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2·5】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liuhuirong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鲁国的大夫孟懿子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孔子告诉给他驾车的弟子樊迟:“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问:“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感悟】

一、孟懿子问孝

孟懿子(孟孙),是鲁国“三桓”孟孙氏的第九代宗主,孟僖子之子,世袭司空之职。孟僖子在世时曾随鲁君出访楚国,因不能以礼相君而深感自责,他对人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师从孔子学礼。

孟懿子经常僭越礼制、为所欲为。大概是父亲刚去世,他去找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告诫他不要违背礼,要分清君臣之礼。古代葬礼、祭礼制定得都很严格,父母去世后,如果不按礼埋葬与祭祀,都是给父母招罪。不知'礼’则无以言'孝’。同时,孟懿子拥有着管理国家的权力,所以孔子希望他能够依礼控制自己的行为,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礼乐制度。假如孟懿子在父亲去世时,能够痛定思痛,能够慎终追远,遵礼、行礼,这也是鲁国的福分,鲁国也就能够昌盛起来。

孔子极其重视孝,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qiān,过失)。“无违”,简单的两个字,就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无论父母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把礼做好了就是孝。假如你不懂礼,人家不骂你,却骂你的父母,说你父母没把你教好。这就不是行孝。

读本章可重温【1.9】。

二、孔子为什么告知樊迟

孔子告知樊迟这个细节,很令人深思。可惜,很多人读到这儿,都是一带而过,既是有些疑问,也难以理解,我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才有了以下两点肤浅的认识:

1、孔子知人

因为我是“教育参悟人”,所以非常关注孔子是怎样施教的。在本章,孔子回答孟懿子“无违”后,孟懿子是什么表现呢?

朱子的解释说,“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孟懿子没有任何反应。孔子就知道孟懿子没听懂,“未达”就是没有真正通达明白夫子讲“无违”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什么呢?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孟懿子继续违礼;二是孟懿子如果有心行孝,会再向孔子请教,这时,孔子就会详细告诉他;三是因为当时只有樊迟跟着孔子,孟懿子可能会问樊迟,也就是看樊迟跟着孔子学,看他学到了什么。

2、樊迟好学

 孔子跟樊迟讲,结果樊迟听了“无违”,也没听懂。但樊迟并不掩饰自己的无知,本来老师的学问就是博大精深的,所以樊迟向老师请教,这无违是什么意思?孔子就用三句话来解释了这个意思。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做学生向老师学习,一定要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不能够不懂装懂。

你看,樊迟跟孟懿子两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老师说的同样的一个道理,无违就是孝。两个人都没听懂,孟懿子没听懂,他就不问下去了,表明他并不是真正生起那种至诚恭敬的心来学的,没有真正求深解义那种好学的态度。

樊迟不懂就问,这一问,也就透彻明白了。如果以后孟懿子问樊迟时,他也可以解释清楚了。你看,孔老夫子对向他求教的人非常负责任。虽然当时回答他的话,孟懿子不懂,但是孔老夫子还叫自己的学生有机会向他去解释,希望他真听明白了,就能够落实。

因为有一份真心,才会感觉那份踏实。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力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点赞哦,我们一起传播!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