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读书笔记

 昵称19014063 2023-01-12 发布于云南

21、一侧鼻塞,往往非外感之证,当为细辨;因鼻渊一症,初病亦多见此也。

22、气阴本虚,感受时令客邪,邪从热化,更易伤津耗液,辛燥药宜慎用之。

23、温热病初起,发热,仍恶寒,头身疼痛,苔白腻,而舌质见红绛者,为本质元阴不足;治疗仍当从表证治。若果为热邪入营之舌绛,当见烦躁、谵语之症。

24、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尤忌见泻下黄水;或大便下血,或腹中剧痛,预后多为不良。

25、肺寒咳,多痰稀而白。肺热咳,多痰稠而黄。肺虚咳,多气逆汗出。肺实咳,多顿咳。因痰治咳治在脾,因咳动痰治在肺,无痰干咳治在肾,一咳痰即出,脾湿盛也;连咳痰不出,肺燥胜也。

26、外感咽痒时,呛咳一声则感快然;内伤气火,咽干而痒,咳之反觉不舒。

27、虚喘者,息促而不足;实喘者,气长而有余。实喘则在肺,虚喘则在肾。先胀后喘者,治在脾;先喘后胀者,治在肺。喘由外感者治肺。喘由内伤者治肾。

28、诸喘皆为恶候,不可小视。

29、哮喘者,如见稀白之痰,其症尚不能愈;必见稠厚痰者,乃为向愈之时。

30、每小溲必欲大便,且便中带血者,此乃中气虚馁,脾不统血使然也。

31、脘痛暴来,多气、多寒、多气滞;脘痛久作,方属瘀与虚。

32、高年胃痛,食入即吐,舌质自黯者,殊防噎膈。

33、耳鸣,凡暴鸣、声大,按之而声愈甚者,为实;渐鸣,声细,以手按之不鸣或稍减者,属虚。

34、便溏,色深黄带棕色,为热重于湿也;色浅黄且淡,为湿重于热也。

35、痢以脉大为忌,恶心为忌,发热为忌。

36、肠风下血,其腹不痛;痛者为血痢。

37、呕而脘胀,得食必甚者,伤食也;干呕无物,乃肺气不降;呕而脘痛,乃肝气犯胃也;呕而有物,不痛,胃火失降也。

38、吐酸有寒热之辨,呕吐大量酸水是寒饮;吞酸者多是热象。

39、判断黄疸病情好转或进展的关键,是胃纳与舌。因病灶在脾胃,病因为湿热,若不思纳食,则脾湿困中,邪不去也;反之,则邪去正复,病趋佳境。

40、阳黄乃胃腑湿热,黄如橘皮;阴黄乃脾脏寒湿,色如烟熏。

如果同道读过,能有些许收获,老韩当甚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