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挺进大别山的决策过程

 兰州家长 2023-02-03 发布于甘肃

军委最早提出来收复大别山是在46年7月13日,计划的是完成内线作战之后第二步我军出击外线作战,收复大别山。9月军委进一步明确由华中和山东我军之一部完成。但是随着华东我军丢失两淮,被迫向山东方向撤退,此计划被搁置下来。

1947年5月4日,军委指示豫北的刘邓部向中原出击,并规定作战范围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也就是说并非定向向大别山挺进,而是一个中原宽大机动的作战策略。同时,规定陈赓入陕北作战,受彭总指挥。

为打开南下通道,刘邓我军于47年7月突破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

7月19日,军委取消陈赓部入陕作战任务,改为渡河南进。

7月23日,改变刘邓在中原宽大作战策略,第一次提出刘邓部挺进大别山。由于刘邓正在进行羊山作战,没有立即回复.

7月27日,军委两次电令华野外线兵团不过湖西,将山东敌军牵制在鲁中,配合刘邓挺进。

7月28日,羊山作战胜利结束,刘邓回复军委,建议在山东敌军不能西调的情况下继续内线歼敌7-8个旅,然后再根据情况出大别山。

7月29日,军委复电,原则上同意刘邓意见,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大量歼敌,二个月后再看情况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但电文同时指出“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7月30日,刘邓接到中央电报后考虑,虽然中央同意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强调“陕北甚为困难”,刘邓毅然复电,决心休整半个月后,挺进大别山。至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策略在中央和前方的反复磋商下确定下来。

但是形势的变化又使挺进大别山策略出现了变数。山东我军内线南麻、临朐战役失利,被敌军击破,无力再战;外线3,8,10纵出鲁中,一个月行军打仗,连遭挫折,损兵近万;1,4纵出鲁南,遭到敌军合击,损兵2万多(另独立师和10师佯装主力东返),丧失战斗能力。两部于8月初会合,但已经无力完成军委赋予的将敌军牵制在鲁中的任务,为了自保,不得不越过微山湖,进入鲁西南郓城一带,在刘邓大军的羽翼下休整。山东敌军追击华野外线部队,也进入鲁西南,会合原鲁西南部队,酝酿集中30个旅分五路合击西南我军,8月初敌军已经完成了东西两线的部署,刘邓承受了空前压力。

由于华野外线部队不能将敌军吸引在鲁中,刘邓大军休整到8月15日之后待补充完弹药,处置好伤员,消化完俘虏再挺进大别山的策略,已经难以实施。

在新的形势下,刘邓如何行动必须立即做出决策。8月6日,刘邓召集军事会议进行讨论,上午小平,李达等都做了发言,但争论激烈,刘伯承一直认真听取各种意见,没有做出决策。

中午休会之后,小平驱车去了3,6纵,了解部队情况和黄河汛情。刘伯承回到作战室,面对地图反复思索,不时向参谋们询问有关情况。经过反复的考量之后,刘伯承突然转过头询问参谋们:“你们是什么意见啊”,这么大的事情,参谋们面面相觑,不敢发表意见。刘伯承直接问张生华:“小张,你的意见呢?你是个大胆子,是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建议的”。面临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张生华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刘伯承笑着说:“怎么,问题大了,把你们吓住了?参谋嘛,就是要参与谋划,多谋善断嘛”。看着刘伯承轻松下来的表情,参谋们知道刘师长已经有了决断。果然,刘伯承对张生华说:“小张,快派人把邓政委请回来,我的决心定了,部队立即行动。”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刘伯承、邓小平、李达等来到作战室,刘伯承司令员宣布:大军南进,立即行动。邓小平政委接着发言,完全同意司令员的决心。

1947年8月7日,我刘邓大军在统一号令下,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进攻。

参考资料:《毛泽东军事文选》,《刘伯承军事文选》,时任参谋张生华《忆刘帅定下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