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华(河南安阳足脊矫正康复中心)
运动学分析(kinematic analysis)是研究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人体重心分析、廓清机制、步行时间-空间测定和肢体阶段性运动测定。 1、人体重心 位于第二骶骨前缘,两髋关节中央,直线运动时是身体摆动最小的部位。步行时减少躯干摆动是降低能耗的关键,也是康复训练需要关注的要点。人体重心偏移主要包括: 1骨盆前后倾斜; 2骨盆左右倾斜; 3骨盆侧移; 4纵向摆动(重力中心在单支撑相最高,双支撑相最低,上下摆动8~10cm); 5膝关节支撑相早期屈曲(支撑侧膝关节屈曲15°); 6体重转移; 7膝关节支撑相晚期屈曲(支撑侧膝关节屈曲30~40°)。 2、廓清机制 主要包括摆动相早期-中期髋关节屈曲,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摆动相中-末期踝关节背屈。骨盆稳定性参与廓清机制,支撑相对廓清机制也有一定影响。 3、时间-空间参数测定 主要参数为:1步长、2步长时间、3步幅、4步频、5步速、6步宽、7足偏角 4、阶段性运动测定 是测定步行时关节活动角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时相之间的关系。 来自意大利的数字化跑台集评估、训练、康复训练于一体! 数字化的镜像,丰富传感器的履带,实时量化反馈:
可实现虚拟现实情境训练 时刻感知身体的状态,本体感觉、力量、天性让你享受跑步! 内八字脚(Coolname)是指走路时脚尖向内,右脚向左偏、左脚向右偏交替前进,造成不良的走路习惯,通常人们走路和跑步脚尖都是朝前的,内八字脚则是向内的。前脚掌内、外侧缘与纵轴形成的夹角不超过5度为轻度,5--10度为中度,10度以上是重度。 形成内八字脚的原因:一、先天遗传因素。 二、腿部和踝关节的力量不足。在短跑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有的同学为了跑的快,就拼命后蹬,两脚不由自主地向内或向外翻。 三、过早学步、站立。由于小儿腿部的力量不够,在学步和站立时为了保持平衡防止摔倒,这样便形成了内八字脚姿势。 四、让学步期间的宝宝穿皮鞋是不科学的。由于小儿足部骨骼软,脚踝部力量弱,皮鞋又硬又重,宝宝有一种'带不动'鞋的感觉,久而久之便扭曲了步态。提醒妈妈们学步期穿布鞋是最佳选择。 五、体内缺钙。当幼儿骨骼含钙低时脚部骨质不定型,在行走和站立时因重力作用,容易使双侧髋关节向内旋,继而向下引起大腿、小腿、脚向内旋转引起内八字脚。 六、生活环境的影响。脑瘫、足内翻等。 相关疾病内八字步通俗的讲就是儿童步行时小腿向内旋转,看上去呈'O'型的状态,脚尖相向向内,按住孩子的膝盖骨会发现从外上斜向内下,小腿有一种旋转的趋势。造成内八字步的一个原因是膝外翻,就是下肢在膝盖并拢的情况下,脚关节并不能并拢,既人们常说的'X'型腿。此外,如果小朋友是扁平足脚,也是导致内八字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出现内、外八字步,家长担心一定要上心,最好在6岁前进行矫正治疗,过了6岁后矫正难度会逐渐加大。再有造成'内八字步'的主要原因是幼年时过早站立学走路,腿的力量弱,很难保持身体平衡,脚尖就自然地向左、右分开,以扩大脚底面积,增加稳度,防止摔倒,慢慢形成习惯所致。 注意事项儿童在3--12岁年龄阶段足弓骨骼正处于发育期,是足弓形成的黄金时期,如果穿鞋不当或过于肥胖和坐姿不良,影响肌肉、韧带、骨骼的正常发育,最容易导致扁平足、内八字步、后足内外翻、O.X腿等足部疾病。我们门诊量脚定制的儿童骨骼步态矫正鞋、矫正鞋垫利用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将足弓科学承托,让肌肉、韧带、骨骼正常发育,使足弓骨骼有序排列,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内或外八字脚,应注意及时进行纠正,如果父母某方本身就是内或外八字脚,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的走和跑的姿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矫治方法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学走路,对于缺钙的孩子可以适当多吃点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严重的可以吃一些钙剂、AD丸等,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矫正来完成。 一、定制矫正鞋。量脚定做的矫正鞋加我们自制研发的外展带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量脚定做的矫正鞋孩子只要穿上立马就可以改变不良步态,使孩子能在外八状态下行走,从而改变腿和脚部的肌肉力量平衡、改变惯性。对于比较严重的内八字脚儿童晚上可以加配外展支架,这样白天、晚上同时矫正一般6--12个月都可以矫正好。 二、锻炼拉筋。通过运动拉伸、脚底按摩、锻炼足弓肌肉群等方法,增加腿部和足部外旋肌的力量来增加效果。 以上是我们门诊这几十年来的一些临床经验和心得,编辑出来供宝妈宝爸们借鉴!写的不妥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