃。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一些补益。
但是到了稍后的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士人并没有染上伤寒,也都开始吃将起来。始作俑者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位美男子何晏。此人因为贪恋女生,身体不好,所谓“魂不守宅,容若槁木”。
何晏虽外表缺乏男子气概,却十分贪恋女色,日久天长身体难免虚乏。三国著名术士管辂曾说他,显得极端疲弱。
偏偏“五石散”在这方面大有用处,后来唐代名医的孙思邈就说,“五石更生散,治男子五劳七伤,虚羸著床,医不能治,服此无不愈”。
加上何晏服食之后“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大概获得了如同当代瘾君子服用“摇头丸”一样的快感;五石散自然在上层士人的圈子里大行其道了。
据说,东晋时期的王恭就是在服石后药性发作,想象力异常丰富而兴发审美之思,吟出了“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般名句。
当然,作为一名拥有现代医学知识的穿越者,肯定也很清楚“五石散”不能吃过头。
从现代的化学角度分析,“五石散”中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的作用,但超量服用会引起轻重不等的砷中毒。
此外,它还含有众多其它的微量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复杂,一旦服食过量引起中毒,必然表现出众多的症状。
按照当时人的说法,服用“五石散”的症状达51种之多,诚可谓“其病无所不为”。西晋权臣裴秀就是服用五石散之后不慎饮了冷酒,居然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要是成功避开了“五石散”这个大坑,当上名士的穿越者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远远不是。
在魏晋年间当名士,其实是高难度的“穿越”,动辄就会有性命之忧。魏晋,再加上后面的南北朝,是个十足的乱世,差不多隔几十年就要来一次皇帝易姓。
虽然自从曹丕篡位以来,表面上讲究的都是“禅让”,显得非常文明,其实背后的刀光剑影是免不了的。
还是以那位何晏为例,他在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249年)里就扮演了一个滑稽角色。他是曹操的女婿,又跟曹爽过从甚密,早就上了司马懿的黑名单。
政变之后,司马懿父子以所谓“阴谋反逆”的罪名,诛除曹爽一党,故意让何晏负责审判反贼。
何晏卖力列出七人姓名,结果司马懿来了一句“凡有八族”,何晏窘极,回答道,“难道是说我吗”,终于不免下狱身死。
与他处境相同的名士何止一二,司马氏对亲魏势力的整肃可以用残忍二词形容,当时就有人说,一时间“天下名士减半”。要是穿越者运气不好站错了队,穿越生涯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除了站队,穿越者还要认真考虑穿越的时机。要是碰上西晋末年的天下大乱,那实在就是九死一生了。
上面提到的那位王衍是何等人物,早就看出了处境不妙。于是,他向西晋主政者建议以琅琊王氏家族里的王澄为荆州(今湖北一带)刺史,王敦为青州(今山东一带)刺史,再加上坐镇洛阳的王衍自己,摆出了一个“狡兔三窟”的阵势。
只可惜,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衍煞费苦心安排的“狡兔三窟”,既不能保国,甚至也无法保身。在西晋朝廷执政的司马越只得领兵出洛阳,向东进发。
谁知第二年三月,他病死军中。这支部队在毫无军事经验的王衍(他在军中官阶最高)指挥下继续向东行进,未出今天的河南地界就被石勒大军追上歼灭,王衍也丢掉了性命。
大概也是因为时局凶险,魏晋名士也有避世倾向。著名的“竹林七贤”就经常栖息于人迹罕至的竹林,把酒临风,高谈阔论,演绎了一段超然物外的隐居故事。
只不过,若是穿越者也如法炮制,这穿越之旅又会显得有些乏味无趣了吧!
编辑说明
校对 / 欧皇喵
封面 / 每天都好饿
排版 / 每天都好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