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百练: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高适)/观胡人吹笛(李白)

 一中大语文 2023-01-20 发布于福建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③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观胡人吹笛②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王七即王之涣,此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②本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是年秋天,诗人由河南梁园来到安徽宝城,曾与宣城宇文太守、崔侍御等人游乐唱和。

【译文1】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赏析1】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译文2】

       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赏析2】

       全诗即由观胡人吹笛,闻秦地之声,随寓而发眷恋宗国之情,或谓身在江海,而心存魏阙之意。

  全诗一二两句点题,叙写感慨的由来,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闻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撩动了忧国之情,从而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接下四句即写所闻所感。三四两句侧重叙事,“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经过这两句交代叙写,“观胡人吹笛”一事的情况,读者就了然于心了。五六两句侧重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然而,自天宝三载遭谗被逐以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之中,诗人眼看着国事日非,危机四伏,而自己却没有报国之路,作为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的心情是极其沉痛的。为此写出了“泪满逐臣缨”悲凉慷慨的诗句。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诗至此叙事抒情已经归结到了诗的主题。这就自然引出结尾两句的点睛之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恋主情”三字之前冠以“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

  全诗先点出“秦声”二字,继而写闻《出塞》曲以后的愁绪,最后归结到西望长安,空怀恋主之情。叙事抒情层次井然,结构完整。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所谓自然平淡,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这首诗的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诚是一派肺腑之言,所谓苍凉激越,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又几经压抑,因而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况味。应该说这种特点是和诗人忧思之深分不开的。李白的五言诗,在其全集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少。许多人往往只注意诗人的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以及七言绝句,因为那些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奔腾咆哮、豪迈飘逸的风格特点,但对于他的五言古诗论者却不多。其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阮亭《五言诗选凡例》中说:“唐五言古诗凡数变,约而举之: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居易录》也指出:“唐五言诗,杜甫沉郁,多出变调。李白、韦应物超然复古,然李诗有古调,有唐调,要须分别观之。”前人的这种观点首先指出了李白继陈子昂“复古”的大旗,一反梁、陈宫掖之风。同时又指出李白的五古,有古调、有唐调,这就是说,李白所提倡的复古并不是一味地走回头路,而是在恢复从《诗经》到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要求诗应该发自真情,真率自然,不因袭别人,不伪饰造作,创造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格调。由此可见,此诗既有“古调”,又有“唐调”,具有推陈出新的新诗风。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到胡人吹出的笛声,与“李凭中国弹箜篌”一样都点明了音乐所起之处。

B.两首诗都不侧重对笛声的正面描写,而重在从听者的角度突出“笛声”的感染力。

C.高诗基调明快、秀丽,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营造了深远的意境。

D.李诗开篇点题叙写感慨由来,叙事抒情,层次井然,语言自然平淡,情感激越苍凉。

2.自古笛声多传达丰富情感。请分析两首诗如何运用“笛”这个意象来蕴含情感的。(6分)

【参考答案】

1.A。“都点明了音乐所起之处”错误。

2.高诗:想象奇妙。诗人身处边塞,闻笛声而想象善述离情的《梅花落》的笛音借着风传满万里关山,景观壮伟,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分,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高诗答虚实结合也可得分)

李诗:①直抒胸臆。颈联以一“愁”字写听闻《出塞》引发的感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忧。②触景生情。被放逐的诗人回望通往长安的路,触景生出“空怀”之情,抒发了报国无路、怀才失意之遗恨。(3分,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