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莫为天下先 2023-01-14 发布于湖南

“哲学”一词是西语,是把古希腊文明当作自己民族文化的起源的所有西方文化中的一个词,它指的就是西方哲学,就跟中国思想没有什么关系。

说“中国无哲学”不是一句贬低中国思想的话,相反,是尊重中国思想的话。

因为,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地硬是把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出来的思想体系硬用一个西方词汇和概念来套呢?

这非常不负责任!也不尊重中国思想!

你只能说确实在中国有类似的现象,但不能把这个词完全等同于中国思想体系。

最早提出“哲学”一词的是毕达哥拉斯,是爱智慧的意思(philo-爱;sophie-智),这个词进入到亚洲,进入到中国人的视野中已经到了19世纪下半叶,是鸦片战争都已经爆发了之后的事。

这个词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哲学家Nishi Amane翻译过来的,他用了意译,把汉语字里的“哲”和“学”拼起来。

在中文里,“哲”很早前就有了,比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专门指那些善于思辨,思考的人,但是!“哲学”这个词是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在中国的。

也就是说,类似哲学的现象和人在中国毋庸置疑早就有了,但是把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是没有的!中国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中并不是被当作一门学科来看待和发展的,它的功能就不同。

关于这一点,关于“中国思想”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论述地比较清楚有力的是德勒兹。

他在他与伙伴加塔利合著的最后一本书《什么是哲学?》(Qu'est-ce que la philosophie ?)里讲得很清楚,而我也很赞同他的看法。

1991年第一版,一年后加塔利去世,四年后德勒兹去世

在书里,他俩这样说:

“希腊人宣布了智者的死亡,并代之以哲学家---智慧之友,即寻找智慧,但尚未正式拥有智慧的人。“

”来自东方的高龄智者或许用形象从事思维,但哲学家却发明并思维概念。“

他俩在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西方的哲学家并不认为自己拥有智慧,而是把自己定位为“追求智慧的人”,只能无限接近智慧。并且,西方哲学家的思维的对象与运用的工具都必须仰赖--概念。但是东方智者(这里主要指印度和中国)更擅长用图像进行思维,这与概念的关系不大,这就是为什么东方智者(老子孔子释伽牟尼...都是)说的话里满是比喻的原因。

他俩后面还对哲学做了非常精细的定义:

“严格地说,哲学是一门发明和创造概念的学科...哲学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概念。

”创造概念是哲学的专项任务,概念不同于已经存在,静待人们去发现的天体,它们必须被制造,更准确地说是被创造/发明出来。尼采这样规定哲学的任务:'哲学家不应满足于别人交到自己手里的概念,只是擦拭一番重新运用。哲学家应当着手创造新的概念,并且说服人们去运用。哲学家最应当怀疑的就是那些并非自己原创的概念。

假如一位哲学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概念,那么这位哲学家还有多少价值可言呢?”

这就是为什么,当最初进入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体系时,我们总会感到困难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每一位哲学家都有一整套自己的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整套语言就是由他创造的众多概念铸造起来的。

所以,在最初进入一个哲学家思想体系时,必须先去学这套语言,否则没法看懂他在说什么。

在这里,我们就能分出“哲学”和“思想”之间的区别来。

西方的哲学无论是目的还是手段都与概念紧密关联。但是中国思想却完全不是这样!

虽然在中国思想中,也有概念,比如“致良知”“慎独”“明明德”... 但这些概念与西方哲学中的概念在角色和功能上完全不能等同。

是因为,中国思想归根究底是为人生服务的!概念相比于安置好我们的精神和现实生活,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辅助而已。这些概念只是为了说起来方便而归纳总结出来的词汇,中国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不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是由他们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长久积累的阅历透出来的。同样,发明创造概念也完全不是中国思想家的目标(连一个小目标都算不上),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文章一开头说“在中国,哲学的角色不是学科”,

在中国,哲学是对人生,生活领悟的结晶,同样,它的表达方式也是诗意化和艺术化的,它借用相当多的比喻(图像思维的外显)来传达心中的那份领悟。

(还有一些理论性的思想也是为制定一个更好的制度服务的,也在“安置现实生活”之中)

它最最主要的关怀对象是人本身!(包括人所存在的现实世界,包括人的生活和社会制度)

但是,西方哲学最在意的是宇宙,是理念(真理的化身),是科学。

中国思想和西方哲学在手段,目标和关切上都如此不同,你说,它们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我们还能用“哲学”来概括中国思想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