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档2】“汤液经法图”可能是万方之源

 昵称65820384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目前,关于“汤液经法图”的认识,有以下几点是确定的:
第一,“汤液经法图”是《辅行诀》收录的,但它讲的不是《辅行诀》的事,而是《汤液经法》的事
这也就是《辅行诀》原文记载的:“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实际上,《辅行诀》全书中很多内容,都是“检录”自《汤液经法》的。陶弘景做了一个很伟大的事情,把《汤液经法》的很多内容转述保留下来。
第二,“汤液经法图”所示的五味补泻配伍理论,与《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记载的内容,十分相似但并不相同
十分相似是说,两者很可能同宗同源。
并不相同是说,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完全一样。其中至少有一个,抄错了。
所以,五味补泻体用学说是一门很古老的学说,在至少3600年前就存在,随着历史演变,反而失传了。

图片

《黄帝内经》(图源网络)
第三,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参考书,一定有《汤液经法》。
这是钱超尘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一,我本人非常认同。
甚至是说,《辅行诀》保留了《汤液经法》的内容,《伤寒杂病论》同样保留了《汤液经法》的内容。只不过,陶弘景喜欢摘录的方式,转述保留下来。而张仲景则加入了不少自己的发挥,融入了六经辨证体系,还改了不少方剂的名字。
以,我们一直说,《汤液经法》和“汤液经法图”是源,而五脏大小补泻汤、仲景经方、时方验方、中成药方、现代临床习用方等,都是流。
链接:【杂谈】“汤液经法图”是源,而大小补泻汤、仲景经方和时方效方,都是流
认为“汤液经法图”仅限于《辅行诀》诸方,是把书读死了,是一种狭隘的教条主义。
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就需要证明一下,采用识方解方的实践证明一下。
这就形成了第二篇文章,心病治疗方的解析。
图片

学术文章2

(一)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选择了几类不同的方来解析。
首先,就是《辅行诀》大小补心汤。
选择《辅行诀》大小补心汤的目的,是想从最基础的、最简单的组方原理角度,讲解“汤液经法图”的运用。
什么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组方原理呢?
就是需要啥味就用啥味。
大家看,“汤液经法图”的心火病证区域,治疗药味是咸味、苦味和酸味。其中,咸味补心,用于心虚证;苦味泻心,用于心实证;酸味收心,用于心虚证或心实证。
简单的组方方式,就是在咸味药、苦味药和酸味药里,选择契合适应症的中药,直接组方。
例如,小补心包汤由代赭石、旋覆花、竹叶和豉组成。其中,代赭石和旋覆花是咸味药,竹叶是苦味药,豉是酸味药。全方可用于心虚证之心中动悸、烦躁和汗出等。
图片

小补心包汤

又如,小泻心包汤由黄连、黄芩和大黄组成。其中,黄连和黄芩是苦味药,大黄是咸味药。全方可用于心实证之吐血衄血、心中跳动不安。
图片

小泻心包汤

看看这个组方的思路,是不是很简单?是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简单的不代表就不好。这种简单的组方思路,其实很好,因为它考虑到了补泻兼施,考虑到了主次配比
当然,还有大补心包汤和大泻心包汤,大家自己看。其中,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大补心包汤。
大补心包汤是在补心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脾的药味而成。全方为代赭石、旋覆花、竹叶各3两,豉、人参、甘草和干姜各1两。用于治疗心虚兼有脾虚之心中虚烦、懊怔不安、饮食无味、干呕气噫等。再加上心虚证还会出现的心悸和汗出,脾虚证还会出现的四肢无力和倦怠。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表现?
对,这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的一种表现,以心悸心慌、心率过快、烦躁汗出、倦怠乏力、食欲不佳、干呕打嗝等为主。这类患者,实际上就可以在大补心汤基础上加减治疗。
图片

大补心包汤

也许有朋友会问,金老师,《辅行诀》的心病治疗方有8首,为什么你选择大小补泻心包汤,而不是大小补泻心汤呢?
原因在于,大小补泻心包汤的组方形式,与大小补泻肝汤、大小补泻脾汤、大小补泻肺汤和大小补泻肾汤一样,是“需要啥味就用啥味”的基础组方模式。
而接下来我们看到的经方和时方,就不是这种组方模式。
(二)
解析的第二类方子,就是经方和时方。
经方选择的是瓜蒌薤白白酒汤,这是张仲景用来治疗胸痹的代表类方之一。现在主要用于治疗痰阻气滞型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喘息气短。
从主治证角度看,胸痹和真心痛是有区别的。真心痛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心绞痛急性发作,而胸痹则类似于慢性的胸闷胸痛,两者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在《辅行诀》中,补心汤治疗的以胸痹为主,是一种虚证;而泻心汤治疗的以真心痛为主,是一种实证。
关于这一点,在我们的新书《辅行诀讲记》(暂定名)中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那么,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的是胸痹,那就应该是以补心为主。
在这个方子里,最主要的药物就是2个药,瓜蒌和薤白。其中,瓜蒌是甘酸中药,化痰散结,润燥清热。薤白是苦辛中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两者均可用于心病。所以,两者配伍后,苦甘化咸,补心为主,补中有泻,用于胸痹心痛。
同时,瓜蒌兼有的酸味,可以收心。薤白兼有的辛味,可以泻脾除滞。
图片

瓜蒌薤白白酒汤

这就是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底层逻辑,以咸味表达为主,辛酸为辅。如果想要继续增强这个作用,那就配伍咸辛兼有的半夏,这就是瓜蒌薤白半夏汤。还可以配伍咸辛兼有的厚朴,辛味的桂枝和酸味的枳实,这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
实话实说,这种围绕着底层逻辑的药味配伍,才是真正的配伍。而不是随便选几个兼有功效的中药,随意加减。
除了瓜蒌薤白白酒汤,我们还选了另一个经方,那就是黄连阿胶汤。
这个方子在《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中有详细的解读,公众号以前的文章也写过,就不赘述了。大家需要注意一点,鸡子黄的药味是咸甘,我们既可以认为它自己味咸补心,也可以认为它与苦味药配伍后,苦甘化咸补心。
图片

《汤液经法图讲记》

接下来就是一个时方,安神定志丸
安神定志丸的组方配伍思路,依然是苦甘化咸。只不过,这里的苦甘化咸,不是由瓜蒌和薤白来承担的,而是由远志和人参、石菖蒲和茯神来完成的。
远志是苦味药,功效安神益智、交通心肾,能够用于失眠心悸的心病。人参是甘味药,功效复脉固脱、安神益智,也能够用于惊悸失眠的心病。所以,二者配伍后,苦甘化咸,补心安神定悸。
同理,石菖蒲和茯神,也可以通过苦甘化咸来醒神定志。
这就是安神定志丸的配伍结构,以甘苦配伍,一方面补脾,一方面补心,这也是心脾两补,而且是巧妙的心脾两补,不直接使用咸味药,而是通过甘味药与苦味药的配伍化合实现的心脾两补。
与此相应,安神定志丸的主治证,就是心气虚弱、痰扰心神证,症见失眠多梦、心烦不宁、健忘头沉、易惊、神疲乏力、面色不荣。看看,妥妥的心脾两虚。
图片

安神定志丸

接下来还有一个中成药,稳心颗粒
稳心颗粒是治疗早搏的经典中成药,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不宁和气短乏力。
单从这个适应症上看,就能知道,这也是一个心脾两虚的证型。心虚所以心悸不宁,脾虚所以气短乏力。所以,从组方上,也是以咸味药补心,以甘味药补脾。
在稳心颗粒中,咸味药包括2类,一类是直接的咸味补心,那就是用咸味药琥珀,治疗虚烦不眠、神虚不寐、血虚惊悸、健忘惊痫等。另一类就是苦辛兼有的三七与甘味甘松的配伍,苦甘化咸补心。
通过这几个方解,大家可以看到,在经方时方中,就不是采用“需要啥味就用啥味”的组方模式,而是更多的以配伍化合来巧妙组方。
图片

稳心颗粒

(三)
最后,文章解析了一个医案,取自《古今医案按》的“怔忡”案例。
在这个怔忡的医案中,吴茭山先后选用了温胆汤加减和朱砂安神丸,有效地治疗了一个火旺痰多的怔忡患者。这里的“火旺”代表的就是心火实证,温胆汤中的竹茹,朱砂安神丸中的黄连和生地,就是用来清火的苦味药。这里的“痰多”代表的就是脾土实证,而温胆汤中的半夏、橘皮和茯苓,就是用来祛湿的辛味药和甘味药。
当然,治疗怔忡离不开酸味药,枳实就是酸味药的代表。
所以,这则怔忡案例,就是心实合并脾实证的代表,治疗上就要泻心兼有泻脾,温胆汤就是泻心泻脾的代表,只不过其苦味泻心的作用比较弱。正因为如此,在治疗的第二阶段,使用了苦味泻心作用比较强的朱砂安神丸。
图片

温胆汤加减方

也许有朋友会问,金老师,根据“母能令子虚”,应该以泻肝来帮助泻心才对啊,为什么会是泻脾呢?
其实,我们认为,泻心的同时泻肝可以,泻心的同时泻脾同样可以,心实往往合并肝实证,那就泻心泻肝。但是,心实也有可能合并脾实证呀,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泻心泻脾喽。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泻心的同时是泻肝还是泻脾,完全取决于患者的病证类型,在心实的同时合并的是肝实还是脾实。
父母高兴,孩子就高兴;孩子高兴,父母也高兴。
所以,什么样的母子关系都可以,只是哪种类型更常见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