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关中地名的声韵母音变,如“和迪村”读如“和立村”,其中“迪”读如“立”,d声母音变为声母;属于同一发音部位的异化。二是陕西地名的减音现象,如关中方言区“家”在地名里常常减音如“丫”,即减去了声母j读如“丫”。三是关中地名的合音现象,如“侯家堡”合音作“豪堡”,这是“家”的韵腹a跟“侯hou”的同化式合音,即合音时“家”的韵腹a合于“侯”的韵腹处。
关键词:陕西;地名;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减音;合音
1关中地名的声韵母音变
1.1西安市区及长安区地名声韵母的语流音变




1.2西安市周至县地名声韵母的语流音变




1.3西安市尊邑区地名声韵母的音变





1.4咸阳市三原县地名的语流音变

1.5渭南市合阳县地名的语流音变
1.6渭南市澄城县地名的语流音变
1.7宝鸡市岐山县地名的语流音变


2陕西地名的减音现象
2.1“家”在地名里减音如“丫”或”阿”

桥三殿村、杜家村音变如“阿”,路家湾音变如“哇”;邑变如“丫”,也可以不音变。岐山把“庄稼”的“稼”也音变如“丫”;“稼”字普通话读如“架”,关中方言通常读作阴平调如“家”,这种读法有古音来源:《玄应一切经音义》之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四以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一“稼”词条“稼”字的反切均为“加暇反”。鄂邑甘河镇“元驾村”,当地人读如“元丫村”,也属于这个类型。长安区“余家庄”读如“余讶庄儿”,其中“家”音变作去声调如“讶”,并且该地名儿化了。关于方言的儿化等问题,请参阅孙立新《关中方言儿化和儿尾的类型及成因》。
2.2陕西镇名的减音节现象
邑区为例来说明:当地早期的镇有甘亭镇(城关镇)、大王镇、赵王镇(解放后渐次失去镇的地位,今为赵东、赵西两个行政村)、秦渡镇、庞光镇、涝店镇。

3关中地名的合音现象
3.1西安城区及长安区地名的合音现象







3.2西安市周至县地名的合音现象
3.3西安市邑区地名的合音现象





3.4渭南市华州区地名的合音现象
4馀论










文章作者:孙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