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馀年丨刘瑜:最忆儿时年果香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3-01-15 发布于山东




在我的家乡,过年必须置办“年果子”,即过年吃的各种零食。

如今准备“年果子”,都是直接去超市采购,或在网上下单,品种多如繁星,但我最怀念的,还是奶奶亲手做的“年果子”。

奶奶做的“年果子”中,我最爱吃的要数米片。

儿时的我经常看奶奶制作米片:

先将大米磨成米浆,榨干水分,然后往米浆中加入黑芝麻,少许油、盐,揉得不粘盆,搓成圆柱条,上火蒸熟,放凉后切成薄薄的圆片。每块圆片上零星地散落着几颗芝麻,特别可爱。

我陪奶奶将这些圆片一个个摆在竹盘里,拿出去晒。晒干的米片犹如一块块纪念币,记录着我和奶奶一起做米片的美好时光。

米片要等到年底才开始炸,炸好的米片夹杂着芝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一并炸的,还有豆子饼。

奶奶先将面粉调成咸淡适中、粘度刚好的面浆。往平铲里舀一勺面浆,待面浆自然铺展开来,捏一撮黄豆,均匀地撒在面浆上,然后将平铲放入油锅中。

过了一会儿,豆子饼就脱离了铲子,开始在油里漂浮。不一会儿,再翻个面,金黄色的豆子饼就炸好了。

由于豆子饼形状如满月,有些地方也叫它“月亮巴”。拿起咬上一口,仿佛吃了一口月亮,清香酥脆,越嚼越香。

除了这些油炸的“年果子”,奶奶还会做果脯。

果脯的制作过程也很繁琐,将蔬果切成小块或小段,焯水去晒,晒干去蒸,蒸完趁热加盐、糖、甘草粉、辣椒粉,有的还需加点紫苏粉或少许白醋,颠簸混匀后再去晒。经过几蒸几晒,终于做好。

有一次,奶奶端出一盆新做的果脯叫我尝尝,只见一片片深色的果脯,表面裹着一层辣椒粉。闻一闻,一股甘草和紫苏的清香扑面而来。尝上一口,酸甜香辣,根本停不下来。

当我得知这个果脯的原材料居然是苦瓜时,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怎么也想不到奶奶居然能把苦瓜做得如此美味。

准备这么多“年果子”,又怎会少得了糖果?

那时奶奶会制作冻米糖。先将糯米饭自然风干,油炸后再晒干。此时的米饭就像在冰箱里冰冻过一样,又干又硬,所以叫冻米。

在热锅里将麦芽糖融化,至轻微拉丝,往锅中倒入冻米,搅拌均匀,铲出来,倒入方形木框中,压实压平。然后用杵子敲打,直到冻米和麦芽糖融为一体,仿佛冻结成一块大米糕。晾凉后拆开模具,将其切成小长方块。

当奶奶刚切出几片,我的手已经伸了过去,抓上一块塞到嘴里,香甜松脆,甜而不腻。

奶奶做的“年果子”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新年。

如今,时光如流水,带走了奶奶,也带走了我的童年。但每逢过年,我总会想起奶奶做的“年果子”,怀念那时做“年果子”的快乐和那抹不去的故乡年味。

(已载1月16日《德州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