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导读】君子文质彬彬

 liuhuirong 2023-02-04 发布于湖北

6.18君子文质彬彬

上一章孔子感叹很少人能走他的理想大道,《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八章讲这理想之道是君子之道,原文如下,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朴质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朴质又难免流于浮华。文采和朴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此章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教化”,包括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即朴质。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如不识字的文盲不是很好。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甚至文以饰非,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这段话告诉我们君子之道,不是一味追求内在的朴质,更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荣华,而是内外完美结合,恰到好处,德才兼备,才是君子所要追求的理想。君子文质彬彬,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凡事要做到恰到好处,把握适度,才是真的好,绝不可走两极端。所以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是走中庸之道,而止于至善。

做人如此,做官如此,做事如此,做文章如此,等等,其他无不如此,皆以中庸之道。如文学艺术创作要成为上乘佳作,就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圣人孔子在这里事实上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中国文化经典的审美标准,文质彬彬,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内容必须是完美的有机结合,这样才是最美的。这种美学标准我称之为中庸之美。

博雅堂主202009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