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和风物之七十】温健康:蒸煮

 健康晓语 2023-02-01 发布于河北

蒸煮

温健康

“二十六,蒸馒头。”

蒸和煮是温和村年前的大事。

“蒸了没?”

“蒸了!”

“煮了没?”

“煮了!”

“那就光等起五更了。”

在十多年前,温和村年前大蒸的准备工作,其实早从冬天就开始的。

先是男人们在吃罢早饭后,背上担子,提把库镰,带好女人给烙的干粮,三三两两地过了清漳河,上河北面的蜡扎垴上割几担好柴。无论蒸,还是煮,南北峧搂回的叶子,是顶不开锅的。蒸和煮得硬柴!蜡扎垴上的老麻棘和荆笨疙瘩,耐烧扛事,焰烈催锅。

接着是女人们找生产队的饲养员靠牺口推磨。头三遍罗下的面,叫“头白面”,要另用瓦缸盛起来,用来蒸初一五更上供的供飨。

腊月十几,女人们都开始泡酵子,发面。酵子是自家上年蒸供飨存下来的。温和村家家户户的面缸里长年都有一块酵疙瘩。酵子是“发”物,一般不外借,若外借,蒸罢一定要还上。

发面,温度得有保证。有把面盆放在被窝里的,有把面盆放在火炉边的,还有人把热水灌进瓶子里再把瓶子放面里的……啥时面发了,就开始揣面蒸了。

揣面时得施碱。碱小了,有酸味;碱大了,蒸出的供飨发黄。女人们在揣好面后,都会从面团上揪一小块,揉成团,到火边烤。烤熟了,掰开看面孔的大小、面的色质,闻面的味道。一切都满意了,才上案揉面。

供飨有好多种。天地前,要供枣糕。财神位前,要供仙葫芦。门神位上要供抓手、搭手。其它神位上要上各种花样。

初一五更上供后,初一中午,男人要吃抓手,意为一年能抓大钱;两口子要分吃一个搭手,意为夫妻搭手合睦。天地位前的大栆糕,一般要留到二月二的早晨吃。

蒸时得用大锅,烧硬柴。过去用黄眉草编的大草笼,后来换成铁铸笼和铝铸笼。笼篦子上铺的是用柿块或大米换来的胡啰叶,没有换胡啰叶的,铺上一层当年的新麦秆。

先蒸上供的供飨,然后蒸糖包,蒸菜包,蒸豆腐渣窝窝,蒸粘窝窝。多半天下来,蒸得筐子里、簸箩里都是满满的,一直吃到二月初二的龙灯节。

大蒸时忌串门,因为有冲馍馍的说。主家上笼正蒸着,有外人来了,就会冲撞馍馍。冲撞了的馍馍,不发,起泡儿,发青。所以,谁家大蒸了,常会插上大门。万一忘了插大门,有人来了,来人得赶紧走到灶前,往灶内烧三把火。

温和村人都认为这是个破法儿。但有时也有破不了。过去有人娇养孩子,怕孩子不成人,给孩子剃头时会留一撮胎毛,叫“留胎毛辫子”。留了胎毛辫子的人肯定会冲撞馍馍。油房门廊有个邻居,去谁家给谁家冲撞馍馍,母亲说他小时候留过胎毛辫子。

总而言之,年前的大蒸,在温和村曾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些年,我很少回老家,不知这种神圣还在不?

煮,煮肉。猪肉割回来了,要先煮肉红烧。过去是面酱烧肉,后来用糖烧,现在一切都省了,有红烧酱油。

但温和村年前的煮,不仅是煮肉,更多指的是煮麻糖。煮麻糖有配方,不是谁都能掌握好的。我舅舅就会煮麻糖,他用的口诀是:三矾二盐一个碱。

碱用来“杀沫”。先把碱倒在碗里,加水化为碱水。再把矾用擀杖擀碎,和盐一起放在面盆里,加上热水,用筷子顺时针搅,当矾粒和盐都融化了后,往盆里倒碱水,这里盆里就开始起泡沫儿。当泡沫要落的时候,就停止倒碱水,这时,把称好的面倒到面盆里,开始揣面。

面光盆光的时候,再饧面。饧好面,就开始烧油煮麻糖了。

煮麻糖是个技术活儿,温和村家家户户年年过年煮麻糖,但并不是谁家都会煮麻糖。我家是我舅舅给煮的。

我记得岸下晋冬至舅会煮麻糖。当年,他是村支书,年前也他最忙的时候,常见他背着杆称,从南圐圙走过,走回来,不知他去给谁家煮麻糖了。

北胡同我和成爷爷也会煮麻糖,年轻时,他常年煮麻糖卖。后来李运周也在三月初一的庙会上煮麻糖卖。

趁这油锅,除了煮麻糖,还要煮油糕,煮小麻糖。小麻糖可以当供飨。

蒸和煮,也是我对温和村最有年味的记忆。

【温和风物之六十九】温健康:二十五磨豆腐

【温和风物之六十八】温健康:二十四,扫房子

【温和风物之六十七】温健康:胡啰叶儿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六】温健康:你是我的一场艳遇——《温和村物语》后记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五】温健康:温和村的雏形和三次拓展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四】温健康:桐树

【温和村风物之六十】温健康:楸树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七】温健康:木蓼树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六】温健康:杏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五】温健康:苹果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四】温健康:梨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三】温健康:桃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二】温健康: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