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相记》无知之悟 / No.67

 拾相记 2023-02-01 发布于广东

这是《拾相记》第67篇文章 / 心易

2022年10月31日,11月6日,12月10日。

注:《拾相记》拾寻世界真相,内容覆盖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我会把我的探索记录在这本书里面,揭晓未知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借此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文阅读难度:☆☆  学者级

“懂那么多道理,你为何还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网络上很常见的一个段子。
大道理很多人会说,也很多人“懂”,尽管有些人滔滔不绝能说出一堆,却不知道自己其实都还没理清逻辑,自己逻辑都还没理清,能叫懂吗?假如逻辑真的理清了,却从来不做,那就还是不懂。
懂了自然就会去做,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不去做就还是不懂,只不过自以为“懂”而已。一个从不清理房间垃圾的人,说自己很爱干净,还总让别人清理垃圾,这岂非笑话?
所以这里面有两个维度的东西,一个是“识悟”,一个是“体悟”,“识悟”指了知理论上的知识,“体悟”指感知和经验到的知识。
两者需要共通,没有“识悟”的悟,并不通透,没有“体悟”的悟,都只是空谈,顶多粗略知其义而已。
当“识悟”过头,会成为知识障碍,会认死理、顽固不化、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或是思维体系混乱无法消化。而大部分自以为是爱讲大道理的人,基本都是“识悟”过头了。
一个真正悟的人,是深入潜意识、深入信念层的,潜意识会自发地指导你去做,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顾虑,“做”虽然是个动词,但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需要“动”的,“静”也是决策的一种,比如司马懿装病,就是一种“静”的决策。
当你某个时刻感觉似乎悟了什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你觉得自己“顿悟”了,但在后来的行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那证明只是“识悟”,虽如此,那也是个好的开端,如果“顿悟”后有了行动,那就是真正的觉悟、知行合一了。
人的行为与他的认知是高度一致的,不过行为不代表结果,并非认知高的人就一定是成功的,但是行为肯定与他的认知是匹配的,所以,认知高低不是看结果,而是看行为。
很多事情,你做了才知道,做了才有发言权,读一堆书不去实践,不过纸上谈兵而已。有了体悟才谈得上“知”,不然就还是无知。
如果遇到知行不合一的人,不是蠢货就是肤浅之辈,而另一种很可能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大坏蛋。

关注《拾相记》公众号

发掘世界真相,聊聊心理学、哲学、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