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细讲腰痛和肾虚,附方子用法--曲黎敏《伤寒论》解读

 嵩风阁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大家好,我是中医吴大夫。

春节过去了,现在已经在工作,祝读者们开工大吉!新的一年养好身体。

摘要:

现在很多医生一见腰痛,就上熟地、枸杞、首乌、菟丝子、龟胶等,说是滋阴补水,实不知这样做,会使阴愈盛而阳愈微,寒气就更难走,如此,腰痛便永无宁日了。

腰痛的原因,有以下四种:有阳虚的,有阴虚的,有受寒的,有湿气重的。


先说阳虚腰痛,有人是因为用心过度,亏损心阳;有人是因为饮食伤中,损伤脾阳;有人是因为房劳过度,亏损肾阳。

中医把脉理论中,有左肾右命门之说,即左手尺脉看肾功能、看肾阴,也就是看肾精足不足,肾精不足,则需要填精补髓;右手尺脉看命门、看肾阳。

一般命门火衰的病人,会出现表情淡漠、精神困倦、四肢清冷、五更泻、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现象。这时最好先灸关元以祛阴寒,然后用附子汤之类大补元阳。


伤寒名方——附子汤


《伤寒论》: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现代基础用量:炮附子9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
此方用炮附子补元阳、消寒邪。

人参补五脏虚。阳虚则阴邪盛,阴邪盛则水湿泛滥,所以用茯苓白术祛湿健脾。白芍固里,且止痛。这个方子对应的症状为:

(1)背部怕寒,手足冰冷。

(2)全身骨节疼。

(3)脉沉。


再说阴虚腰痛,这种人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阳物易挺、潮热口干、喜清凉,属于邪火盛而伤血。

治法宜养阴,阴长阳消,肾火归元,可以用封髓丹、金匮肾气丸等。

现在很多医生一见腰痛,就上熟地、杜仲、枸杞、巴戟天、首乌、苁蓉、补骨脂、菟丝子、龟胶等,说是滋阴补水,实不知这样做,会使阴愈盛而阳愈微,即阴水大盛后阳气就更化不动了;湿愈增而寒愈闭,也就是湿邪越盛,寒气就更难走了,如此,腰痛便永无宁日了。


其中,封髓丹主要对付虚阳外越,但其中黄柏有灭实火之嫌,幸好有砂仁甘草护着,这个方子一般用于男子遗精初始症。但如果遗精日久,就是阴阳俱虚了,就要用八味丸或理中丸。

关于肾虚,酸痛偏阴虚,如果是肾阳虚,男子为阳痿早泄,女子漏下。

阴阳俱虚,可以用八味丸,这是直接的补法,但能不能补进去,难说。用理中汤,则是土克水强肾法,是从气机入手,让身体强壮。


再说受寒而腰痛,这属于外感寒邪,从太阳而直入少阴(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这样的人会发低烧、畏寒,或兼身痛、咽干不渴、总想睡,又睡不实。

这样的病人两手尺脉必浮紧有根,浮脉是体表有邪,紧脉是里有寒。兼发热、头痛、身痛者多。治法宜温经散寒,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这个先前讲过了,此不赘述。


最后是因湿滞而腰痛,这种人一向比较劳苦,所处的环境又似湿地深坑,中气大伤,特别容易感受外来之寒邪。

太阴脾肺与肾都相连,肺为肾之上源,脾肾又互为关卡,脾肺湿邪一重,就损伤肾,导致肾运行不利,所以会腰痛。

湿邪腰痛的症状有四肢沉重,常常怕冷,逢阴雨天病情加重,腰部沉重,好似“腹重如带五千钱”。治疗上可以用肾着汤等温经除湿,湿去腰痛自然就好了。


伤寒名方——肾着汤


其中谈到肾着汤曰:“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大家看,这段写得多详细,肾着病有什么症状呢?身体重。所有身体的重,都是因为湿而重,这湿是怎么来的呢?身劳汗出,过去是劳作出汗,现在好比从健身房出来,没换衣服的话,就衣里冷湿,久而久之寒湿就侵入皮肤腠理。

病位在哪里呢?在腰,腰中冷,冷得好像坐在冰水里;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这是在形容腰部坠胀的感觉;不渴。渴与不渴,是伤寒中很重要的辨证之一,口干,是少阴病;不渴,叫“口中和”,是太阴病。能服用肾着汤的人,不仅湿重,而且肾中之阴气盛,而肾中之阳不足。


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存于此。元气足,则肾脏温和,无腰痛之疾。元气一亏,肾脏之阴邪即盛。阴主静,静则寒湿丛生,元气气滞不行,所以会有腰痛。

那么,元气是怎么衰败的呢?这么说吧,十居其八的人,是因年轻时房劳过度而损伤元气的。这样的病人两手尺脉必浮空,面色一定黑暗枯槁。


治疗水湿之症,《伤寒论》里有两个名方,一是苓桂术甘汤,一是肾着汤。

肾着汤重用干姜,苓桂术甘汤不用干姜而用桂枝,一个重在里湿,一个重在肌肤腠理,性质各有不同。

苓桂术甘汤,我们讲过了,现在讲一讲肾着汤。

肾着汤,就四味药: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现代基础用量:甘草6克,白术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此方专门祛除腰间湿邪,可温中除湿。

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用干姜之辛温以暖脾土,土气暖而湿立消。

白术燥脾去湿,又专利腰脐之气。茯苓甘淡渗湿,又能化气行水,导水湿之气从膀胱出。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同时,茯苓甘草又可以缓和疼痛,增加土克水之功。方中全非治腰之品,专在湿上用功。

所以初学者切不可见腰治腰,一定要学会辨证:同样是腰痛,因湿而病,用肾着汤;因外感风寒而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因经络受风湿邪气,可能会用到附子汤,一定要察病之因,方能用好良方。

经常有人在网上求方子,我不是不愿开方,如果对方写得明确,比如舌象、二便、睡眠、症状、发病时间、情志等,都写得很全,其实,就是不把脉也能知大概,方子开出来也会很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