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自己讲道理——白话译文《道德经》(二)

 blackhappy 2023-01-30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品德与修养就像水一样。

水滋养了万物却从未争取过自己的利益,流经恶劣环境也毫无怨言,这种状态已经很接近“道”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保持水的这种状态,内心就会变得宁静而深远,与人交往就会生出仁爱之心,说话就会诚实守信,经营人生也会得心应手,做事也因此有所成就,行动也能把握住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忧。

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就不会因他人的责怪和埋怨引起烦恼。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骄傲自满,不如适可而止。磨得再锋利的铁器,也保持不了很长时间。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金玉满堂,没有人可以守的住。因为富贵而生骄横之心,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祸患。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名利禄,差不多就行了,适时而退也是顺从大道的表现。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保持内心意识和思维意识的活力,让“觉知”居中平衡,还会偏离大道吗?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精阳刚之气却柔情似水,不就像婴儿一样至臻至纯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排除私心杂念,还会有烦恼忧愁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用以上这种状态调理身体和指导生活,还能一事无成吗?

天门开阖,能为慈乎?

让身体的器官各负其责,避免超负荷工作,身体还会虚弱不堪吗?

明摆四达,能无知乎?

保持内心的平静,理智地看待事物,还会缺乏智慧吗?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辐条制成一个车轮,看起来全是空隙,却可以让车子行走。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搅拌泥土制成罐子,中间全是空的,却可以用来盛放物品。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建造的房子,里面全是空的,却可以让人居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说,看起来我们利用的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却是它们背后的空无本质。(没有无何来有?没有空何来实?)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

花花世界会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会让人意志消沉,山珍海味会让人味觉减退,纵情游猎会让人心生狂乱,迷恋奢侈难得的物品会生贪欲之心。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因此,得道之人只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追逐那些外在的欲望。所以在生活中会摒弃那些欲望渴求的内容,坚守内心的信念。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和辱都会产生惊慌恐惧的感觉,好像灾祸随时会在自身出现一样。

何谓宠辱?

什么是宠辱?

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是人所定义的好事,辱是人所定义的坏事;得宠了担心失宠,失宠了心生怨恨,这就是宠辱若惊的意思。

何谓贵大患若身?

为什么会担心祸患发生在自己身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和宠辱若惊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以致忽视了事物的两面性;要是能理性地看待自己和事物的关系,还有什么能伤害到你呢?(佛家无我)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所以,把自己的得失看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只能听天由命;而把利他奉献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那么天下的一切都可以托付给他。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看不见的,称之为无色;听不见的,称之为无声;寻不到的,称之为无形。这三种状态不能用惯性思维理解,这里所说的“无”并不代表不存在,要把它们看作一个包容万物的空间。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道”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它在现实中有所表现,但是我们却看不到它的样子,它好像不存在,却又若隐若现,变化莫测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称之为“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也就是说它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状态,无法理解的形象,惚恍而不可思议。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刻意寻找看不见它的头,有心追寻却觅不到它的尾,但是只要依照上古时代先人的做法来指导现在的生活,就能看清它的运作机制,这,就是规律。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上古时代的人都是遵循“道”的规律生活的,他们的状态微妙玄通,深邃而悠长,不是现在的人可以理解的。正因如此,我只能勉强形容一下。(为什么老子可以形容?因为他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管理员。)

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他们做事总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以免自己做出有违天道的事情;

他们总是对自己保持高度警觉,就像天子时刻防御周边国家的进攻一样,以免自己偏离正道;

他们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像随时要参加一场重要的宴会一样,以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们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也不愤怒,而是像初春的冰块一样把负面的情绪慢慢化解;

他们淳朴厚道,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宝石;

他们豁达开朗心胸宽广,就像深幽的山谷,;

他们普普通通,就像浑浊的水一样。

孰能浊以止静之,涂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如何让浑浊的水变清澈?

让它静下来慢慢沉淀。

如何在安逸中不丧失活力?

让内心的意识活跃起来。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样的人不会一味的追求圆满。因为只有不自满,才能去伪存真,去旧迎新。

文章图片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