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泊在记忆里的年味

 湘中书苑 2023-01-25 发布于湖南

这是土著民2861次与您相遇
图片
置办年货  李建新 摄

图片
停泊在记忆里的年味

文 | qq小灰鼠

听着由远及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背着大包小包匆忙的行人……年味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我又想起了驻留在记忆深处的年味,那些停泊的时光仿佛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方才有了安稳的着落。

那是一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我们满怀希冀过一个热闹踏实的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全靠父母亲两双手操持,最忙碌的当然也是父亲和母亲。过年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不外乎吃和穿两项大事。

图片
置年货

小年前几天的某个晚上,父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商量过年物资的准备。
计划在腊月二十六杀年初喂下的一头年猪,卖掉大部分,留下少部分自家吃,于是解决了过年肉一事。
家里喂了鸡、收了豆子和糯谷,要作两匣豆腐,打一担谷的糍粑,杀一只公鸡敬神,一只母鸡炖汤,花生、南瓜籽也有现成的只要炒熟就行,其它的东西需要出去买。
要买草鱼、鲢鱼、鲤鱼、选子鱼各若干,鲢鱼敬神,草鱼油炸,鲤鱼鲜吃,选子鱼做腊鱼干,每条鱼的用途和吃法安排得妥妥当当。
要买香烟、糖粒子、饼干、葵瓜子等等,大屋堂里人拜年时用以接待,白糖、桂圆、乔饼、片糖、红枣,亲戚间串门走访打发之用。鞭炮、钱纸、线香和烟花,出天行、敬菩萨,接拜年客,给小孩子们玩耍;还要买一卷皮纸糊窗户,添两筒碗、换一把新筷子……父亲用本子一一记下需要购买的品类和数量,之后再估算出大体开支金额。
母亲还会不时想起几样需要加买的东西,又叮嘱父亲一番。随后的几天里父亲一趟一趟外出采购,像骆驼一样慢慢驼回各样过年物资。
母亲则在家整理和收拾。剖鱼杀鸡,煎炸熏蒸分别对待;称好桂圆、乔饼等等,用茶壳纸分包成重量相同规格一致的包子,包子上还要加一条二指宽的红纸,然后用牛皮纸绳扎好;清洗干净刚刚买回来的碗筷,再放入锅里烧水煮沸消毒;把冲天炮、鞭炮分给眼巴巴盼了好久的我们三个;调好米粉子烧制成浆糊,又喊我们揭了窗户上的旧皮纸擦拭去灰尘,再刷浆糊贴上新皮纸。
经过全家人几天劳动,家里便显现出热气腾腾的年味了。
图片
杀年猪  李建新 摄
图片
放鞭炮
那时的小孩对于放鞭炮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们平时几乎摸不到鞭炮,过年才是放鞭炮最好的机会。
鞭炮种类比现在少得多,我记得有鞭子炮、大炮、冲天炮,以及能够发出亮光的烟花。烟花价钱贵,所以我们很少玩。鞭炮发出声光的主要成分是黑色硝药,其威力远没有现在的鞭炮那么厉害,放响率也低得多。其实,只要有鞭炮玩,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能够玩得久一点,我们将鞭子炮一个一个拆下来,然后到灶膛里取一根燃烧的柴棍子(男孩们则学大人叼一根香烟)点燃引信,一定要等到引信快燃完才用力扔出去,鞭炮随即在空中炸响。
有时大人们放了一挂鞭子炮,响声未落,一群小孩扑过去寻捡没有放响的哑炮,折成“∨”形围一圈,用火柴点燃手里握着的一个折断的鞭炮,迅速将火焰射向圆圈,随即“噗”地一声喷出一圈耀眼的火焰。
冲天炮三分钱一个,涂成红色的细长竹签一头捆了一个大约五厘米长的圆柱形爆竹,爆竹下端伸出一根引信。捏住竹签的另一头,点燃引信后向上举着,一会儿冲天炮离手冲向天空,随后几十米之外的空中传来一声脆响的“砰——”
在一声声的鞭炮声里,我们获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现在想起来,快乐的余波仍然荡漾在渐渐对一切波澜不惊的心河里。
图片
作豆腐 李建新摄
图片
团年饭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是过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早上、中午、晚上团年都要得,我们家通常是中午团年。
吃团年饭之前要先敬天地,再敬列祖列宗。
早饭后,母亲又开始在灶屋里忙活起来。先准备好一整只盘好的公鸡、一块焯过水的方丁肉和一条煎好的鱼,父亲用茶盘托了来到堂屋门口的方桌上摆好,我们则帮着添饭、摆筷子、倒酒,都是三份,按规矩摆好。父亲点响一挂鞭炮,哥哥在方桌旁燃起一堆钱纸和三根线香。
父亲率先向天地三跪九拜,嘴里还念念有词。我从来没有听清楚父亲念叨什么,应该是祈祷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之类的好话吧。接下来依次是母亲、哥哥、我和弟弟跪拜。
待钱纸燃完以后,撤下食物端回灶屋,方桌移至神台前。母亲斩切鸡、鱼、肉成丁或块做成三道熟菜,父亲又用茶盘托了摆放方桌上,我们仍添饭、摆筷、倒酒;然后放鞭炮、燃钱纸线香。再从父亲起,全家依次向列祖列宗行三跪九拜之大礼。
在我们行礼时,父亲在一旁向着神台虔诚祷告:列祖列宗诸位菩萨在上,保佑细人几觉困觉醒,风吹夜长,晓得读书,年年考头名……
完成上述一系列仪式之后,一家人才可以围坐一桌吃团年饭。
母亲早已划算好团年饭的八个菜,辣椒炒鸡、小炒肉片、水煮鱼、五花肉焖茶豆腐、蒸黄嚓肉、粉蒸肉、排骨炖萝卜、清炒白菜,色香味俱全,丰盛又圆满。
那时尚无反季节蔬菜,所以没有新鲜辣椒,炒菜里放的是干辣椒或者辣椒粉。
饭菜上桌一家人坐好之后,父亲赶紧去堂屋门外放响了一挂鞭炮,我们家的团年饭正式开始了。面对平时难得吃到的满桌好菜,父母亲不时地喊我们:你们在长身体,多吃点。于是我们放开肚量吃得饱饱的。
我心里想着过年真好,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穿新衣服,看狮子龙灯,幸福的时光全部浓缩在美好的过年里。
图片
放鞭炮 李建新摄
图片
穿新衣
那时候多数家庭要到过年才会给小孩添置新衣服,小孩们由此格外盼望穿新衣服。过年前,母亲会给我们三兄妹每人缝制一套新衣。
那是凭票购物的年代,凡事都要预先划算更要精打细算。家里人口多布票总不够用,母亲会提前攒下布票,还得跟大屋堂里的伯婶娘去借一些,再去供销社扯回布料。
腊月里,母亲包好布料领着我们三个到隔壁大屋堂老裁缝秋元师傅家里,和师傅讲定哪块布料给哪个做罩衣做裤子。师傅一边量尺寸,一边用粉饼在布料上记下来。大约十天半个月之后,母亲打发我去秋元师傅家取回新衣服。
母亲还要给家里每个人做一双过冬絮鞋。按我们脚的长短,用秋天里打好晒干的褙子剪成一双双鞋底。在秋后凉爽的日子里,母亲抽空用自制的苎麻绳子纳好结实耐磨的鞋底。
入冬后的夜晚,忙完当天的家务后,母亲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针线、剪刀、小铁锤、顶针等工具,和一个盛零碎布头的蓝色印花布包,在家里唯一的方桌上铺开场面开始做鞋子。
黑色灯芯绒布做鞋面,黑色细棉布做滚边,格子厚绒布做鞋里,用软饭粒粘紧鞋面与褙子,
在鞋底和鞋面里均匀地铺上一层新棉花,缝滚边,用锤子锤滚边,上松紧布带,用苎麻绳子上鞋子,用皮刀切去鞋底边子上的碎布须子,用蒸熟的芋头涂抹鞋底边沿……大约两三个月以后,在母亲缓慢而熟练的动作里,一双双崭新的絮鞋整整齐齐放在困柜里了。
因为怕我们弄脏,新衣服新鞋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我们都洗了澡才能穿上身。
在我们盼望着过新年穿新衣的那些年里,父亲母亲尽己所能地给了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使我们平安顺利地长大。而我一直记得,父亲母亲很少添置新衣,一身旧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
图片
爸爸妈妈回来了 李建新摄
图片
压岁钱
俗话说:“三十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每到大年三十,家里的火一定要烧得旺旺的,正是取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意思。晚饭后,忙碌了数天的父母亲终于可以和我们一起团团围着灶火安心坐下来了。
一家人围坐着,聊过什么事说过哪些话,我已经毫无印象了。只记得旺旺的煤火红红的火光映照着每一张脸,是安然于心的满意,是对未来生活的热切向往。
对于孩子而言,最期盼的是父亲给我们压岁钱。
很多年里,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父亲给我们的压岁钱都是一块钱,我们还是满怀着期待,盼望第二年的压岁钱会增加。
母亲会额外给我们几个一分、二分和五分的锑角子。父亲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把锑角子藏起来不要去看,它们就会生蛮多崽子。那时我真的相信了,老老实实贴身兜了锑角子,盼着它们能够繁衍出许多后代来。
过了几天,我实在忍不住就偷偷看了一下,却发现衣兜里的锑角子一个也没有变多。父亲问我是不是看过,我只好承认看过一回。父亲哈哈大笑,说我惊吓了抱窝的锑角子,所以它们不会生崽子咯。
我觉得我就是《小猫种鱼》里面的那只猫。
图片
团聚 李建新摄
从前,家人相守一起,简单平淡的日子慢慢流淌,任何时候想起来,还是那么地温暖。如今,人们离家越来越远越来越久,在遥远无根的他乡思念故乡和亲人。
无论习俗传统如何变迁,年,依然饱含着让人深深眷恋的味道,年俗里,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情意,牵引着游子们执着归家的信念。
每到过年,无数的人们背起行囊,跨越千山万水回家过年,只为吃一顿幸福融融的团年饭,与父母儿女团圆,与亲朋好友相聚,感受血脉相连的绵绵亲情,重温无可替代的家乡年味。

作者:qq小灰鼠,一个喜欢文字的上班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