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骶髂关节痛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martinbigbird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一、骶髂关节痛的临床表现

1. 症状

疼痛是骶髂关节痛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钝痛多见。支配骶髂关节的神经来源较为广泛,疼痛部位往往不一致。特征性部位为髂后上棘尾侧约10cm和旁侧或内侧约3cm的臀部区域,有的病人合并腹股沟区和/或坐骨结节周围疼痛。有的病人则会表现为大腿后侧痛、臀外侧及大腿前方和小腿疼痛。而腰椎轴性疼痛或L5棘突以上的疼痛较为少见。重症病人不能端坐、负重和站立,行走困难;弯腰、翻身时疼痛加重。

2. 体征

2.1 常规体检和评估
评估病人的步态、行走时双肩或骨盆是否对称,检查双下肢是否等长;检查脊柱活动度,检查髋关节、骶髂关节及其附近肌肉韧带压痛情况,尤其髂后上棘、髂前上棘、髂肌、梨状肌、骶结节韧带等部位;骶髂关节区域叩击痛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直腿抬高试验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利于排除椎管内疾患或神经根性疼痛。


2.2 单指试验
又称为Fortin试验,让病人用手指指出疼痛的位置,若手指指向髂后上棘内下侧2cm以内为阳性,需要考虑骶髂关节痛。


2.3 骶髂关节激惹试验
当试验刺激到骶髂关节和关节后韧带时疼痛加重,则需要考虑骶髂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骶髂关节激惹试验包括:①“ 4”字征:病人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对侧下肢以“ 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检查者一手按压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此时若骶髂关节部位疼痛提示骶髂关节病变可能;若髋部/腹股沟疼痛提示髂腰肌劳损或髋关节病变;若髋关节后部疼痛则提示髋关节后部病变;②床边分离试验即 Gaenslen试验:病人仰卧位,一侧髋部和膝部屈曲,膝关节紧贴胸部,同时对侧下肢伸展。检查者将伸展的下肢滑到床沿下,并向下施加压力,同时在屈曲的膝部施力促使其屈曲髋关节。骶髂关节部位出现疼痛,则该试验阳性;③骨盆挤压试验:病人侧卧位,患肢朝上,背部朝外,髋部弯曲至大约45°、膝盖弯曲 90°。检查者将双手交叉放在外侧突出的髂嵴上,并施加向下的压力。若病人感觉明确的疼痛者为阳性;④骨盆分离试验:病人仰卧位,检查者双肘相对伸直,将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处向外推按髂骨翼,若引起疼痛者为阳性;⑤骶髂关节挤压试验:病人俯卧位,检查者手掌置于骶髂关节或骶骨上,垂直用力压迫,若沿着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⑥ Fade 试验:病人仰卧位,对侧腿伸展,检查侧髋部屈曲并向中线内收。检查者一只手托着骶骨,另一只手在病人弯曲膝盖上沿着股骨长轴逐渐施压,用力挤压髋部,若引起疼痛者为阳性。


2.4 其他试验
包括耻骨联合试验、被动直腿抬高试验、单腿独立试验、
van Durson站立屈曲试验和Piedallu坐位屈曲试验等。

3. 实验室检查
骶髂关节痛是排他性诊断。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 (ESR)、 C 反应蛋白 (CRP)、血培养、尿培养、T-SPOT等检查以排除感染;肿瘤标志物、碱性磷酸酶等检查以进一步排除肿瘤和(或)骨转移。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常有HLA-B27阳性、ESRCRP增高。骨代谢、骨密度等检查可以明确骨质疏松等引发加重骶髂关节痛的因素。

4.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不仅有助于排除感染、肿瘤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特异性骶髂关节痛,也能提示骶髂关节痛的病因来源如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且有助于评估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性及对治疗的反应。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可明确诊断骶髂关节痛,而且影像学表现和病人疼痛程度不成正比。

二、骶髂关节痛的诊断

骶髂关节痛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性注射等。在目前缺乏“金标准”的情况下,诊断性注射被认为是诊断的重要证据。三项及三项以上骶髂关节激惹试验阳性的病人,或骶髂关节局部疼痛且Fortin试验阳性的病人,可实施诊断性注射。骶髂关节诊断性注射应在影像引导下操作,分为关节腔内注射关节周围注射,前者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关节腔下1/3内,后者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入关节上2/3处。老年人因退行性病变累及关节腔,而年轻人常因运动损伤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因和年龄等以选择诊断性注射部位。骶髂关节的关节腔容量平均为1.08 ml (0.8~2.5 ml),有学者建议诊断性注射时药物不超过2ml以提高诊断特异性。为排除假阳性,建议行2次注射并应用不同局部麻醉药,若疼痛均能有效减轻 75%以上则考虑骶髂关节痛;若均不足50%则基本可排除骶髂关节病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