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3种疼痛病的羌活组方用药规律多维度分析

 新用户80636053 2023-01-30 发布于广西
文章图片1

羌活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1]。古今大量文献和研究表明羌活有良好的止痛作用[2],在临床上常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3],然其配伍用药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对不同疼痛病的对比研究更是未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采用SPSS modeler 18.0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其组方配伍规律,以期为羌活的临床应用及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筛选

纳入标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明确含有羌活的全部方剂,纳入主治病证含“痛”的方剂。排除标准:①方剂中含有《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及《中华本草》均不收录或药性、药味、归经存在资料不全的药物;②主治病证不明确,且第十一册病证索引页检索不到者。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

录入中药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为标准,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及《中华本草》进行药名规范,同种药物不以地域、炮制方法、别称区分,均记录为同种药物。如官桂、桂心、桂皮等统一为“肉桂”;将军、锦纹、川军等统一为“大黄”。但性味功效差异较大者,仍按不同药物记录,如“生地黄”与“熟地黄”。

1.3 数据分析

通过Excel建立《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数据库,统计其方源、朝代及方名基本信息,对方剂中羌活配伍药物的频次、性能、功效、主治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及VOSviewer软件的系统聚类对高频疼痛病证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高频方名、药物用量及配比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

1.4 剂量处理

东汉至唐代剂量单位参照相关文献进行换算,即1两=13.75 g,1斤=220 g[4]。唐代以后方剂中的剂量单位按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进行换算,即1斤=500 g、1市两=30 g、1钱=3 g、1分=0.3 g,1市厘=0.03 g。将方剂中煮散、丸、膏、丹、散剂转换为汤剂剂量,煮散用量相当于汤剂的1/2~1/3,丸、散(服散)、膏、丹剂型的用量相当于汤剂的1/10[5]。此外,方剂中剂量描述为适量、少许或缺失时,则不纳入剂量统计。

2 结果

2.1 羌活治疗疼痛方剂基本信息

获得含羌活且用于治疗疼痛的方剂共1042首,涉及方书261部,单部著作涉及相关方剂超过10首的有12部,如《圣济总录》《圣惠》《普济方》等。共涉及方名有799种,其中出现次数≥5的有12种,排名前3的依次是羌活散、羌活汤、防风散,高频方名中,羌活散、羌活汤、羌活丸名称相似。按朝代分析,含羌活且用于治疗疼痛的方剂首载于东汉,以宋、明、清收录的方书数量较多,尤其宋代应用较为广泛(图1)。

文章图片2

2.2 配伍药物的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分析

2.2.1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药物频次分析

含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中涵盖703味中药,用药频次共15 180次,其中频次≥100的药物共34味(图2)。

文章图片3

与羌活配伍使用较多的是依次是防风(635次)、甘草(549次)、川芎(515次)、当归(410次)。

2.2.2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本研究将出现频次前100味的中药进行药性分析,结果(图3)表明,治疗疼痛的中药四气中温性药出现的频次最高(6381次),其次为寒性(2752次)、平性(1905次)、热性(695次)、凉性(298次);药味的分布中多为辛味(7822次),其次为苦味(5864次)、甘味(4543次)、酸味(533次)、咸味(416次);在归经统计中,中药所属归经主要分布在肝经(5648次)、脾经(5272次)、肺经(4403次)、肾经(3664次)、心经(3559次)等。为了进一步挖掘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羌活方中药物的药性进行了共现分析[6],图3-D中,节点大小表示四气、五味、归经出现频次的多少,相同颜色代表同一聚类,辛、温显示相同颜色,为同一聚类,是治疗疼痛病中的优势属性。

文章图片4

2.2.3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高频药物功效分类

根据“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将用药频次大于100的药物进行功效分类,共分为12类,前5类药物功效分别为解表、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占全部药物的74%(图4)。

文章图片5

2.2.4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药物主治分析

含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涉及疼痛病362种,出现频次≥15次的有14种,结果见图5。其中治疗头痛的方剂最多(211次),其次为身痛(101次)、腰痛(57次)、筋骨疼痛(56次)、腹痛(55次)。

文章图片6

2.2.5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将含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数据库创建为Refworks格式文件,并导入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6-A所示。图中显示羌活、防风、川芎、甘草等药物节点较大,药物之间连线密集,可以视为治疗疼痛的核心药物(图中节点大小代表了药物出现的频次,连线代表药物间的关联性)。前3种高频疼痛病证“头痛”“身痛”“腰痛”的药物关联网络见图6-B~D。

文章图片7

将治疗头痛、身痛、腰痛的药物频次进行统计,频次≥20的药物见表1。与羌活配伍治疗3种疼痛的前2位中药均为甘草、防风,第3、4位药物略有不同,治疗头痛和身痛时使用川芎较当归多,而治疗腰痛时使用当归较川芎多。除此之外,治疗头痛的较常使用的药物还有茯苓、人参、白术等,治疗身痛较常使用的药物有白芷、独活、半夏等,治疗腰痛较常使用的药物有独活、牛膝、杜仲等。

文章图片8

为深入分析羌活治疗疼痛的用药规律,本研究对治疗3种疼痛病的方剂结合IBM·SPSS·Modeler 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90%,最大前项数2(表2)。治疗头痛时支持度较高的对药组合依次为羌活-防风、羌活-甘草、羌活-川芎、羌活-当归等,3味药组合为羌活-甘草-防风;治疗身痛时支持度较高的对药组合依次为羌活-防风、羌活-甘草、羌活-川芎、羌活-当归、羌活-独活等,3味药组合为羌活-川芎-防风;治疗腰痛时支持度较高的对药组合依次为羌活-防风、羌活-甘草、羌活-当归、羌活-川芎、羌活-牛膝,3味药组合为羌活-甘草-防风。其关联规则展示见图6-B~D,治疗头痛和身痛时关联性较强的药物为防风、甘草、川芎,治疗腰痛时关联性较强的药物为防风、甘草、当归。

文章图片9

2.3 组方用药规律多维度分析

2.3.1 高频方剂的药物组成及主治分析

含羌活治疗疼痛方剂中的高频方名如图1所示,根据统计结果,出现频次≥10的方名有5种(表3)。羌活散常配伍药物有防风、川芎、甘草等;羌活汤常配伍药物有防风、甘草、桂枝等;牛膝丸常配伍的药物有牛膝、全蝎、当归等;防风散常配伍的药物有防风、川芎、升麻等药;羌活丸常配伍的药物有木香、防风、天麻等。

文章图片10

羌活散、羌活汤、羌活丸名称相似,虽然药物组成不尽相同,但主治频次最高均为头痛。牛膝丸主要治疗腰脚疼痛、腰痛、足痛;防风散主要治疗身痛、筋脉疼痛,如表4所示。

文章图片11

2.3.2 含羌活方剂治疗3种疼痛的高频药物剂量范围分布

有明确剂量的羌活方有煮散剂(164首)、丸剂(36首)、汤剂(34首)、丹剂(18首)、膏剂(15首)、散剂(10首)、酒剂(1首),其中治疗头痛的方剂有162首,治疗身痛的方剂有74首,治疗腰痛的方剂有42首。将不同剂型的剂量按照汤剂的剂量进行换算后,统计羌活及其配伍药物防风、甘草、川芎、当归的剂量。结果显示,治疗3种疼痛病的方剂中羌活及其配伍药物的用量均以3~10 g剂量占比最高。在其他分布较多的剂量范围中,治疗头痛和身痛的羌活用量>10 g使用较多,治疗3种疼痛病的甘草用量<3 g使用较多,治疗腰痛时川芎用量3~10 g使用较多,治疗身痛和腰痛时当归用量>10 g使用较多(表5)。

文章图片12

2.3.3 治疗3种疼痛病中高频药物剂量参数

统计治疗3种疼痛病方剂中羌活、防风、甘草、川芎、当归剂量的平均数、众数、四分位数(P25、P75)、标准差见表6。从四分位数看(P25、P75),羌活、防风、川芎、当归治疗3种疼痛病的常用剂量范围大致相同,甘草在治疗3种疼痛病的常用剂量范围较小。治疗头痛时羌活、防风的常用剂量为6 g,川芎、当归的常用剂量为9 g,甘草的常用剂量为3 g;治疗身痛时羌活和川芎的常用剂量为9 g,防风的常用剂量为6 g,当归的常用剂量为10 g,甘草的常用剂量为4.5 g;治疗腰痛的羌活、防风、川芎、当归的常用剂量为9 g,甘草的常用剂量为5.4 g。3种疼痛病的标准差在3.4~7.5 g,从平均用量来看,羌活、当归治疗身痛用量和腰痛用量>头痛用量;防风、甘草、川芎用量在治疗3种疼痛病中差别较小。

文章图片13

2.3.4 羌活及常用配伍药物配比分析

对治疗3种疼痛病方剂中羌活-防风、羌活-甘草、羌活-川芎、羌活-当归药对的用量配比进行统计,发现1∶1是最常用的配比。在其他较常用的配比中,羌活-防风治疗头痛的配比为1∶0.7,治疗身痛的配比为1∶0.5,治疗腰痛的配比为1∶2;羌活-甘草治疗头痛、身痛的配比为1∶0.5,治疗腰痛的配比为1∶0.7;羌活-川芎治疗头痛的配比为1∶0.5,治疗身痛的配比为1∶0.7,治疗腰痛的配比为1∶1.5;羌活-当归治疗头痛、身痛的配比为1∶0.7;治疗腰痛的配比为1∶0.8,见表7。

文章图片14

3 讨论

羌活是古今以来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已有大量相关的药理活性研究[7-8]。羌活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9],羌活水煎液可显著减轻小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10],羌活提取物中含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激动剂,该通道活化后产生的系列效应可能是羌活解表、止痛的重要分子机制[11]。这些研究为羌活临床应用于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等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现代医家在临床上应用以羌活为君药的处方治疗疼痛时,多数仍尊崇古意,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12]。因此,深度挖掘历代羌活治疗疼痛病的用药规律,对更好地指导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羌活治疗疼痛病的方剂中共涉及中药703味,与其配伍的前8位中药皆与止痛相关,依次为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肉桂、独活、白芷、赤芍。防风辛温发散,长于祛风除湿,为止痹痛之要药[13-15];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之功效,在方剂中通常起调和诸药的作用[16];川芎,辛温香燥,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7];当归性温,味甘、辛,具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的功效;肉桂,味甘、辛,大热,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等证[18];独活味辛、苦,性微温,能够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白芷味辛,性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之功,可用于各种痛病[19];赤芍味苦,性微寒,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历代中医常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来阐述疼痛的病机[20],当归、川芎、赤芍补血养血,甘草益气,可纠正气血虚弱之“不荣之痛”;肉桂可温经通脉,防风、独活、白芷祛风除湿,可纠正气血瘀阻之“不通之痛”。

通过药味分析发现,治疗疼痛的药味以辛味、苦味和甘味为主,辛味药能行、能散,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辛苦合用,辛开苦降、调整气机,使气血调达通畅,故通则不痛。甘味药具有“能补、能和、能缓”作用,即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21]。药性以温性类药物为主,如《素问·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调经论》谓:“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用温热药对症治之。从归经上来看,疼痛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血脉通利,即“通则不痛”也[22]。疼痛的发病与脾、肺脏等亦有关联。肺朝百脉,调节着人体全身的气机及水液的平衡。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反之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因其失于荣养则出现各种痛病,即“不荣则痛”也。故治疗疼痛时应注重使用辛温的药物进行调理,使气机得以调畅、脏腑得以荣养,从而达到“通”“荣”止痛。

疼痛的病因病机主要为以下2个方面:一为“不通则痛”,多因外感风寒湿邪、气滞血瘀、热毒蕴于脉络等产生有形实邪阻滞脏腑、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二为“不荣则痛”,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经络失于温养濡润,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往往错杂为患,形成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23-25],治疗疼痛当多种治法并举。本研究结果显示,羌活止痛时常配伍的药以解表祛邪、甘缓补虚、活血散瘀、清热消肿、理气等功效类药物为主。

含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所涉及的高频病证依次为头痛、身痛、腰痛。在支持度最高的前5位药物组合中,与羌活配伍治疗3种痛病中使用频次及支持度最高的药物均为防风。《本草崇原》中元人王好古曰:“病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非羌活不能除,乃却乱反正主君药也。”李东垣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卒伍卑贱之职也。”羌活与防风配伍,可疏散腠理风湿而发表,疏通血脉,增强止痛之功,是治疗疼痛的重要组合,现代研究表明,羌活、防风配伍后有新的活性成分产生,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6]。其次与羌活配伍使用频次及支持度较高的药物均为甘草,取甘草甘缓和中之功,与羌活配伍顾护卫气,缓急止痛。

进一步分析3种疼痛病的用药规律,发现不同痛证方剂中的高频中药、药物组合亦有各自特征。《素问·风论》中认为头痛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川芎为阳明头痛引经药,辛温升散、祛风止痛,为治疗头痛要药,配伍羌活则加强祛风除湿的效果,是治疗风湿头痛之首选组合。脏腑清阳之气、阴柔之血皆上注于头[27],气虚血少则头部不得充养,导致“不荣则痛”[28]。使用当归、茯苓、人参、白术等补益之药,可达到气血双补之效。与羌活配伍治疗头痛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有黄芩、茯苓、人参等。羌活与黄芩配伍可发散风寒,治疗各种外感、内伤热病导致的头痛;羌活与茯苓配伍能够祛风除湿;头痛治疗中过用辛散之药,使真气大量散失,羌活与大补元气之品人参配伍使温阳散寒而阳气固摄于内[29]

羌活-甘草-防风是常配伍的3药组合,3者配伍使用可增强祛风止痛之功。身痛即一身尽痛,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为周身不适之候[30]。治疗身痛较其他2种疼痛病使用较多的药物有白芷、独活、肉桂、半夏等,说明身痛常因寒邪外束,毛窍闭塞,卫阳不能达表以温煦皮毛,营卫运行受阻,津液不布,郁于体表而出现,或因寒邪内袭或自身阳虚,阴寒内盛,血脉凝滞而运行受阻所致。羌活-当归、羌活-独活是支持度较高的对药组合。川芎辛温香窜,与羌活配伍可祛风燥湿兼行气活血;羌活专治风寒湿邪偏于上半身之疼痛,独活专治风寒湿邪偏于下半身之疼痛,二者合用治一身上下之疼痛。现代药理学表明羌活-独活能够显著性减轻关节炎大鼠的足趾肿胀,增强大鼠对机械压力刺激的痛阈值,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31]

羌活-川芎-防风是支持度较高的3味药组合,合用可增强温散风邪之力,调肝养血、活血止痛。腰痛正如《证治准绳·腰痛》记载:“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指出腰痛是本虚标实之证[32]。牛膝、杜仲在腰痛方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2类疼痛,二者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药,说明治疗腰痛注重补肾、祛湿,为补虚驱邪并重。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牛膝和杜仲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33-34]。羌活治疗腰痛支持度较高的关联组合中,羌活与牛膝合用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35]。羌活和当归配伍,当归辛性温通,取其温通经脉、温散寒湿之功,合用可治疗寒湿腰痛与肾虚腰痛。羌活-当归-防风是常用的3药组合,合用可祛风胜湿、活血止痛。

中药处方方名使用频次≥10的有5种,其中羌活散、羌活汤、羌活丸名称相似,虽然其药物组成差异较大,但主治频次最高均为头痛。羌活散和羌活汤主要配伍的药为防风,羌活丸主要配伍的药物为木香、川芎。《本草新编》记载:“古人谓羌活系君药,以其拨乱反正,有旋转之力……盖其味辛而气升,而性过于散,可用之为引经,通达上下,则风去而湿消”。羌活加川芎可治风寒湿邪凝阻脉络所致的外感头痛;加木香、川芎可祛风行气止痛,治疗风寒、风湿头痛[36]。故古代医家治疗头痛时组方常以羌活命名。牛膝丸常以羌活和牛膝配伍,《本草蒙筌》载牛膝“善理一身虚羸,能助十二经脉……补中续绝,益阴壮阳。填髓除腰膝酸疼。”故牛膝丸善治肾精亏虚,腰府失养所致腰痛。防风散常以羌活和防风配伍,防风气薄性升,不缓不燥,可祛周身之风,尤以祛外在之力最强,兼胜湿。二药同为太阳经风药,合用可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药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35]。治疗3种疼痛病时羌活与防风、甘草、川芎、当归的用量范围主要分布在3~10 g内,符合临床常用剂量,且应用最多的配均为1∶1。由药物剂量参数统计可知,羌活在治疗头痛时用量最轻,取其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同时发挥羌活散寒解表之效;治疗身痛、腰痛则用量较大,用以散寒除湿,遵守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疗原则[37]。在与羌活配伍的中药中,当归在治疗腰痛和身痛时用量较大,用以养血荣筋,助羌活胜湿止痛。

综上,本研究从药物关联规则、高频方名、剂量参数及药物配比等多维度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羌活方剂治疗多种疼痛病的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初步揭示了羌活配伍用药规律,可为羌活防治疼痛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准确用药奠定一定的基础。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赵文龙,其乐木格,张晶晶,耿蓓蕊,段海婧,陈红刚,晋 玲,张金保.基于3种疼痛病的羌活组方用药规律多维度分析 [J]. 中草药, 2023, 54(2):608-6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