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痰为百病之母,谈温胆汤的12种化裁

 第2图书馆 2023-02-06 发布于河南


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刘渡舟

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

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本方属于化痰清热,和肝胆,除虚烦,定惊悸的方剂,作用在于清而不在于温,与温寒暖胆的方剂明显有别。那为什么不把本方叫做“清胆汤”,反而叫“温胆汤”呢?中医认为肝属刚脏,性喜条达而忌抑郁,胆喜宁静而恶烦扰。

《备急千金要方》说:“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可见肝胆在生理上是相互沟通的。由于肝胆之气具有生、升的特点,以舒畅条达为平,古人将肝胆之气比类如春气之温和,温则胆气乃能条达。如果痰热邪气客于肝胆,则肝胆失其温和则发病。欲复其性,必先去其痰热,痰热去则胆气自和而温,因此用“温胆汤”作为方剂的命名。

图片

一、病因病机主治

痰气郁,肝胆失于疏泄,久而化热生火以致痰、气、火三者交郁,就形成了“温胆汤”证。

温胆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涉及多种病证,但根据临床所见,其主要脉证是:头目眩晕或疼痛,失眠,心烦,恶心,呕吐,胸胁胀满或疼痛,胆怯易惊。舌质红绛,舌体胖大,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或数。

此外,痰为百病之母,更兼火性肆虐,病在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各种兼挟证比较多见,或挟湿热;或挟食滞;或挟阳亢;或挟风阳入络等证。

二、临床运用特点

凡用温胆汤,一定要掌握其加减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而取效的关键。

1)柴芩温胆汤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而能利少阳枢机。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

2)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火热重者再加黄芩,清泄胆腑火热之邪。

3)归芍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兼阴血亏虚。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气郁化火,最易耗损肝血,血虚不荣则见头皮或肢体麻木,肢体拘急痉挛或肢颤,或周身窜痛,舌质红绛少苔或有裂纹,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若头晕或头痛以月经期间为甚,上方再加白薇、党参;头胀痛者加夏枯草,巅顶头痛加川芎、白蒺藜,后脑痛加桂枝;阴虚严重而舌质光绛者,可加生地、乌梅。

4)龙牡温胆汤治疗胆气虚怯,心神不宁所致的惊怖而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可以敛神定志,同时加大茯苓剂量,以加强其安神的功效。严重者,可再加夜合花、夜交藤与龙齿。

5)桃红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血瘀脉阻,出现神呆或健忘,舌质有瘀斑,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严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

6)丹栀温胆汤治疗痰热内蕴,少阳相火郁勃,出现心烦不安或烦热汗出等,加丹皮、山栀以泄少阳相火。若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午后低热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

图片

7)郁蒲温胆汤治疗痰热蕴于胸膈,痹阻气机而见胸闷胸疼等,加郁金、菖蒲豁痰利气以开痹。若善太息或心中懊侬者,加佛手、香附;若由于痰湿上蒙心窍而出现神呆不语或语言不利者,也可加此二味豁痰开窍,严重者加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

8)苍柏温胆汤治疗痰热挟湿热下注,而见腰膝疼痛,尿黄短不利,妇女带下多等,加苍术、黄柏以清下焦湿热。带下黄秽加土茯苓、椿根皮;湿邪重而厌食油腻者,加茵陈、滑石。

9)黛蛤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相火郁勃而扰心犯肺,出现躁烦神狂多梦,或咳嗽痰多者,加青黛,海蛤壳清肝凉血,涤痰化结。痰多加瓜蒌仁、枇杷叶;吐痰不爽加海浮石。

10)羚钩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肝阳上亢动风,眩晕耳鸣或昏仆,腰膝酸软,或肢麻、肢颤,加羚羊角、钩藤平息肝风。

11)蚕蝎温胆汤治疗痰热动风入络而见肢体麻木,项强疼痛或肢体拘急痉挛者,加全蝎、僵蚕虫类搜剔之品以通经活络。

12)硝黄温胆汤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胃家实滞者,症见腹胀满,大便干结或不爽,加大黄、芒硝或风化硝通腑泄热,以和胃气。

以上所举的12种兼挟证,常常伴随着主证而出现,主证与兼证在病机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能将以上所说的各种证治规律及特点熟记于心中,临证时审察病机之所变,病证之所偏重而加减变化不拘一格,则用方投药,多能取效。

图片

今日友情推荐100本中医书  及时转存

中医诊疗标准与方剂.pdf
中医诊断学72学时讲稿2.pdf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下1.pdf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下1(1).pdf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各论第一部分).pdf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各论第一部分) (1).pdf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pdf
中医内科急症临床.pdf
中华临床中药学(上、下卷 第一部分).PDF
中华临床中药学(上、下卷 第三部分).PDF
中华临床中药学(上、下卷 第二部分).PDF
中华临床系列手册-中华内科临床手册.pdf
中国医学诊法大全.PDF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pdf
赵绍琴临床经验辑要.pdf
张之文温病学讲稿.pdf
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pdf
张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pdf
岳美中医话集(增订本).pdf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1).pdf
疑难病证思辨录(增订评释本).pdf
医学衷中参西录.pdf
医学文摘 中医最新临床经验精华(1977-1981年).pdf
医论医案荟萃.pdf
医林拔萃——贵州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选编.pdf
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pdf
药品化义.pdf
颜正华中药学讲稿(一).pdf
颜正华中药学讲稿(二).pdf
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第一辑-赵锡武医疗经验.pdf
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第三辑-内经类证.pdf
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第三辑-金子久专辑.pdf
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第三辑-范文甫专辑.pdf
现代临床基本药物手册.pdf
吴鞠医学全书--吴鞠通医案.pdf
温病汇讲(方药中).pdf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稿.pdf
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集.pdf
王庆其内经讲稿.pdf
王洪图内经讲稿.pdf
实用中医药(3) 方剂学.pdf
实用中医临床基本技能.pdf
实用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pdf
湿热条辨类解-赵立勋.pdf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pdf
伤寒论译释(第三版) 上、下册.pdf
裘沛然医案.PDF
裘沛然教授治疗疑难病症八法应用举隅.pdf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pdf
秦伯未《治疗格律》.pdf
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pdf
秦伯未《内经类证》.pdf
秦伯未《金匮要略杂病浅说》.pdf
秦伯末医文集.pdf
谦斋医学讲稿(秦伯未).pdf
谦斋医学讲稿.pdf
蒲辅周医疗经验.pdf
蒲辅周医案.pdf
名老中医之路(一).pdf
名老中医之路(三).pdf
名老中医之路(二).pdf
名老中医之路.pdf
罗元恺妇科经验集.pdf
路志正医林集腋.pdf
燕池中医基础理论讲稿.pdf
景源温病学讲稿.pdf
刘渡舟-伤寒挈要.pdf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pdf
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pdf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pdf
临床中医内科学·下·王永炎.pdf
临床中医内科学·上·王永炎.pdf
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宋文阁.pdf
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宋文阁(1).pdf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pdf
经方例释.pdf
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末.pdf
金匮诠释.金寿山全国著名中医教授.pdf
几种中医简易诊断法.pdf
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pdf
壶天散墨(增订版).pdf
肝病证治概要.pdf
费兆馥中医诊断学讲稿 (1).pdf
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吴中匡主编2002年).pdf
董建华老年病医案.pdf
东阳名老中医经验录.pdf
当代专科专病研究精要.pdf
虫类药的应用.pdf
程士德中医基础学讲稿.pdf
辨证论治研究七讲.pdf
碥石集4.pdf
碥石集3.pdf
碥石集1.pdf
碥石集(二)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pdf
碥石集 (5--8).rar
痹病论治学.pdf
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pdf.pdf
百病望诊与图解 彭清华.pdf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编.pdf
《孔伯华医集》.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