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目前对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解释(修改版)

 莫为天下先 2023-02-0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我对老子《道德经》四十八章的理解

  原文:

        为学者日益 ,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也 ,恒无事;及其有事也 ,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注释:
无事:按精神逻辑事事。有事:按物面的外用事事。
为学者:求学的人。

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
道者日损:追求宇宙真谛的人,对于复杂事物的陈述一天比一天分解。

无为而无不为:按自然法则而为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译文 :

  求学的人,对于复杂事物的陈述一天比一天增加;追求真理的人,对于复杂事物的陈述一天比一天分解,分解了又分解,以致分解成完全描述世界的一种包含了事物全部状态的“无”的精神逻辑陈述。按“这种“无”的精神逻辑而为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如果想要取得天下,也必须保持以这种“无”的精神逻辑事事。假如按“有”的物面的外用做事,取得天下的能力就不够了。

  感悟:

  “为学者日益”是道家从认识论的角度说的。“为道者日损”是道家从方法论从角度看的。所以,一切知识都是对特定事物的存在原理的构造,这个构造分两个部分。事物的特性(德性)存在内容,还有事物的普遍逻辑法则(道)存在内容。其中普遍逻辑法则按照内在逻辑法则展开,然后到达事物的特性存在内容,即德性内容。这在认识论上通常叫归纳法,在方法论上叫综合法,也是对于追寻普遍理性知识的必然因果关系和根据。而针对特殊存在内容(德性)只能在特殊内容范畴内综合性思考。

  所以,认识论与方法论二者具有不同的叙述逻辑,方法论是认识论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逻辑方法。方法论从普遍存在到特殊综合,再到实践理性动力。认识论从实践动力到特殊综合,再到普遍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相互逆向思维逻辑方法去理解老子的“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也许更容易。

  老子在这里实际上是说,认识论是遵循 “为学者日益”的从实践动力到特殊综合(德性)再到事物的普遍性存在内容(道)方向的逻辑,这里的“为学者日益”并非认识论的全部过程,而是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普遍存在内容中,只是停留在特殊综合内容的层面;“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实际上是方法论的遵循从普遍存在(德性)到特殊综合存在的方向性逻辑再到实践理性动力。这意思说白了:站在认识论角度,求学的人,对于复杂事物的特性陈述一天比一天增加;站在方法论的角度,求学方法治理国家的人,对于复杂事物特性的陈述一天比一天分解,分解了又分解,以致分解成完全描述世界的简单基础一种包含了事物普遍综合原则的“无”的简单逻辑陈述。把这个简单逻辑陈述“无”与治理国家“为”配合起来,治理国家察看世界,就会看清事物全部,判断准确,治理国家常常不会出差错。很显然,这里老子就从方法论研究看到了相当于康德的方法论的三段论原理:为道,德性-,无为。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方法论是把认识论范畴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认识能力,对人的理性知识设定基础,通过某种三段论,逆向地为事物确定存在根据思维逻辑方法。康德的三段论构成为应该是:“从大前提中的普遍性必然性的逻辑出发,,经过包含在小前提里面的,归属于那一般的事物及其之下的特殊性规律的活动,继而进到创造性动力结果。这也是康德提出的具有实践性法则基础和同一性逻辑关系的三段论:实践理性原则、实践理性对象和实践理性动力。

  根据这三段论的逻辑原则,这就是要求我们想把握事物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时候,能够遵循这三段论的逻辑原则。第一步,把复杂的东西化为最简单的东西,第二步把精神实体简化为思维,第三步把物质实体简化为广延,即对实践理性原则处理这一步。

  对老子《德道经》四十九章的理解: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

  无心:上帝之心。无所不知之心。大众的意识的人格的化身。

  善者: 善良的人.

  信者: 诚信的人.

  歙歙:相融合。

  浑其心:人心归于淳朴。

  皆孩之: 都会感受到上帝(圣人)的垂爱。

  译文:

  圣人作为大众的意识的人格的化身,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存在,它是大众的意识的人格设定。其人格设定是:对待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善良对待,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的结果:使人人向善。对待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对不守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之,这样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使人人守诚信。如果天下普遍有这种上帝人格流行,与天下百姓的心相融合,必然使天下人心归于淳朴。这样天下人都专注于耳目聪慧,这样天下人都会感受到上帝的垂爱啊!

  感悟:

  老子的一贯主张“以德报怨”。就是要求人必须有一种精神层面积累的德性的力量,表现一种谦让、柔弱、宽厚、包容,达到人格的魅力,再用这种高贵人格魅力来感化他人。这其实是一种上帝人格:“对待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对待不善良的人,我也善良对待,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的结果:使人人向善。对待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对不守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之,这样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使人人守诚信。”当世界有了这种人人向善人人守诚信的流行,那么这世界上的好人就越来越多,理所当然人心都向善,人们的心就相融合,人类社会就有了凝聚力量。人们感受到的温暖爱心将无处不在。所以老子自信的说出:“圣人皆孩之。”意思即是这样天下人都会感受到上帝的垂爱啊!

  看看基督圣经祷文中说:“我们看见神赐下日用的饮食,并且让我们学会宽恕,我们需要宽恕就像我们需要饮食一样,如果没有饮食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同样如果没有宽恕,我们就不可能去宽恕别人,我们也没有力量去宽恕别人。--------让我们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的时候,我们就能做到爱仇敌,因为神说,我们所做的不是为人做到,乃是为神作的,不是讨人的喜悦,乃是讨神的喜悦。愿神祝福你。”

  原来老子心目中推崇的圣人不是那种假仁假义的世俗儒教圣人而是上帝啊!

  再看看我们的世俗儒教圣人怎么看待这个命题的:《论语?宪问》中有一段孔子言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孔子;’ '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很不以为然说:'为什么要以德报怨呢?以怨报怨,以德报德岂不更好。’可见孔子与老子倡导的“报怨以德”。的观点完全不同,也与上帝的观念不同。孔子的以怨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其实就是要求人以牙还牙,睚眦必报,这无疑是小人人格,以这种逻辑做,必定会导致社会上好人越来越少,坏人越来越多,最终得到一种可怕的结果:人人向恶。当世界有了这种人人向恶的流行,那么这世界上那里有好人的容身之地?当奸人恶人越来越多,奸诈之徒盛行,岂不到处是欺诈、抢夺、如在地狱?

图片

我对老子《道德经》五十章的理解  

原文: 

 出生 ,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 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  

盖闻善执生者, 陵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 虎无所措其蚤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注释: 

以其生:由于人们生存沉重。  

生之厚:生命的厚重。厚重的生命。  

盖闻:听说。据说。  

善执生者: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 

 陵行:在山里行走。 

 兕虎:凶恶的犀牛和猛虎。 

 译文:  

    一个人一生自从出世,最终到死亡,按自然养护的寿命善终有十分之三;没有按自然养护的寿命过早去世的人有十分之三;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中途夭折的人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用其生存的沉重抵消了生命的厚重。  

    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山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兵器的伤害。犀牛对他的身体没有投角的机会,老虎对他的身体无处伸爪的机会,兵器对他的身体没有用锋刃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善于避开危险境地,没有进入死亡的地域罢了。 

 感悟:  

        道家核心价值观就是尊重个人的生命尊严。所谓“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意思是理性的圣人深深思虑天下事,没有比看中生命重要的。所以,老子道家就是要做到尊重个人的生命尊严,让社会个体人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和独立私人空间,以便追求自由和幸福来养护生命的尊严。在这个方面,老子道家主张的“小国寡民”其本意是: 以国家为小尊公民独大 。表明了道家强调法治下的小政府大个人的意思。其实就强调道家“君轻民重”理念!老子说“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一切生存和生活之道的目的就是珍重生命尊严。,人们的所作所为应该一切视体惜生命和生活为最高原则。其余包括国家政府都是次要的渺小的! 

        其实,老子道家的观点很清楚,既然在宇宙中人类是如此稀奇珍贵的,那么就应该让每个人享受到自身在宇宙自然中的崇高而珍贵的地位。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我们应该好好去珍惜。

  曾几何时,我们以各种堂而皇之的借口,让人们处于危险的境地。在各种危险中人们前仆后继,结束短暂人生,尽管一些借口貌似充分也不难掩盖不尊重生命的事实。人们也因为生活的沉重压力,为了家人的和自己能够生存或生存得好一点,身处危险环境中,往往容易丢掉生命。这些不重视生命安全的事实,剥夺了多少人鲜活的生命?无论怎样,人的一生都应该按自然养护的寿命善终,然而,由于人类世界的种种弊端,而让人们去被迫拿生存的沉重抵消了生命的厚重,致使本来应该活得更久人短命,都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