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12|《儿童成长的秘密》

 小赵作文 2023-01-15 发布于重庆

阅读书目:《儿童成长的秘密》

阅读时间:1.14

阅读页码:36-40

边读边想:

今天只读了《童年与阅读:在真切体验中发现自我》这一个话题,但是换了一种读书方法。

(先来点题外话:我的“凭着热情一口气读下去,转背就忘了”的读书方法,着实让我有些苦恼。我家那高中老师有些看不过,已经明里暗里提醒过我很多次了。但是他提醒的语气真是不太好,我不容易听进去,还为此吵过架,觉得他轻视我。

今天当再次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很认真地问他:你觉得有没有真的有那种茶壶里煮汤圆,肚子里有货但就是倒不出来的人?言下之意,我是肚子里有货的,但是我真的是倒不出来,而不是不倒,也不是我不认真。他肯定地说:“没得!不信,你就按照我说的方法就去试一试。”

我想,既然是二刷这本书,那自然这本书有很多引起我共鸣或者思考的地方。那就从这本书入手,试一试,强迫自己对读书方法做出一些改变。

高中老师所谓的读书方法三步:一是读一个章节,圈画章节中的关键词,抓住这个章节主要围绕什么在展开。二是,关上书想一想这些关键词,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如果我是作者,我会如何来阐述这个话题。三是,打开书看看这些关键词,看看自己和作者阐述得不一样的地方,觉得哪一种更好。)

一、本节的关键点回顾

李竹平老师围绕《童年与阅读》这个话题,从儿童阅读的权利和儿童阅读的体验两个方面展开。

因为这本书的起点是“儿童立场”和“对待儿童的立场”,所以这个话题的起点就必须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或者说把自己当成儿童来思考。

当我们是儿童的时候,我们阅读的权利真的是很大吗?家庭不一样,儿童读什么,怎么读其实是受制于家长的。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不允许儿童权利的充分使用。图书馆有很多的书,儿童进图书馆的时间却是被严格限制的;教室的阅读,书籍的选择权不在儿童手里,甚至不在教师手里。从最影响到儿童的学校和家庭两个场域来看,儿童阅读的权利并不是我们所认为那么自由自在。

儿童阅读的体验,不在于儿童读了什么,其实在于儿童读到了什么。那么在整齐划一的整本书阅读推进中,儿童真正读到了什么的表达机会我们给的是不多的。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希望儿童读到了什么,于是在整本书交流的时候,教师从自己希望儿童读到了什么去拉扯。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阅读交流的时候,一个好的问题有多重要。一个好的问题给儿童的是一种启发,是一种给让他自己去追寻自己读到了什么的启发。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跳水》一文时,整体感知,情节品读之后提出:是谁把孩子逼上“绝路”的?是猴子?是水手?还是船长?这个问题一出,孩子读到了什么才真正充分暴露出来。经历了这样的暴露之后,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相看见,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相看见,儿童立场,顺势而为,就水到渠成了。

另一个就是儿童阅读体验的积累和发展与年龄特点并不具有普遍的一致性。现在打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几年级推荐书单。我们也很热衷于跟着这个书单走。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班级里 的儿童对这个推荐不是统一的都认同,有的孩子甚至认为读这个如同上刑。但是这样的体验是会被成人忽视的,成人必须按照阅读的计划往前推进,你——儿童就必须照着去做。上学期班级里共读《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那有的同学真的是要读吐的节奏。但是有的同学乐在其中,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津津乐道。这就是儿童阅读的真实体验,不同的个体并不一致,甚至与自己年龄的一般规律也不一致。

聊完了对儿童权利和儿童阅读的体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是李竹平老师想要引起我们思考的,作为教育者,能够基于这些认识有什么作为?

“应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和适宜的阅读环境,最要紧的就是对儿童阅读体验的尊重——只有以对个体性的尊重为基础的阅读引导和交流,才能使阅读与儿童的生命成长建立起更加紧密而积极的联系。”

二、我会如何阐述

如果是按照我以往的风格,来阐述“儿童与阅读”,我会从“阅读对儿童的促进”“儿童阅读在实操中的一些困惑”展开。这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立场,我的是成人的立场,以上帝之眼来俯视。

也再一次说明,当我们要阐述点什么的时候,首先要明晰自己的立场。如果立场不对,后面阐释就是毫无意义的。

三、他是如何阐述的

李竹平老师对人们惯常的思维——阅读对儿童的成长价值是巨大的,名人们从小就是爱阅读——提出质疑;从正在经历童年的儿童立场分析他们阅读的权利和阅读体验;最后指出看到儿童阅读真相的教育者可以且应该做出的改变。

基于一种理论,对惯常的思维或者行为进行审视。受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