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彼知己:战争法则,还是职场逻辑?职场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许栩原创 2023-01-22 发布于广东
孙子最广为人知的名言,可能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既然广为人知,代表你我可能都知道。
现在,请你心里默念一下这句名言……
默念……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念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问题吗?


 
有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很多人会记错(包括我),很多人会说成“知己知彼”。
请注意,“知彼”在前,“知己”在后。
《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出现过两次,全是“知彼”在前,“知己”在后。

 
宫玉振教授在他的《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中说,他经常用这句话来检验一个人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或者至少有没有好好读《孙子兵法》。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知己知彼”,那基本上可以得出判断:这个人一定没有好好读《孙子兵法》。
宫教授认为,“知彼”在前,“知己”在后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战争的环境中,“彼”和“己”二者,谁最难搞清楚?一定是“彼”,一定是对手的情况。在战争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敌情是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自己一方的实力与意图,你当然是相对清楚的。所以,“知彼”一定难于“知己”。
二是更关键的,作战是一种博弈活动,双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都会想办法尽量破坏对手的行动与计划。所以,你的计划能否成功,往往并不仅仅取决于你自己,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想怎么做并不重要,对手认为你会怎么做才是关键
好的作战计划,一定以对手的计划为起点。所以,“知彼”在前,“知己”在后。
宫教授的解读非常精彩。

 
“知彼”在前,“知己”在后,是一种战争法则,也是一种职场逻辑,或者说,是一种职场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我早期的职场,有一次入职广州一家腐乳厂,做一车间主任。当时,负责全部车间的,是生产经理,但除了生产经理以外,还有一位技术经理也在指导着车间的事务。
我是生产经理招进来的,那时年轻,上进心强。入职后,我很快掌握了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求、工艺以及相关问题点,努力做到“知己”。
但是,两位经理给我的指令有时矛盾,我完全没有去想为什么有这些指令的意识,更丝毫没察觉这两个经理之间有什么和谐。对于“知彼”,我一无所知,基本上是零分。最终,没两个月我就成为了牺牲品,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先知彼,后知己。然而,职场中,和我一样有不少人弄反了方向,先“知己”,后“知彼”。没整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开始“努力”、“拼命”地去做。精神可嘉,但这其实是一种逻辑错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尽管你有千般委屈


 
在职场上,知彼是做正确的事,知己是正确地做事。
老杨在山东一家小工厂上班,因其为人老实可靠,老板让他帮忙做一些辅助材料的采购。这些辅助材料价值不高,但体积很大,特别占地方。老杨这个人确实认真负责,他不但货比N家,谈价格,比质量,还严格控制订货数量……
但是,他这一系列的操作,让那些本来没做多少生意的供应商很不爽,配合度极差。造成因辅料原因多次影响发货,影响客户交付,影响收款,影响销售业绩……
老杨非常知己,能够正确地做事。但不知彼,不知道老板要什么,客户要什么,不能做正确的事。最终辛苦半年,黯然离去。

 
那么,职场上如何“知彼”呢?很难,也很容易。
说难,是因为职场中“知彼”的“彼”,不仅仅是你的上司,也不仅仅是与你有竞争关系的人。你的伙伴,你的目标、任务,你的产品、物料,都可能是你需要知晓的“彼”。如何“知彼”,先要知道什么是“彼”,所以很难。
那为什么又很容易呢?如何“知彼”?做事之前,先要整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整明白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就能够做正确的事,就能够“知彼”。所以说很容易。


 
最后,总结一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彼”在前,“知己”在后。这是一种战争法则,也是一种职场逻辑,一种职场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知彼是做正确的事,知己是正确地做事。做事之前,先要整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