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版《海印山人谭道集》前言

 扬帆踏浪a 2023-01-14 发布于四川

Image

1968年,台湾西派同仁马合阳、董化阳、周靖阳等组建壶苑出版部,刊印了《海印山人谭道集》。《谭道集》系汇辑昔年《仙道月报》所选登《玄谈集》之文章,附以“前言、吴序、白玉蟾真人语录、后记、李涵虚真人小传”诸篇而成,为弘扬西派之学、以及海印之学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言

西派丹经讲义首册《体真山人性命要旨》出版后,多承同道诸君子的关怀,有来函垂询者,有亲来订购次册者,有表示赞许者,使壶苑同人于感谢之余,更增加了不少的信心。说老实话,就现实方面首册销售的情形来说,我们已没有勇气再把第二册《海印山人谭道集》付印了,试想花了近一万元台币的印刷费,才印出了一部书,到现在为止,所卖出的远不及百册,莫说是其他,收回成本也难乎其难了。

壶苑是几个修道者的集合,本身又是一贫如洗,既不愿以道惑人,更无意于功名富贵。印行本门所藏丹经,原为本诸祖师所示“彰明玄学”以宏道而酬报师恩。目的虽非求利,但亦无钱可赔。谁又想到好道之人,并不如理想之多。编印道书既然如此冷门,吃力而不讨好,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只有中断一途了。

所幸还有许多同道的鼓励,使我们再次增加了信心,放胆继续印行下去。但为了收回成本起见,从第二册起,不得不将工本费增加一倍。如此纵然每部书售出一二百本,也有力量使我们不致中断了。这一决定,相信爱护我们的同道,当能鉴谅哩!

说到编印道书对社会究竟有何好处?谈到这里,便值得探讨了。首先我们丢开复兴中国文化的大题目,也扬弃道家对中华民族文化上、政治上的贡献不论,单就修道方面来说,依据历代祖师的遗训,首先便是叫人学做真君子,学做大丈夫,例如《悟真篇》一开头便曰:“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

那是说,修道之事,非小人所能办到,必须是真君子、大丈夫才有资格去修去炼。理由是真君子毫不虚伪,才能存诚;大丈夫则有必死之心、必成之志,否则便不足以语道。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一件故事,据闻某一传道师对其门徒讲道时,大谈仁、义、礼、智、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他越讲越有劲之际,座下的一位弟子,大感不耐,便起立责其师,曰:“仁义礼智信与道有何关系?我们是来向你学道的,而不是来听你讲古书的!”天哪!你说这种人何足以语道?

夫修仙道者,必须先尽人道。能尽人道者,必能明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之训。试想一个连人道都不解的人,便欲去求仙道,宁有斯理乎?

所以说,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他纵然修道不成,也必然是一个忠臣孝子,社会上多一个贤者,至少可以减少若干个恶人,这便是编印道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

再说到道书对修道者的贡献,无异于修道人的明灯!举例说,某某的道是假,某某师是骗人,当我听到这些言论时,不禁要为一些为人师者呼冤!那是说,修道之士,第一心要诚,第二志要坚,而最重要的便是要炼心修性。彼辈心既不诚,志亦不坚,更不知修心,又不知何为功德,每日不是要计算人,便是一头脑的发财念头。心里有了这些念头之后,便不能安,更不能定,那便与道背道而驰了!心既不炼,性功便不能立,而性命双修之大道,又如何能成?莫说最上一乘无上至真妙道,即是下乘九品,渐法三乘(见《中和集》)也难以入门呢?

本门第三代祖师汪东亭真人有云:“苦读十年,再去求师。”又云:“试金者必以石,丹经是试师之石,岂可缺焉?”今之求道者,不怪自己不读丹书,动辄谓某师骗人。你想,自己不研究丹书,对道不明,又无试金之石,反谓某师害人。纵然遇害,也是自找,与人何尤?不知责己,专知责人,何其不公乃尔?

是真师必有真解?当你读通丹经之后,再能虚心求师,如试金者之有石,又何致于为人所骗,这就是道书对修道者的贡献!也就是本苑编印道书,用以弘道的唯一目的。

此外便是若干同道来函询问西派的道统,藉此一并说明。本来本门的道统,无须对外宣泄,既承垂询,因其并非秘不可泄,故述之如次:

西派,原名大江西派。第一代祖李涵虚真人,西川嘉定乐山县人,生于嘉庆丙寅年,初师事郑朴山真人,后至峨眉山,遇吕祖、丰祖于禅院,授以七返九还金丹法诀,潜修数载,丹成矣。奉命度众,来者不拒,而获大成者,仅周道昌与吴天秩二仙翁,是为西派之第二代祖。壶苑同人,即吴仙翁所传之一系。本门第三代祖伟汪东亭真人,于民国六年升举。第四代祖为徐海印仙翁,于抗战期间还丹完成后,往武当山不知所终,最近始知其早已冲举。第五代祖为李仲强仙翁,原为著名工程学教授,于抗战胜利时获得大丹,乃舍弃工程师之尊而隐于某地任水闸之看守员,现亦不知所止。第六代祖为吴君确仙师,亦为工程学教授,于民国甲午年在台湾冲举,当时其所居之周围数里光明烛天,异香不绝。本门历代祖师均已修炼得到大成而证入圣真之位。除第一代祖授徒较多外,余皆传一二人,故开派至今,虽已逾百年,但法嗣并不众多。

另外还有一些朋友垂询怎样的修炼,才能符合大道?修炼到何种程度,才算是进了入德之门?这个问题本来非贫道所应解答,但大道至公,本诸祖师彰明玄学之旨,略述一二,尚祈前辈高人赐予指正,则幸甚矣!

夫大道至要,首在一“忘”字,故太上曰:“忘其形而形存,外其身而身修。”按西派之教程则为:“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还虚,忘虚归真。”如何才能忘掉一切,那便是吕祖师所谓的:“已生而杀生,未死先学死。”西派则教之以:“学死人,学糊涂。”苟能如此去修去炼,自然心死神活,而欲念全消,心安神定,进入性命双修的无上至真妙道。

说到修炼到何种程度,才算是进了入德之门?那便是道祖所示的:“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能够修炼进入杳冥之境,便是进入了先天入德之门,也就是进入了真正的大道。本门先进师兄马合阳先生赠我的三首《西江月》,包罗了大道修炼的精髓,于此录出转赠给我们的同道:

其一

会得以心为汞,识取以身为铅。

真意主宰顺自然,微笑步入先天。

三元至诚凝结,忘却人我佛仙。

一轮赫赫涌天边,本性圆明道全。

其二

若拟归根复命,须明通天津梁。

神气和合产药王,得来慎守密藏。

婴儿涵养数足,自然威力无疆。

虚空粉碎证真常,永住三清道场。

其三

欲修金丹至道,先要名像全消。

大药只在定中烧,水火不许失调。

身心完全放下,冷然渡过海潮。五

行不到任逍遥,上帝高居凌霄。

本书为西派第四代祖师徐海印仙翁所撰,对丹道之究竟,有更进一步之解说。诸如小大周天、养己与炼己、易道与丹道、起火与止火、戊土与己土,以及道法与佛法相同之处,次第发明,均属言前人所未言。当你捧读之后,你会发觉它确是一本人间的奇书,敢夸是修道者的宝筏。本来此书专做本门教程上参考之用,不拟公开印行,兹因弘道宜广,不敢自秘,故经同人商讨后,始决心付梓,推出公诸同好。尚请同道勿等闲视之,则幸甚矣!

附录《白玉蟾真人语录》,因白真人此篇语录中,全是直指性命双修之旨,开门见山,淘沙显金,毫无半点相言术语渗杂其中。如果能体会实践,则超凡入圣之左劵在握矣!因海印仙翁,推崇有加,所以一并刊出。

戊申(1968年)清明后三日,大江西派第七代弟子靖阳子谨识

Image

最后,引用《参同契》,与朋友们共勉!

《参同契》中讲:“思之务令熟兮,反覆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