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滥用抗生素导致咳嗽迁延不愈!仲景名方三味小药专治顽固性咳嗽!

 AB向往神鹰 2023-02-01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种树人种下的第619棵树

全文457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12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由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引起。

多数咳嗽经过短暂的治疗后可以痊愈,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缠绵难愈发展成为顽固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非常棘手。

经过30余年的学习与探索,笔者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入肺肾二经,具有疏通表里、调畅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临证加减多有良效。现将使用体会及部分案例整理如下,与同道共榷。

01

病机多为由肺及肾

历代医家对咳嗽一症有丰富的论述。

《素问·咳论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处主要论述外感咳嗽的形成机制。

咳嗽主责之于肺,用药也多从肺入手。如张景岳云:“咳嗽虽多,无非肺病”,而“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汪昂亦指出:“肺主气,又属金,主声,故咳必由于肺也。”

但诸多咳嗽特别是顽固性咳嗽,若仅从肺论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四脏谁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肾也。从经脉连属上看,肾脉连肺最为独特,四脏中惟有肾经主脉上入肺中。因此,顽固性咳嗽的病机多为日久由肺及肾是有理论依据的。

1.1 外感久咳多为太少两感

外感咳嗽为何与肾相关?原因有二,一是患者素体阳虚,外感之邪直中少阴;二是在咳嗽初期,部分医者未能详细分辨六淫之邪,即轻易投以清热解毒类药物,使在表之寒邪入里,导致寒邪凝伏伤及少阴肾经,太阳和少阴同时发病形成两感。

《素问·热论篇》云:“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陈明在其著作中也写道:“两感一般是表里两经同时发病,太阳和少阴是最为常见的两感,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

1.2 内伤久咳多为久病及肾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重病及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所致。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肾属母子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人体各脏腑功能盛衰均与肾脏密切相关。肾又为水火之宅,内寓元阴元阳,若肾脏受损,子病及母,则肺失所养而病。

如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脏腑,阳气不运,气化失司,水饮不布,开关不利,痰浊瘀血阻肺而发咳喘;

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及肾”,肺肾气虚,下元不固,肾失摄纳,气不归元,肺气上逆故发咳喘,临床见顽固性咳嗽患者中肺肾同病者占据多数。

02

治疗顽咳重在温肾散寒

如前所论,顽咳多因肺病及肾而致。外感多为太阳、少阴两感寒邪,而内伤多因久病耗伤肾气,肺肾同病。治疗亦需肺肾同治,重在温肾散寒,助其摄纳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此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为阳虚兼外感而设,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及“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方中麻黄入肺经,发汗解表,驱散外感风寒之邪;附子入肾经,温经通阳,以补内伤命门之火,二者相配发汗不伤阳,扶阳助解表;细辛辛香走窜通彻表里,既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协附子内散阴寒。三者合用肺肾同治,补散兼施,彰显组方之精妙。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病。

临证运用该方治疗顽固性咳嗽,多是在原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基础上,根据患病部位及患者久咳以外的伴随症状,临证加减,随证治之,以提高疗效。

  • 咽喉部疾病加桔梗、厚朴、生甘草宣肺化痰,降气利咽;

  • 肺部疾病加生薏苡仁、紫菀、款冬花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 痰中带血加仙鹤草、三七粉、藕节炭化瘀止血、养血补虚;

  • 舌苔厚腻者,加陈皮、茯苓、竹茹健脾行气,化痰利湿;

  • 舌体胖大、舌苔水滑、便溏者,加炒白术、扁豆、山药健脾益气,利水除湿;

  • 咳喘气短,张口抬肩者,加党参、熟地、补骨脂、山萸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 舌质紫暗或见瘀血斑点者,加地龙、当归、丹参活血化瘀,养血通经;咳喘腹胀便秘者,加莱菔子、杏仁、厚朴行气化痰,通腹消胀;

  • 剧咳影响睡眠者,加远志、合欢皮、五味子化痰行气,敛肺安神。


03


应用本方的辨证要点

多年来笔者应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各种顽固性咳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感冒后咳嗽,缠绵数周或反复发作,稍遇风寒则症状加重以及老慢支咳吐稀白痰者疗效更胜一筹。

盖因中老年人、老慢支患者多肾气不足、肾阳亏虚、卫外不固、抗邪乏力之故;

青少年患者虽肾亏不甚明显,但遇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时,喜用抗生素治疗,或部分医者过用清热解毒之品、寒凉药物伤及人体阳气而致阳虚之象;

部分青少年素日喜食冰冷食品、冰镇饮料及过度节食、减肥等,均可导致阳虚体质。

阳虚外感,邪客于肺,饮食不周,治疗失当内伤诸疾,波及肺脏都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均可用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

根据临床体会,特将应用本方的指征归纳为如下几点:
(1)久咳、咽痒、无明显咽喉肿痛;
(2)曾有明确的外感风寒病史,咳嗽迁延日久不愈;
(3)素体阳虚,面色清白或萎黄,畏寒肢冷;
(4)困倦疲惫,精神不爽,但欲寐;
(5)舌质胖淡,苔薄白,脉沉细;
(6)曾使用抗生素治疗或清热解毒方药治疗无效者;
其中尤其以(1)(3)(5)点最为重要,必不可少

另需注意本方药物多为辛温之品,具有明显外感风热、内有蕴热、阴虚燥咳之人切不可盲目应用;如确系其他外感或特殊病因引起的顽固性咳嗽,则需详辨病机,潜心论治,另行遣方,万不可机械拘泥。

04

典型病案

案1:顽固性性咳嗽、失音

李某,女,51岁,2013年4月17日初诊。

患者慢性咳嗽月余,声音嘶哑失音5天。1个月前母亲因病去世,操劳家事不慎受凉,遂致感冒发热,经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发热已退,遗留咳嗽。

又服用羚羊清肺丸等治疗多日,咳嗽未见明显好转。

5 d前忽发声音嘶哑进而失音,刻下自觉咽喉不爽,无明显疼痛,咳嗽少痰,周身疲倦,畏寒喜暖,四末不温,饮食、睡眠、二便如常。某医院喉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查咽部微红,双扁桃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喉痹,辨证属风寒入于少阴,治当温里散寒、利咽解表,给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麻黄10 g, 细辛3 g, 附子6 g, 桔梗9 g, 生甘草6 g, 薄荷4 g(后下),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月17日复诊:咳嗽已愈,声音恢复,疲惫感减轻,手脚发凉缓解。唯月经至而未至,时有烘热、汗出感,睡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肾水不足,血府空虚,拟补肾调经法,用桂附地黄丸加减间断调治3月余,月经如期而至,上述更年期症状缓解,期间未曾发作咳嗽、失音。

按语:《杂病广要·瘖》云:“暴哑声不出,咽痛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而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弦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

本例患者年逾半百,肾水本亏,复感外寒,寒邪入肾,太少两感而发病,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之。方中附子温肾散寒,麻黄、细辛温经解表,细辛入少阴经又为引经药;加入桔梗、生甘草、薄荷宣肺、开郁、利咽喉,诸药合用太少同治,共奏温里散寒、解表利咽之功。其后调治更年期综合征亦从少阴肾经入手,取得较好疗效。

案2:慢性咳嗽、久治不愈

张某,女,59岁,2018年2月16日初诊。

咳嗽2月余,久治不效。2017年12月初因事外出受寒出现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被当地某二甲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治疗5 d后,发热痊愈,痰多好转,但咳嗽未见明显减轻。

后患者虽经中西医多方面治疗咳嗽仍未痊愈,影响工作和生活,经人介绍来此就诊。

刻下症见咳嗽阵作,时有咽痒,偶尔咳吐少量稀白痰。自觉畏寒,体型偏胖,面色清白。咽部无红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血常规检查(-),胸透示双肺纹理略粗。

西医诊断慢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辨证属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治宜温阳散寒、宣肺止咳。方选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麻黄9 g, 细辛3 g, 附子6 g, 桔梗9 g, 厚朴9 g, 苦杏仁9 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

2月24日复诊:咳嗽及咽痒明显减轻,基本无痰,病去大半。效不更方,继服7剂,2018年3月3日电话告知痊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此例患者素体阳虚,冒寒外出,风寒袭表,肺卫受邪而致发热、咳嗽、痰多。患者用抗生素治疗后虽体温恢复正常,咳痰减轻,咳嗽却未见痊愈。临床观察发现抗生素类药物常具寒凉之性,用后易伤人阳气。审查体型及舌苔、脉象并结合病史,辨证属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所致咳嗽,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原方加桔梗宣肺止咳祛痰,厚朴降逆平喘,苦杏仁降气平喘止咳,诸药合用共奏开寒结、宣肺气、止咳嗽之功,取得较好的疗效。

案3:肺癌咳嗽、痰中带血

张某,男,79岁,2017年12月22日初诊。

咳嗽气喘,痰中带血2月余,加重1周。

2017年10月初因咳嗽、胸痛、痰中带血、低热1个月住某医院,经CT检查现肺门部团块影,诊断肺癌。

因年事已高、体质较差,家属放弃手术及放化疗,愿求助中医保守治疗。刻下症见喘咳气促,咳吐铁锈色清稀泡沫痰,面色青黄,体质量下降,形寒肢冷,倦怠欲睡,下肢轻度浮肿。查舌质胖淡有紫色瘀血斑点,薄白微腻,脉沉。

西医诊断肺癌,中医诊断肺积咳血,辨证属肾阳亏虚、摄纳失权、肺气失和、血不循经,拟温阳益肺、化痰止血法。

方选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炙麻黄5 g, 附子6 g, 细辛3 g, 五味子10 g, 生薏苡仁30 g, 仙鹤草18 g, 生黄芪15 g, 当归10 g, 7剂水煎服。

12月29日复诊:咳喘略减轻,痰色渐浅,下肢浮肿缓解,精神体力均有好转。继守上方加减调治月余,低热已退,咳喘明显减轻,吐痰减少,偶有痰中带血。继续守方调治,随症加减,3个月后患者咳嗽已愈,面有血色,体质量稳中略有上升,仍觉气短,倦怠欲睡改善。后以健脾补肾益肺,扶正固本抗癌中药调治1年余,患者病逝于急性心梗。

按语:患者症见面色青黄、形寒肢冷、倦怠欲睡、下肢浮肿,此乃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气化无权之象。肺主气司呼吸,有赖于肾气的摄纳,肺肾共同协调、管理机体气机的运行。肾失摄纳,肺气不降,自发咳喘。气机不畅,血运受阻外溢而发咳血并见舌体瘀血斑点。此案其本在肾阳虚损。

古人云:“寒极则死,阳回则生”。此案病虽在肺,但其本在肾阳虚损,故治当温阳,方选《伤寒论》中麻黄细辛附子汤,振奋其虚惫之阳气,再增五味子敛肺止咳,益肾固本;生薏苡仁健脾补肺,利湿消肿;仙鹤草入肺脾经,补气虚止血;生黄芪、当归组成当归补血汤,健脾益肺,补气养血。合方温阳益气养血,止咳化痰止血,方药切中病机,自然取得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