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理念世界 主笔/张文举 责编/张文举 这是理念世界系列课程学习的第4篇文章 ![]() 写在前面 本文仅为前三篇理念世界的总结与回顾,整理出前三篇都讲了什么。 往期内容链接在文章末尾处。 本文共计1840字 阅读时长约2min ![]() ![]() 人类有两大千古未解难题。 第一,认识世界,第二,认识自己。 在认识世界中,我们的解题思路并不是回答这个现象世界是什么。 而是回答了现象世界的源头是什么。 古希腊的本体论,所以本体就是世界背后的那个源头,最后集大成者是柏拉图。 ![]() 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背后有一个本体世界,它称之为理念世界。 它是一个精神性的实体存在理念世界,生发创造出我们今天所有一切的这个现象世界。 理念世界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可以理解成零维时空。 零维时空可以狭义的想成就是此时此地,其实相当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恒无限那样一个世界观。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世界观的话,整个格局可能都被打开。 到现在为止,与其说证明了不如说猜想了现象世界背后有且仅有一个源头。 我们轴心期的那些先贤,基本回答的都是这个问题。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瞥见了那个本体世界,用它所在地域的那个时间的文化、习俗、宗教把它表达出来。 尽管那个词儿不一样,今天我们想超越宗教,超越时空,给一个大的一个概括,其实他们讲的都是同一个源头。 ![]() 我们称它为the one is。 柏拉图称他为“本体”。 印度教称它为“梵”。 老子称他为“道”。 耶稣称他“god”。 如果把我们的宗教观,各种习俗文化观打破,我们更愿意相信它是同一个“源头”。 到现在为止分析了两个世界,但是最后一定要回答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两个世界是什么关系呢? 这两个世界,哪一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所以很多宗教或者很多人相信两个世界,他会说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另外一个世界之上。 如果本体世界它核心特质是一元性的话,那么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就不是独立的两个世界。 而是一个世界。 我们去看乔达摩的一些留下来的一些文献,他有同样的一些解释。 比如他会说,色即是空,色就是现象世界,空就是本体世界。 一即是多,一是本体世界,多是现象世界,是一个世界。 如果打一个比喻的话呢,现象世界可以比喻成浪花,本体世界可以比喻成大海本身。 我们看得到的是浪花,是波浪,但是它真正的本体是大海本身呀。 但尽管如此,那个浪花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它是大海的一部分,他的的确确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现象世界就是本体世界的。 如果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是一个世界,那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现象世界,看不到本体世界呢? 原因是这个世界有且仅有一个世界,就是那个本体世界,就是那个大海本身。 所谓现象世界,是我们可感知到的本体世界的某个面相而已。 就像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边,认为这个世界是四维的,可是人类的感官,你只能把它理解为什么三维的,但不能说三维字是虚幻的,它是四维的某一个面相,它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但他不是那个世界的本质这样一个状况。 所以现象世界是我们可感知到的那个世界,那问题来了,是谁把我们隔绝于本体世界之外呢? 答案是人类自己的感知系统本身,人类的感知系统本身有一些先验规定性。 这个世界本来是没有时间、空间的,但是我们大脑内置了软件,时间、空间,所以把这个世界感知成有时间有空间的。 然后我们人类的思维是二元性的,你想任何事物都会想成二元性的. 这个世界本身是一元性的,但是我们却把它感知成二元性的,一旦感知成二元性的,就是现象世界了。 如果我们有能力把我们的思维升级为一元性意识的话,我们就能够感知到这个本体世界本身了。 所以不是两个世界,而是两种意识,是一个世界,被我们的两种意识感知为两个世界。 世界本身有且仅有一个,我们感知到的那一部分,我们把它称为现象世界而已。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现象世界不是虚幻的,尽管它不是本质,但它的确也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在现象世界好好生活,找到人生的意义,那就是足够的一个事情了,不需要到天堂或者来世去寻找意,我们在此生,在这个世界里边,通过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就能找到意义。 当下的力量里面一段话是这样么说的: “未显化状态不是独立于显化状态的。未显化状弥漫在整个世界,但是它掩饰的如此完美,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完全错过了它,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寻找,你会到处看得到,它随时都有一扇大门为你敞开。” ![]() 世界有且仅有一个,但是我们的意识却把世界隔绝为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 如果我们有机会把自己的思维升级为一元性意识,我们就有可能在这个时间、空间里感知到那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本体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