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癸卯年初之气时病特点及防治

 风徽中医陈越 2023-02-04 发布于江苏



2023120日(大寒)至2023320日为癸卯年初之气,历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前后共六十天。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阴湿土。所以影响初之气的因素主要有岁火不及、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及厥阴风木四个因素。

其中岁火不及、阳明燥金司天对时病的影响分析具体见《癸卯年五运六气推演时病特点及治疗原则》一文中,此不在赘述。



1.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对时病的影响


《圣济总录》曰:“初之气,自壬寅年大寒日亥初,至是岁春分日酉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太阴土,中见火运。奉阳明之政而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三因司天方论》曰:“初之气,太阴加临厥阴,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民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当行春令,今上见阳明燥金司天,“奉阳明之政而行春令”,厥阴风木不能正常生发;又有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土雍木郁;因此,总体来说厥阴风木被郁,郁则生内热,故曰“民病中热(而)胀”;水湿运行不畅,停聚肌肤则“面目浮肿”,《至真》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阳气为湿土所郁而不达,故而“善眠、鼽、嚏、欠、呕”;阴凝于外,阳郁于内,则见鼻衄以及“小便黄赤,甚则淋”等。






2.太阴湿土加临厥阴风木证治


《圣济总录》曰:“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写之,以甘缓之。”

1)审平汤加味

组成远志紫檀香各一两五钱 天门冬山茱萸各一钱二分半 白术白芍药甘草各一钱茯苓、半夏、紫苏

用法,入姜五片,水煎服。

注:加茯苓、半夏以利水湿,紫苏气味芳香,能理气和胃,兼能解表。

2)黄芪茯神汤

【组成】黄芪、茯神、远志、紫河车、酸枣仁炒,各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

【主治】

辨病症:可见心火不及、心气不宣的胸闷、胸胁痹痛、暴、视物不清,以及心经循行部位的手臂内后侧疼痛;或见善忘、善悲、昏惑等心神异常;寒水乘克的腰背相引而痛,屈不能伸,髋髀不得用;或土复的腹满、溏泄、肠鸣等。

辨人:可见病人素体阳气不足,尤其常见心火不足的胸闷、胸痛、善忘等,出生于癸年。

辨天:见其发病、就诊在火不及的癸年,或寒偏胜的辰戌、丑未之纪等。

脉象:左脉力弱,尤其左寸脉弱

3)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本方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专为中气下陷,厥阴不升而设,李东垣专有一篇论其加减法,为符合癸卯初之气,可根据证型酌加羌活、防风以助厥阴风木生发,加藿香、苏叶、茯苓、半夏等以治太阴湿土之客。

4)神术汤

【组成】炒苍术、防风、炙甘草

本方出自《阴证略例》,原方主治外感风寒,内伤饮冷。发热恶寒,无汗,脉浮而紧,或风湿表症,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者。本方可作为治太阴湿土之客的药对,防风之甘以补,苍术之苦以泻,甘草之甘以缓。《医方集解》有云:“太阳寒水司天,加麻黄,桂枝、羌活;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生地黄;太阴湿土司天,加白术、藁本;少阴君火司天,加细辛、独活;厥阴风木司天,加川芎、防风。”

5)其他

除上四方之外,越鞠丸、六和汤皆可备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