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放任自然到清谈误国,魏晋名士的无奈与堕落

 新用户49272060 2022-09-15 发布于广东

景元四年(263年),名士嵇康被大将军司马昭下令处死,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以嵇康为师,希望司马昭能爱惜名士、刀下留人。但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不但没能救下嵇康,反而让司马昭更坚定地痛下杀手。为清除篡权障碍,司马昭必杀嵇康以震慑士人。

行刑当日,洛阳城万人空巷来给嵇康送行,只为一睹这位竹林名士的最后风采。刑场上嵇康神色不变,一如往常。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抚琴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文章图片1

嵇康

嵇康为竹林七贤之一,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嵇康年少时就已是闻名遐迩的大名士,常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六位名士一道交游,因七人常在云台山下的一片竹林聚会,人称“竹林七贤”。七贤声名远播招来了司马氏的注意,司马氏图谋篡魏已久,而招揽名士,拉拢人心则是篡位的必修课。面对司马氏的征召,山涛出仕最早,阮籍做官最消极,嵇康抵制最坚决。

山涛父亲的姑姑是司马懿之妻张春华的母亲,山涛与司马师、司马昭也算是表兄弟,被司马氏看作自己人。司马师当政时山涛就开始做官。阮籍当了一个有职无权的步兵校尉,整日喝得酩酊大醉。司马昭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阮籍对答总是不着边际,稀里糊涂应付过去。司马昭套不出实话,就对人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嵇康作为曹魏的女婿,对曹魏从一而终,不愿屈身侍奉司马氏。

文章图片2

竹林七贤

景元二年( 261年),山涛向司马昭举荐嵇康继任吏部郎。司马昭也有意招揽嵇康,就让山涛写信请嵇康出仕。结果嵇康为了回绝司马氏,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直接与山涛绝交了。其中有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意思就是贬斥商汤和周武王起兵造反的行为,不赞同周公和孔子以礼教束缚人的做法。这句话指桑骂槐,借古讽今。讽刺了司马昭图谋篡位,又想用礼教立牌坊的奸贼做派。司马昭得知勃然大怒。两年后,嵇康好友吕安与其兄吕巽反目成仇,闹到官府。嵇康因曾为他们调停,竟然被牵连进去。最终,司马昭用这个荒诞的理由将嵇康、吕安一并处以死刑。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通经致用的儒生们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形成了士大夫阶层。东汉时,儒学极盛,士大夫们积极入仕参与政治,声势浩大的请愿可以逼着皇帝让步。但在董卓之乱后,天下豪强并起,拳头才是硬道理。实力弱于名声的士人们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孔融只是看不惯曹操的做派,发几句牢骚就被曹操所杀。嵇康早已远离政治,只因拒绝出仕就被司马昭所杀,连一个不问世事的山野村夫都做不得。这时的士大夫已沦为强权的附庸,在强权政治的步步紧逼下,士人风骨凋落殆尽,转而开始清谈玄学。

玄学即“玄远之学”,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远”指远离具体事物,讨论“本末有无”问题。对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被称作清谈,又叫玄谈。玄学清谈最早出现于魏明帝太和年间,其鼻祖为何晏、王弼。玄学家们将儒家的“礼法”、“名教”、“人道”边缘化,强调道家的“以无为本”、“自然”和“无为”等思想,其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名教就是儒家的礼教,嵇康雅好老庄,鄙视世俗,认为礼教也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与人内心真实的情感并无多大关系。守孝三年的未必是孝子,礼节毕恭毕敬的也不一定是君子。既然名教并不一定展现自然内心,为什么不直接去享受自然、追寻诗意人生呢?

玄学的出现促进了辩证哲学的发展,但玄学过多地纠结于本体之分,名实之辩,忽略对于具体的事物的研究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寄情于虚浮的玄学,无疑是士人消灾免祸的最好方式。

以竹林七贤为分界线,魏晋名士分为前后两部分。竹林七贤之前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之后则是以王衍为代表的清谈误国之徒。建安七子时,士大夫已经受到压制。但在政治上失意后,士大夫在文学上开辟出了新天地。建安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描写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为主,抒发统一、治国的豪情壮志。作品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史称“建安风骨”。

到竹林七贤时,名士为避免卷入政治斗争,完全脱离现实政治,投身清谈,放荡不羁。七贤中,刘伶饮酒一旦上了兴致,会在家中脱衣裸体,放达自乐。登门拜访的人讥笑他有失体统,刘伶不以为然,醉眼朦胧地说道:“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诸位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但即使如此,竹林七贤依旧没能逃脱卷入政治斗争的厄运。

竹林七贤之后,西晋八王之乱,政治斗争更加残酷黑暗,清谈之风更为盛行。不过与竹林七贤相比,后来的玄学家只学得了清谈、嗜酒、裸身、服五石散的外在形式,并没有领会到七贤的精髓。

竹林七贤在放浪形骸之下依旧有对士族精神的坚持,嵇康死前把儿子嵇绍托付给曾经绝交的山涛。并嘱咐儿子不要记父仇,要以天下为重。嵇康认为人各为其主,自己是曹魏旧臣,受曹魏爵禄却未能阻止司马氏篡权,只能放任自己来抗争,也甘愿为曹魏而死。但儿子不同,他希望山涛将来能够引荐自己的儿子做官,尽到士人的职责。

后来在山涛的提携下,嵇绍人朝为官,以正直敢言著称于世,在乌烟瘴气的西晋末年官场中鹤立鸡群。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征讨司马颖时,两军在荡阴大战。司马越兵败溃逃,惠帝脸部受伤,中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晋惠帝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害嵇绍,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惠帝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文章图片3

八王之乱

与嵇绍相比,同朝为官的名士王衍就差远了。王衍身居高位,想的不是如何谋求天下长治久安,而是一心清谈,标榜自已的清高。王衍认为钱财俗物,从不说钱字。他的妻子郭氏很想逗他说钱字,但是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有一次趁着王衍熟睡的时侯,郭氏叫仆人把铜钱弄成一串串的,在床的周围绕了一大圈,想让王衍睡觉醒来的时侯不能下床走路。王衍气恼之下肯定会说出钱字来。王衍醒来后,看到满地是钱,就把仆人喊来,用手指了指地上的钱说道: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说钱字。

外戚杨骏当权时曾想把女儿嫁给他,王衍却以此为耻,假装发狂蒙混过关。因此得到时人称许。后来贾南风诬陷司马遹,而王衍的女儿是司马遹的妃子。这下王衍清高不起来了,急忙上表请求解除婚约。所谓清高名士,不过是戏精上身罢了。

谈玄学,图虚名,不干事,像王衍这样的官员若真是不愿委身朝堂,学竹林七贤一样远离政治,专注于玄学倒也不失为名士。可王衍身为朝堂重臣,既贪图虚名,又贪恋权势。为自己的弟弟王澄谋得荆州刺史,为族弟王敦谋得青州刺史。并颇为得意的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把自家安排得明明白白,天下苍生安危却不管不顾。

永嘉五年(311年),东海王司马越死于讨伐羯族人石勒的军中,众人推举太尉王衍为主帅。大名士王衍哪会行军打仗,连忙推辞。于是与众人奉司马越的棺椁还葬东海国。不久,石勒击败晋军,王衍被俘。

文章图片4

五胡乱华

石勒以西晋的旧事询问王衍。王衍向他陈说了西晋败亡的原因,并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祸患,国家动乱责任不在自己身上。然后又拍马屁,劝说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又对属下说:“我行走天下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还应该让他活下去吗?”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王衍压死。王衍临死时感叹道:“唉!我们即使不如古人,平时如果不崇尚浮华虚诞,勉力来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