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花市布店业(上)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衣食住行,这四个字贯穿着每个普通百姓的一生。尤其是对旧时的人们来说,除了每日必须填饱肚子,穿得暖不暖、体不体面,就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老北京的布店还分为了绸布店、棉布店、冷布店、白布店、漂布店等等,主要经营的地点就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马未都将布店形容为——“曾是城市中最温馨的场景”。那种温情脉脉,恰恰就在于客人与售货员之间的“起承转合”。客人们看中哪块布料,抚摸好一会儿,寻思许久。待下定决心要买时,售货员便会手执木尺或皮尺丈量——“用木尺边缘镶入的刀片轻轻一割,随手一撕,顿时一种极为特殊的动静响彻布店,充满了欢乐。”裂帛之声清脆凄厉,马未都说自己听来,总有与某种事物一刀两断的快感。

花市大街的布店既不同于大栅栏 “瑞蚨祥”等那些的大字号,又不同于类似天桥那种卖估衣的小摊,它恰介于二者之间,遂发展成为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根据赵孟春老的回忆,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布店业吧。

崇文区西花市大街,解放前是北京经营布业的集中地区之一。西起崇文门外大街,东至羊市口,仅五百余米长的一条街,1936年就有布店十家之多。计有通泉号、协成生、裕升隆、同正祥、魁顺祥、大隆号、协成裕、福聚恒、义聚恒和广生祥等。同业密集,便于顾客挑选和比较。当时流传“货买三家不吃亏”的谚语。因此,西花市大街布店虽多,还都能维持,但也难免互相竞争。竞争的办法多种多样,主要是走出店门招揽顾客,或在店门前搭彩牌楼等等,用以吸引顾客。

解放前夕(1948年),西花市布店增加到19户,其中继续经营的有5户:通泉号、协成生、裕升隆、大隆号、协成裕;新开业的有14户:聚兴隆、聚泰隆、华生祥、隆祥号、玉成公、源丰祥、大丰昌、庆丰和、恒仁义、宏昌号、裕升德、隆升和、义聚昌和东明祥。布店户数猛增的原因,一是私人资本化整为零,二是县镇资本进入城市,三是膨胀起来的布店从业人员另找出路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那时除继续用原来的竞争手段外,又有在商店门口用高音喇叭大肆宣传或登广告,贴海报,送挂画,抓彩赠奖等等,以广招徕。西花市大街地处北京外城东部,邻近地区的居民和远道而来的顾容大都是一些劳苦大众。他们终年勤劳,收入低微,只能勉强糊口,添置衣服是在想了又想的情况下才决定的。因此,他们买布只求坚固耐用,价格公道,不讲求花色新鲜。前门外“祥”字号大绸布店,门面高大,富丽堂皇,他们不愿去,因为进进出出的多是有钱的人;觉得自己穿戴土气,买东西又少,怕人家瞧不起。天桥一带布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他们又不敢去,恐怕吃亏上当。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西花市大街布店特有的经营方法和与此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西花市布店的组织形式,基本上由股东、经理、人力股人员、店员、学徒工组成。股东投入资本,委任经理经营业务;经理罗致得力助手,组成经营管理核心,给予人力股待遇,按股分红,职业相对稳定;店员拿一定的工资,职业稳定性不如人力股人员;学徒工付出劳动多,但只能在每年“说官话”时得到多少不定的“馈赠”,还有随时被解雇的危险。

1.股东投资开设布店,本人并不在号任职,不做任何具体工作,而是聘任一名忠实可靠,精通本行业务,并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为经理;经理再物色几名与自己能互相信赖的人,协助他经管业务。经理和他物色的人都是无资可投的。东伙之间,一方是投资不在职,一方是在职不投资,彼此地位不同,利益各异,所以就产生了以人力股为纽带,将双方的利益统一起来的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是:股东投资作为财股,经理和其他共事人员,按工作能力、社会资历及职责大小,分别定出数额不等的人力股,然后财股、人力股混为一体,按股分配红利。股东的全部投资作为财股十分,经理股为一分,两者永久不变;其他由经理罗致的人力股人员,在每三年一届的“账期”(每三年东伙分一次红,为一账期)会上,由经理根据每个人的能力高低、劳动好坏、成绩大小提出建议,征得股东认可,增加人力股的股额。此外,任职多年的店员,也可由经理提名,股东同意,得到人力股的待遇。这样做的结果,表面看来,股东和经理的股额比例越来越小,人力股人员的股额比例越来越大,对股东和经理似乎不利,但实际上,增加人力股是在业务发展、红利增多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股东和经理所得红利的绝对数,却是有增无减。

由于没有养老金的规定,人力股人员永远在店内供职,致使老企业必然出现人力股人员膨胀的现象,年老体衰、工作效率不高的人员逐渐增多,影响业务的发展。

2.确定店员去留,增加工资和进行“馈赠”等,每年年初进行一次。事先由全体人力股人员开会共同研究决定,然后由主管人员向本人当面宣布,叫做“说官话”。学徒工学徒期为三年,学徒期间不发工资。学徒工学徒期结束改为店员的评定,也是在上述会议上做出的。

3.企业的积累,不是从精确的利润计算中按比例提取的,而是将铺房、设备、家具、用具等的购置费用,一次到支后,将库存商品打折扣计算的,即所谓留“后程”。这种留“后程”的积累方法增加了企业的殷实性,“后程”越大,企业的竞争能力越强。

因此,东伙双方对于为发展企业而保留的“后程”,都无异议。不过在东伙发生纠纷闹到分道扬镳地步的时候,往往因“后程”的问题发生很大的麻烦。

4.全体从业人员都是外地人,无一人在本市住家,无一人有家务拖累,食宿都不出店门,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工作,不容想别的。这样,企业只需用较少的人员和开支,就能开门做生意。从业人员只可利用顾客不多的间隙休息。

一些经营方法:

1.专人“瞭高儿”。他的任务是听取顾客意见,了解顾客的需求动向,解答顾客提出的问题;观察售货员的业务能力;防止小偷的出入。这项工作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它担当着本布店兴衰的一部分责任。

2.明码标价与“加一放尺”。当时花市布店的零售标价方式,和现在的标价方式大致相同,每块布上均标明售价,顾客可到货架前随便挑选。“加一放尺”就是买一尺外加一寸。有人说:“放尺是假的,虽然你亲眼看到放出一块,到家再量并不多。”这种情况,天桥布摊或许有之,但花市布店并非如此。花市布店在核算利润、明码标价时,就已经将“放尺”的因素计算在内了。他们粗核毛利为10%,而细核则是12%到13%。计算方法是:每四十码(一百零八尺)一匹的布,按95%尺核算成本,加10%为零售价。按实售九十五尺,加放九尺五寸,布头再增加“放尺”五寸,总计是一百零五尺,尚富裕三尺。这就是上面说的核算利润时,“放尺”的价钱已加在顾客身上了,实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3.礼貌待客,“和气生财”。花市布店非常注意拉主顾。顾客只要进门,就会受到店员和和气气的接待,走时店员还跟你道别。经理为了多做生意多获取利润,要店员不以衣帽取人,也不以买东西多寡而不同对待,哪怕买一分线的东西,也决不冷淡;务使顾客觉得亲切诚恳,高商兴兴地出门,甚至产生“下次买东西一定再到这儿来”的想法,从面达到招徕主顾,多做生意多赚线的目的。

4.自设染坊,代做成衣。在机染棉布问世前后相当长的年代里,手工京染棉布很受欢迎,不但本市市民喜欢穿用,就是外地商号,也争相趸购。因此,每年销售旺季,常常发生货源紧张的情况。为了保证利不外溢,也为了保证染色质量和销售供应,布店附设了专门供给本店的手工染坊。

做成衣的业务是在30年代增加的。顾客只需进好衣料,就可定期不误取到可体的衣服。这项业务当时也很受欢迎。

总之,经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在资本家方面是为了赚取利润,但有些经营方法给顾容带来一定的方便。

关于协成生布店

在花市布店中,协成生布店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有一定的代表性。

1.协成生布店是由河北省饶阳县李家独资经营,创建于民国初年,最初只有从业人员二十余人。后来业务逐渐发展,到1936年,达到全盛时期,从业人员已达100人,全年营业额为八十余万元,利润三万余元。

该店门市部有3个营业室。第一营业室设有栏柜,买东西不多、挑选性不大、只要求快拿快走的顾容,多数在这个营业室买布;第二营业室设有桌椅,货架散开,买东西多、挑选性大、宁可多用点时间也要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的顾客,多数是在这个营业室买布;小商小贩和客商的批发业务,多在第三营业室成交。另外自设手工染坊一座,有技工和学徒工二十余人;加工染制的棉布,全部由本店销售。代做成衣业务由三家成衣铺承包,每晚到布店把当天应的活取走,再按交活日期把做好的活送回布店。

该布店创办时股东投资为8000元,到1936年库存商品实际为15万元,而且无负债,账面上却仍保持8000元。这就是该店保留“后程”的情况。

2.协成生布店最初以经营“饶阳线货”为主。所谓“饶阳线货”,即手工纺织的装粮食用的口袋,旅行用的被套,农民赶集上市用的“捎马”(即旧时农民使用的一种肩搭子),“雨过天晴”褥面,做手巾的大庄布以及手工纺织的白布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需求水平提高,协成生的“后程”的积累越来越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花色品种越来越多,到1936年已经发展成为布种相当齐全的布店了。

除原有的“饶阳线货”以外,上海产的印花布,天津、唐山、青岛产的细白布,石家庄、常州、无锡产的粗白布,北京产的条格布,山区农民欢迎的“寨子布”,回民丧葬用的“毛提尖”等等,总之,当时全国各地生产的各种棉布,它几乎都有。此外,江苏、浙江、上海、杭州生产的丝织绸缎,日本生产的化纤织品,西欧进口的毛织品等,也都有所经营。协成生布店在备货方面的指导思想是:“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当然各种商品进货多少,是根据销货量而定的。

3.进货。因为货源产地不同,销量大小各异,所以进货有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销货量大的外埠产的机织、机染、机印各种棉布,派专人常驻商品集散地天津采购。采购员根据北京每日函电告知的进货计划,从各专营批发业务的商号(包括外商)采购。如出现新花色品种,驻津采购员认为销售不会有什么间题,也可以自作主张决定采购,以抢在同业别家前面或寄小样来京,由业务负责人决定。每隔两三个月驻津采购员即回京一次,当面汇报函电说不完全的天津货源情况及市场情况,以便采购更加适销对路的商品。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