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历史性超越!翟万益谈中国当代篆刻发展

 攒菁堂 2023-01-31 发布于甘肃
图片
篆刻在当代有实用性吗,如何打破篆刻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当代篆刻应如何传承和发展?近期,书法报对中国书协顾问、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理事翟万益作了采访,今作刊出。
——编者

实现历史性超越

——翟万益谈中国当代篆刻发展

■记者 唐福祥

图片

翟万益

号冰室主人,1955年12月出生于甘肃平凉,祖籍陕西三原。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书协顾问,甘肃省书协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


图片

翟万益著作书影


书法报:翟主席,您好!篆刻界对于工稳印、写意印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工整一点的就是工稳印,粗犷一点的就是写意印,您怎么看这种提法?

翟万益:印章在当代大概被界定为两种风格倾向,即工稳印和写意印,从篆刻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直到近代,这种发展的遽变还是不太剧烈的,当代的展览机制、教育培训模式,极大地加速了两极化发展。二者的区分,我想主要还是从印作的笔画形质、章法结构以及完成时间三个方面考虑。比如刻一方四字鸟虫篆印章,印人用了极精细的手法,大概用的时间要比另外一个刻相同内容的大写意印章的印人所耗的时间要多,这和国画的大写意与工笔、书法的狂草与玉箸相类似。

工稳印和写意印有着各自的历史发展空间,谁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谁,但是内中有二者发展比例的问题,这一点不容忽略。写意印、工稳印从印章发展的源头就已存在,不是当代才产生的。比如汉满白的那种凿印、用于墓葬的冥印等,就是应急而作,因时间有限定,不允许精工细刻,才形成那种状态。后人在欣赏中剥去当时的创作情态,单纯效法凿印的风神,以至变本加厉,愈演愈烈。试想,在任何时代,即便是篆书流通的时代,那种大写意的印作能钤在公文上作为权力的凭信么?所以,大写意印走向了艺术,艺术性愈加凸显,离实用也越发遥远,这是不争的事实。

图片

翟万益篆刻 万益

书法报:您将自己的篆刻风格归为哪一类,为什么?

翟万益:我刻印,在创作前总有思考,主要是根据创作内容大概框定风格,有些内容适于大写意,有些表现可以用狂写意,有些在工写之间。从我的内心来讲,我很想刻一批十分工稳的印出来,尤其看见一些年轻朋友刻工致的鸟虫印,工稳中绽放无限巧思,欣赏时很能引发个人的创作激情。但我知道,激情与创作理想的完美实现之间有距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长期进行写意印创作,已形成一套从心态到起稿、运刀直到完成的惯性,要改变这种惯性得刹住车再转向,无疑需要重新起步。所以,已有的惯性,还是拖着自己不断向着已有的方向行进。

当然,这个方向的确定,也不是无由使之,也是经过很长期准备才上路的。在这么一个以写意为主的路径上行走,经常被调整的是写意的度,因为一方印章,内容有限,刻一首诗的情况极少,大多以三五字为常,在动刀前总有无数构想,确定了写意的风格表现,可以在自己思想存储的集合中寻找方案,有时脑子里有的东西和自己的创作内容可以对应,不用大的改动。更多的时候,是千方寻觅而不得,那就需要开动脑筋了。这种构思过程,由于甩掉了程序的束缚,似乎更为自由,比如四字印,我想同一排成大篆,但是内中两字金文阙如,这印章还得刻,上借甲骨一字,下借小篆一字,字凑齐了,也不能机械地把三种风格的书体原模照样搬上去。要做到风格的统一,就要根据金文的偏旁部首来进行风格整合,经过一番加工改造,风格就得到了统一协调。所以好多印章,在一枚印章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实际包含了多种书体的“同台表演”。随着接触材料的不断广泛,看到秦代诏版文字、汉简、吴简文字的放任自由,慢慢浸淫其间,很想把这些印章不曾使用的元素转化到篆刻创作中来,丰富篆刻语言,一方面要转化印章文字的笔画,另一方面要着力印章文字的多书体创作,文字组合在一起,最大的艺术效果就是和谐,尽力突出一种艺术主调,协奏出美妙的旋律。对于集合起来的文字,也要根据印面,进行一定的艺术梳理,不是照抄照搬上去,文字这时仍然是你导演的生动活泼的角色,体形的变化全根据印面的需要而调配,最可怕的是把文字作为一块砖头来填补空间。

理想可以用十全十美的文字来表述,但是创作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有些局限,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突破;有好多局限,因才情有限,明显留有遗憾。恐怕还有许多自己没有认识到的遗憾隐伏其中,可能自己已经失去超越的可能,欣赏者会一眼看出来。很多时候,我们是把握超前的意识引导我们攀援的,而且外界的批评十分稀缺也不及时,如此,我们只能用手电筒照自己的作品,以期及早发现缺失,加以修正改进。

图片
太白无官

书法报:在您的篆刻创作生涯中,有没有自己认可的代表作?请作介绍。在篆刻创作上,您有什么经验给大家分享?

翟万益:我刻了几十年印,的确还没有想过代表作的问题,一直强化精品意识倒是有的。起先刻印,墨笔上石,有时笔迹未干就开始下刀,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情绪。后来强制自己改变这种习惯,定好印文,先打腹稿,再在纸上画墨样,墨稿尽量多设计几个样式,然后放在显眼位置,多看几天,反复比较,认真琢磨,自己感到需要改易的缺点少了,再动刀。动刀的过程,还是一鼓作气,决不迟滞,全刻好了,拓出样子来细细端详,一读再读。对于要修的小瑕疵,也是斟酌了再斟酌,不敢贸然动刀,若一刀不慎就会破坏印章的整体效果。尤其一些笔画的交叉、衔接处,更要作深层思考。印章改易,是画龙点睛还是佛头着粪?关乎成败,不可轻举妄动,随心修改。

近几年有这样的情况,以前刻的印,已用了多年,钤在作品上,在琢磨作品的时候,再看一番印章,这个印章在具体的书法环境中,给人的感觉自然不同于单个印章的独立存在,在这个时候,也可以顺便找一下这枚印章的缺失。心里有了谱,也并不是马上动刀修改,而是把它放在另一类风格的字上,再找不足。经过这样的反复对比后,有两种方案,一个是在原印上作轻微修改,可以提升原印的神采。另一个是重刻。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把原刻和再刻拓到两张相同作品的同一部位,这样应是十分具体的,也可从中作出取舍。

图片
文字令

自我检测的另一种方法,是把自己一段时间刻的印章摆在一起,先做测评,小结这段时间印章风格流变的程度,印章与印章之间的风格跨度,其中有多少文字不同、风格相近的东西,从而警惕自己创作水准的下滑程度。动静大一点,可以把以前创作的作品也摆出来,一起做CT扫描,看一看健康的地方,看一看毛病。如果认识还不清楚,那就把印章继续摆着,翻看全国大展的作品集,深入探究大家的作品优势何在,自己印作的不足在哪里。多多比较分析,心里自然会明白一些道理,也会减少自己的盲目乐观和下一步的行动方向。要将作品放在自己的创作轴线上,与历史对接,才是理性的创作。

经过这样的多次筛选,我挑出一批自己看得过去的印章,构想个人的创作思想、创作情感或印章际遇。文字限定在六百字左右,从2014年开始,现在我已完成了百余篇。选择考虑风格变化,避免百印一面、味同嚼蜡,出版后分赠四方友朋,听取意见,再行改进。

曾有人问我,一个印人由几条腿支撑起来?我说,一般是两条腿,一条腿的也不少。并且这两条腿是由小到大、由短到长逐渐成长的,不是长好了一条腿再长另外一条腿,也不能长着长着,一条腿是武士般雄健,一条变成了小儿麻痹症,所以两条腿的发育成长始终是平衡的。

图片
不惊

书法报:您认为篆刻在当代还有实用性吗?如果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翟万益:篆刻在古代是作为权力的符号来体现、使用的。今天搞这个活计的人,大多与书画家、收藏家有一定联系,作为印人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作为社会人群,要把篆刻作品运用到哪里去,还需要达成社会共识,共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提升全社会的文艺素养。现在许多人不知道篆刻为何物,连篆字都认不得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当前的工作,不是等待篆刻在全社会火起来,作为专业团体和媒介,一方面对内要强化运作,壮大队伍、提升水平;另一方面对外要扩大宣传,让全社会对篆刻有比较浅显的认知,以此推进,逐步改变篆刻的存在状态。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

书法报:当下,篆刻存在区域(地域)发展不平衡,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翟万益:从平衡到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是非常自然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造成了篆刻艺术在各个时期、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已有了很大推进,好多地方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产生了一定规模的篆刻队伍,与大文化生态关系极大。我们还要继续强化有效形式,多做有益工作,持续推进:第一,建立组织,提供场所,划拨经费,培养人才,组织活动,推出成果,坚持不懈,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二,继续强化大文化环境,也就是充分发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篆刻知识,使有志于篆刻学习的人得到系统培训,我们的教室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果有上百万、上千万的人投身到这个队伍中来,篆刻事业的发展才未来可期。

图片
禅味

书法报:“笔墨当随时代”,您认为当代篆刻名家的作品体现了当今篆刻的最高水平吗?和历代名家相较又如何?

翟万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当代和其他时代一样,也是有最高水平的文艺作品的,关键是我们要拿这类作品非常精准地去和历史上的最好水平进行比较,看一看当代的最高水平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较处于什么样的高度。我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局限,认为传统是不可逾越的,作为一种固化观念有局限性。各个领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就书法和篆刻来比较,也不能一概而论,书法是一次性挥就,篆刻可以修改多遍,后者的这种工艺性质,决定其有提升空间,一个内容,经过上百次创作,达到国展入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和运动员的单项纪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一样的,一个运动员破了世界纪录,在没有新的纪录产生前,其所创造的纪录就能代表这一运动项目的世界高度。取掉所有的附加因素,我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中国当代篆刻总体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繁荣的时期,艺术水平和发展形势都是空前的。

“笔墨当随时代”,我们把当代的篆刻作品和古代的作品放在一起,风格的空前涨大,制作形式的多元,品类的极度丰富,哪一个时期也不可和近四十年相较。就是说我们用近四十年作为一个研究板块,任意抽取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或数个四十年为比较单元,进行深化研究,得出的结论会使我们充满自信。以当代篆刻家个人的艺术结构和古人比较,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一大批能够与历史上著名印人相匹敌的名家群体,这个也可以通过比较研究获得自信。这样界定,完全是出于公允,并且这个队伍还在以超过古人的速度发展前行,还在不停顿地向美好完善。

图片
二厘米江山

书法报:有人认为在全国篆刻展中,作品呈现极工、极写的两极化趋势,您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

翟万益:纵观历届全国篆刻展,可以在发展轴线上清楚地看到其明显的轨迹,如果从全国首届篆刻展开始分析,参展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当时各地篆刻的发展态势,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有,印人的继承性比较均衡,立宗立派的作品不是很多,风格也比较平和。作品一经入选,就会引起强烈关注,尤其是评委的作品,具有导向作用,这个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作品本身,还有作品之外的话语表述,一经讲台宣讲、新闻报道强化,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风气的强化作用。很多青年人入选的愿望十分强烈,跟风的动机一引即发。从全国第二届篆刻展后,当代篆刻创作流派逐渐显露,一届超过一届,从表现风格的大类型来分,就是极写与极工。如果再认真进行分类,各自又有着来头。这两个大类型,完全可以折射出中国篆刻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的融合。这是从风格类型进行的分析。

从篆刻入展队伍的构成来看,现在入展者绝大部分是年轻印人,他们要在篆刻发展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就得找准“路标”,“路标”就是全国篆刻展的作品集。他们通过比较研究,又要划分两大风格的参展比重,确定个人明确的发展走势,刻什么样的印,印文的多少,排列的模式,一般的例程,自己采用的变化程度,把印章创作行为提升到理性的地步,直击目标,不放空枪,瞄准的都是十环的“正中点”。整个创作过程,过滤不必要的激情冲动,因为这些附加因素,对于直击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专业化训练,目的的明确性超过任何一个时代。所以篆刻队伍的训练和创作以全国篆刻展的入选、获奖为准的,又使当代篆刻创作的艺术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约束。

就具体的印人进行考察,一个人的创作活动也不全是为了展览,还有很大的空间就是自由创作,这是个人确定创作大方向之后的一个辅线。在这个辅线上,他们的创作有着相对的自由,可能会从极写向极工的方向上回弹,表现某种舒性的自由。这部分作品才代表了印人的真实面孔。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制约性,这是由其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篆刻也不例外,极工、极写都有极限性,超越极限是不可能的,极工、极写都会在一定极限之内发展,它既不可能成为纳米技术,也不可能成为空间技术,只能在一定尺寸的载体上篆刻文字和图形,并且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只会成为一种互生性发展。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展览之外的一些东西,当它们超越了一定的审美习惯,就会逸出篆刻的规定性,走到穷途末路上去。

图片
非非非

书法报: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篆刻如何体现这个文艺理念?

翟万益:艺术奉行“百花齐放”是一个复合性概念,我们对艺术强调无中生有,这个无和老子强调的不一样,它是大而无当的无,不是一个真空。我们在真正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尽力摒去占据我们头脑、束缚我们思维的先入为主的内存,尽力开拓新空间、新构思,让艺术生命的根须无限延伸。在这样一个时空中,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不要有畏缩与顾忌。但同时,传统的根蔓还深深地扎在古土上,不会有质的变异,这是有形的追寻。我之前曾说过,篆刻是一门十分古老的传统艺术,经过三千年流变,直到目前,它才进入青春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千年只是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当它从权力的依附中解脱出来,才真正获得了自由,这个自由有一个复苏的过程,当复苏之后,它还要重新确定发展方向,开拓生存空间,有了立体的推进维度,其必然会生机勃发。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篆刻自由发展的伟大时代。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空里,篆刻艺术百花争艳也是必然的。

书法报:您认为当代篆刻应如何传承和发展?

翟万益:当代篆刻是在很好的发展态势下前进的,发展特征就是自由、多元推进。现在篆刻家接触到的材料,是之前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由此促使篆刻艺术审美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快速变化以更为快速的形式反映在广大篆刻家的创作中。如果我们的思维调整得慢一些,就会远远地被抛在时代之后。当下是一个充满欣喜惊异的时代,我们需要敞开心扉,去接受、去容纳、去学习。


篆刻大家谈

韩天衡:守望与突围

陈振濂:大印学·世界图纹与印记的篆刻艺术创新实验

图片

编辑 ▏解超晋

供稿 ▏2023年《书法报》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