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对不太好的人也不觉得讨厌的要义是什么?

 婷先生 2023-01-21 发布于山西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有仁的修养的人,是真能够爱人,也真能够讨厌人。”

   但这里的喜爱与讨厌,并非心存私欲,并受此蒙蔽,只是站在“小我”的格局和角度去评判外界。心怀仁德之人,是摒除私欲影响,站在更大格局的客观角度来明辨是非善恶。也就是说,只要做到了“仁”,才能公平公正地对他人做出评价,分辨善与恶。

   同时,孔子的观点也提示我们,在对他人做出评价时,不能因为个体间的差异,或是自己的喜好而对他人做出有差别的待遇或评价。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客观地观察和了解并对其进行分析,尽量不要将个人的感情色彩掺和进去,才能做出准确评断。因此,首先一点,是从自身做起,内心对自己有所约束,以靠近道义的标准去待人接物,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

   孔子接着又说:“一个人若是真正去追求仁的修养的话,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了。”

   这句话,就极大地佐证了即使是明辨和区分善恶是非,也是放下“小我”,真正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的。并非从一己私欲,从自己的喜好去喜欢别人、讨厌别人了。对不太好的人,也要设法去影响他、感化他才对。追求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爱护他,对不太好的也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

   公正且客观的评价,不仅对他人意义重大,有利于辨善恶,识美丑,在更广的层面,亦可以弘扬正义和大道。表彰那些真正的善行,就是培植人间正气,能够影响更多人靠近正确轨道。同时,公正评价别人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假如我们能够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别人就会认为我们公正,就会信任我们。可是,若是我们对善行给以恶评,不但会伤害别人和社会,还会遭到他人反感或反击。如果刻意把坏的说成好的,将一些非常明显的缺陷当成优点进行赞扬,很可能会被别人当作阿谀奉承之徒。

   这一切的关键点,在于抛去私欲,站在客观的角度观察,并一心关怀和利益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