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决战(四)——总前委成立与围歼黄维的方针

 好奇的果果 2023-02-07 发布于河北

壹|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

随着中原野战军及中原军区部队加入淮海战场,淮海战局迅速发展。这时,解放军参战部队野战军连向地方军总兵力约60万人,其战役规模、战区范围越打越大,后勤支前任务浩大繁重,必须统筹兼顾集中指挥。为此,军委、教员11月16日18 时致电华东、中原野战军及华东局、中原局、华北局决定由刘陈邓、粟谭组成总前委统筹淮海战役前线一切。电报说:

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到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弹药、民工需要极巨,必须由两大野战军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文章图片1

建立总前委,统筹淮海战役前线一切事宜,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淮海决战,是军委、教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淮海战役的全胜。

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从11月6日到11月22日,华东中原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个师(内3个半师起义),并给第2、第13、第16、第8兵团各部以一定的打击,控制了战略抠纽宿县,彻底孤立了徐州.基本上奠定了淮海战役胜利的格局。

11月23日,军委、教员致电淮海前线指挥员并转各纵党委,祝贺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的伟大胜利,并就战役第2阶段的作战任务方针、后勤保障、兵员补充、部队休整、战术技术准备、鼓舞军民斗志及瓦解国军部队等方面,发出系统指示。

文章图片2

贰| 围歼黄维兵团方针的确立

军委与淮海前线总前委就淮海战役第2阶段首先歼灭南线国军第12兵团的方针,有一个协商的过程。

10月11日,军委《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战役第2阶段是以华东野战军大约5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

文章图片3

11月6日,华东、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第1阶段作战。8日,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同日,黄维兵团在校长电令下,由驻马店、确山地区向徐州方向东进。1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一举将黄百韬东兵团包围在碾庄圩。12日,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由徐州东援黄百韬,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分别北上徐州,校长要在徐州附近与解放军决战。

军委、教员这时的设想是:淮海战役第1仗用 10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 10个师、李弥1至2个师、冯治安4个师(含可能起义部队在内)、刘汝明6个师(含起义部队在内),共21个至22 师。如能达成此任务,整个形势即将发生改变。那时,校长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而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如果校长不继续将部队南撤,则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即可打第2仗,歼灭黄维、孙元良兵团。

文章图片4

教员及粟裕同时估计,华东野战军能于10天左右歼灭黄百韬兵团,而奉命东进的黄维兵团很难于 10 天内赶到徐州。为实现随着华东野战军作战进程发展和徐州方面国军部署变化,为顺利实现淮海战役第1仗歼灭黄兵团后续歼邱、李兵团并夺取徐州的设想,军委于11月11日申时指示淮海前线总前委按此设想迅速部署“隔断黄维与邱清泉、李弥兵团之联系,完成对徐作战之战略展开”。

文章图片5

13日,又指示华野在攻歼黄百韬兵团时,诱使邱、李继续向东深入,断其与徐州联系并东西包围,“使其跑不掉,然后徐图歼灭之”;指示“中原各纵及华野三、广两纵,须准备独立担负打黄维”。

粟谭陈张完全领会和拥护军委、教员的作战设想,并依据这个设想调整华东野战军部署,以造成歼灭黄百韬兵团后续歼邱清泉、李弥兵团的形势。

刘陈邓亦完全领会和拥护军委、教员的作战设想,并于11月14日22时致电军委,表示准备抽调几个纵队交由粟裕指挥,参加攻歼邱、李兵团的作战。电报说:现陈谢指挥的第4纵及华野第 3、两广纵队已占领萧县、三堡一线,并攻击前进。“如果歼灭黄百韬作战,计需时日而又因华野各部已较疲芳,需要增加生力军,用以歼击邱、李兵团,则宜以四、三、广纵全力归粟裕指挥,加入徐东作战。必要时还可将九纵加入徐东作战。我们率一、二、三、六、九等纵负责阻击黄维,以保证徐东主力作战胜利。”

11 月 14 日,黄维兵团进至太和、阜阳地区。刘陈邓立刻对黄维兵团下步行动作了3种分析、提出3个对应方案,并向军委作了报告。报告说:

黄维集阜、太后有3种可能。一是暂停观变,然后决定行动;二是出亳州、涡阳向永城,或出涡阳、蒙城向宿县;三是东开蚌埠掩护南京。 我之方案:如黄维出永城或宿县,中野则集中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纵队及华野第3、两广纵队歼击黄维为上策;如果华野一时尚难歼灭黄百韬兵团主力,而中野又不能以第4纵队及华野第3、两广级队批住邱补两兵团,则只能以中野第1、第2、第3、第6、第9级队全部担任阻击黄维之任务,以待华野全部消灭黄兵团后,再定行动;如黄维暂在阜、太等第 85军,我则监视之,如黄维移蚌埠,我则仅以一部扭敌,第 2、6等纵主力移至蒙城地区待机。

文章图片6

刘陈邓在报告中提出了“歼击黄维为上策”的意见,同时又认为求歼黄维的前提条件是华东野战军能在3天内歼灭黄百韬兵团并且能抽调3个纵队南下萧县、三堡地区接替陈谢3个纵队任务,使之参加歼击黄维的作战。并表示:中原野战军的行动“一切须俟华野战况决定”,由“军委核示方针”。

15日6 时,军委复电指出:

“我们和你们在基本方针上是一致的,需待黄兵团歼灭以后,依邱清泉、李弥、黄维三部的情况,才能决定作战方针”。军委还指出:根据谭震林、王建安、李迎希 14日10时30分关于阻击邱、李东进和歼击黄百韬兵团战况报告,原定“诱邱李东进,断其后路之计划,恐不一定能实现”。

文章图片7

在此期间,淮海战场出现了以下情况:

在北线,黄百韬兵团依托工事,固守待援,华东野战军主攻集团强攻碾庄圩进展不快,部队伤亡不小,解决战斗尚需时日。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害怕后路被隔断,攻击时采用密集部署,稳步前进,始终保持与徐州的联系,致使华东野战军书,吉集团多次攻击楔入未果,未能完成割裂邱、李兵团与徐州间联系。粟陈张遂于11月18日致电军委及总前委,建议中原野战军在黄百韬兵团未全歼前,以一部兵力以攻势防御迫近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阻其北上,为华东野战军争取时间全歼黄百韬兵团。“尔后转移一部南下,配合中野歼灭刘、李、或黄维',

在南线,黄维兵团不顾中原野战军的阻击,已进至蒙城东西地区,李延年兵团第 39、第 99军由蚌埠经固镇、大店集、褚兰,向宿县攻击,另两个军正向蚌埠开进途中。刘汝明兵团则由蚌埠向宿县转进,担任宿蚌段的守备。这样,“南线将有黄维、刘汝明、李延年、王伯勋(第 39军军长)、阙汉赛(第54军军长)等部共一十五个师,是一个大敌,必须妥筹对策。

刘陈邓11月14日向军委报告说:黄维兵团远道疲惫,脱离后方于运动中,只先来3个军7个师,其强师只有3个,中野能适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团。

淮海前线总前委慎重研究淮海战场形势后,认为: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困以后,“刀锋似已略形钝挫”,相当疲劳,如不休整,接着又打战三力较强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同时,中原野战军阻击黄维、李延年、刘汝明3个兵团的两路推进,困难较大。在北线歼击邱、李兵团不能速决,南线阻援又无把握的情况下,中野、华野都将陷入被动。遂于 11 月19日两次致电军委:

“我们认为徐海作战必须从三五个月着眼,必须分作三四个战役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休息、整补俘兵,才能保证必胜”。在目前情况特别是李延年、黄维北进的条件下,华东野战军“最好力争迅速歼灭黄百韬,尔后即将主力集中于徐东、徐南,监视邱、李、孙三兵团,争取休息十天半月,同时以尚未使用之五个纵队或三个纵队用于南线,协同我们歼击黄维、李延年,这个步骤最为稳当”,“似为上策”。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到11月23日,奉命北上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畏惧就歼,迟迟不进。黄维兵团则不顾兵惫粮缺,强渡浍河,孤军突进,在南坪集地区与中原野战军接战。总前委认为“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即于23日12时致电军委提出:以中原野战军全部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先歼黄维兵团,以华东野战军主力阻击徐州和固镇地区敌之增援部队,并争取歼灭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各一部。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24日15时,军委复示总前委:“完全同意先打黄维”,“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文章图片13

编辑切换为居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