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 1、作者简介:王丽红,女,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陈学忠传承工作室传承班学员,四川成都 610200 E-mail:285434294@qq.com 2、通讯作者:陈学忠,男,全国名老中医,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指导老师,E-mail:sccd865@sina.com 摘要:患者李xx,男,90岁,心悸心累、胸闷气短、夜间憋气2余月。动态心电图提示缓慢性房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拒绝起搏器治疗,就诊于陈学忠教授处,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后获奇效。陈老师的临床经验值得我辈研究学习。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缓慢性房颤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陈学忠 医案: 李xx,男,90岁。 主诉:心慌心累、胸闷气短、夜间憋气2余月。 初诊时间:2022-4-28 现病史:近2余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累、胸闷气短、夜间憋气,伴双下肢水肿、乏力。 2022-4-24患者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动态心电图结论:1.基础心律为房颤,间歇性高度房室传递阻滞,偶见室性逸搏心律。2.监测动态心电图23小时43分钟。平均心室率53bpm,最慢心室率38bpm,发生于4-25 06:54,最快心室率87bpm,发生于4-25 08:49,共分析心搏总数71789次,未见大于2.0秒的停搏。3.室性早搏有657个,占总心搏1%,成对室早1阵。4.部分导联ST-T改变呈持续性。建议安置起搏器,NT-proBNP2028.00ng/L。患者不愿安装起搏器就给开了口服利尿剂,让他出院了。今日家属慕名来陈老处就诊。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肾功能不全,亚临床甲减,曾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刻下症:心慌心累、胸闷气短,夜间憋气,双下肢水肿,衣着较厚。舌淡红偏暗,浅齿痕,苔白,脉沉缓、结代。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缓慢性房颤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中医诊断:心悸 证 型:心阳亏虚证 治 法:温阳复脉。 处 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茯苓四逆汤、桂枝甘草汤 方 药: 麻 黄12g 白附片30g(久煎)细 辛10g 干 姜30g 红参30g(另煎) 茯 苓60g 桂 枝30g 炙甘草15g 补骨脂30g 淫羊藿30g 6剂, 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 2022-05-05复诊: 患者诉4-28日回家午饭后吃第一次中药(自家血压计测得脉搏48次/分),午睡后胸闷、气短、心慌症状消失,晚饭后第二次吃中药后(脉搏56次/分),当晚整个夜晚未出现胸闷、气短。感叹陈老的中药太神奇了。之后每天记录血压、脉搏及症状如下表:
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患者服药后脉搏逐渐上升,血压控制良好,服药3天后每天的平均脉搏大于60次/分,根据房颤患者脉搏小于心率,由此推断患者的平均心率至少在65次/分左右,临床症状也明显好转。 二诊效不更方,考虑患者仍脚肿,茯苓加量至80g,附片加量为40g,其余用药同前不变,6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建议患者1个月后复查动态心电图进行比较。 2022-4-12日复诊,患者诉没有心慌、胸闷,一般日常活动后无心累气短,夜间无憋气不适,脚仍有些肿,但以前住院时服用了利尿剂,现在没有吃利尿剂,所以脚仍肿。自测血压、脉搏及症状如下列表:
2022-5-11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论:24小时共分析心搏总数88201次,房扑,平均心室率62bpm,最慢心室率43bpm,发生于5-11 5:49,最快心室率91bpm,发生于5-11 6:57,未见大于2.0秒的停搏。3.室性早搏有1592个,占总心搏1.8%,有1阵短阵室速,有成对室早3阵,有11阵室性三联律。V4、V5导联部分时间T波倒置、双向或低平。 陈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黄芪防己汤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具体方药如下: 麻 黄12g 白附片40g(久煎)细 辛10g 干 姜30g 红 参30g(另煎)茯 苓80g 桂 枝30g 炙甘草15g 补骨脂30g 淫羊藿30g 炙黄芪60g 防 己30g 白 术30g 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每日三次,每次200ml。 2022-5-15电话回访:患者女儿诉老人家未再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可自行在家附近随意走动,无心累不适,脚肿、胃口均好转,每日自测脉搏均在60次/分以上。 讨论: 心悸是指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等症。按病情轻重分为惊悸和怔忡。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惊扰、水饮、虚劳及汗后受邪等,并记载了心悸时表现的结、代、促脉及其区别,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炙甘草汤等治疗心悸。元代朱丹溪认为心悸的发病应责之虚与痰,《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 怔仲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明·虞抟《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日:“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对惊悸、怔忡的区别与联系有详尽的描述。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原方为少阴病兼表证而设,治太少两感,具有温经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然在临床中,不拘于有表寒的存在,但见有阳虚于内,阴寒内盛或有外寒来袭的诸多疼痛,予以使用,临床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四逆汤由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方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温补调中,此三药为四逆汤组成,回阳救逆,以固肾本;人参壮元气,补五脏,安精神、益气生津。人参配四逆汤,于回阳之中有益阴之效,益阴之中有助阳之功。重用茯苓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渗利水湿。 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具有补助心阳,生阳化气之功效。方中桂枝用量倍于炙甘草,桂枝味辛性温,人心通阳。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阳,补益心阳。本方是温心阳之基础方。 该医案中,患者90岁高龄,体质虚弱,致心阳虚衰,血脉瘀滞,无以温养心神,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阳气虚衰,无以温煦肢体,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缓、结代无力为心阳不振之象。陈老辨证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方,合用茯苓四逆汤、桂枝甘草汤增强疗效,故而获得显效。方中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麻黄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种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及交感神经等多种作用;细辛散寒祛风,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细辛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可用来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重用白附片,佐以桂枝、干姜温阳通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等成分具有强心作用,具体作用包括有升压、促进心肌收缩,提高心率,扩大心搏输出量;桂枝中含有的主要挥发油桂皮醛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干姜主要包括挥发油、姜辣素,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干姜主要包括挥发油、姜辣素具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红参的化学成分以皂苷和挥发油为主,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炙甘草,益气复脉;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淫羊藿含有的淫羊藿苷具有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补骨脂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补骨脂乙素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兴奋心脏,提高心脏收缩力。 二诊,患者仍脚肿加大茯苓剂量,茯苓具有利水消肿、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作用,现代的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肿瘤、利尿,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以及降血糖的作用。 三诊,患者脚肿仍存在,故加黄芪防己汤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方中防己利水消肿,黄芪益气固表,兼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除湿,可助黄芪益气固表,又可助防己利水。电话回访患者服药后脚肿明显好转。 患者服用陈老中药2周共计12剂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论比较:心搏总数提高了10万余次,平均心室率由53bpm提高到62bpm,最慢心室率由38bpm提高到43bpm,最快心室率由87bpm提高到91bpm,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其疗效超过患者及我们的预期效果。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患者动态心电图提示房颤变为了房扑,未再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那房扑、房颤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的危害更重? 房扑和房颤都是心律失常疾病,房扑和房颤也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房扑和房颤都是心房发生了一些问题,引起心房内快速扑动或者颤动。房扑的心房扑动频率要慢一些,房颤的心房颤动频率要快一些。一般房扑在心房内,其扑动频率大概是300-400次/分,而房颤的频率应该达到450-600次/分。此外,它们的发生机制也有所不同。房扑是在心房内有大的折返环,电活动在折返环内折返,从而发生心房扑动。而房颤的机制并没有大的折返环,可能是一些小的折返环,或者是多子波折返的机制,产生的使心房颤动的一些表现。房扑和房颤的危害相似,房颤有多个小折返,其中左心耳是特定部位,此处容易形成涡流,长血栓几率比房扑高。一旦此处血栓脱落,会导致周围脏器动脉栓塞,比如脑栓塞、肠系膜栓塞、肾动脉栓塞。所以房颤比房扑卒中风险要更高。房扑可采用药物、射频消融或电复律控制,房扑是心房内大折返导致的心律失常,所以射频消融手术有更高成功率,可以基本根治,成功率在95%以上。但房颤可能需要做更复杂、更大的手术才能治疗,而且以后也容易复发。因此,房扑可能比房颤较好治疗。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先兆,其严重性和临床意义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似,患者往往合并有胸闷、气短、乏力、头晕,严重时可能出现黑矇晕厥甚至阿斯发作。通常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如使用兴奋心率的药物治疗或安置起搏器。 现代医学认为安置起搏器的指征有: 1、24小时总心搏低于8万次,或白天心跳频率<40次/分时是具有装起搏器的指征。(注意:该患者第一次动态心电图最慢心室率38bpm,发生于4-25 06:54)。 2、如存在二度Ⅱ型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或存在交界性的逸搏心律等,也需要装起搏器(该患者服中药前有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偶见室性逸搏心律)。 3、心率40-50次/分并伴有心动过缓症状:部分病人心跳每分钟在40次以上,甚至能到50次,但病人有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如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情况,同样是属于装起搏器的适应症(该患者具有上述症状)。 综上述,该患者确实需要安置起搏器,但患者高龄不愿安置起搏器,西医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故让患者出院实属无赖,没想到服用陈老的中药仅2周患者胸闷、气短、心累乏力等症状消失,复查动态心电图有效的数据对比更加证实了中药的神奇疗效。 陈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已不止此一例,其疗效均得到了客观的数据证实,我辈特别是心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可试用,目前我科也有一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建议安置起搏器患者拒绝,我也效仿陈老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期待后期疗效供大家参考。感谢陈老带给我们的精彩案例,更感谢陈老对学生的谆谆教诲! |
|
来自: 天道酬勤k6jxlm >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