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化、理性及其局限性

 简单又罕见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一、现代化的源起
什么是现代化?我之前的理解是科学技术+自由市场。科学技术可以使物质生产趋向于无穷,极大地满足大家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而自由市场可以使资源使用最优化,使人的潜能也最大化的发挥。现代化如此重要,我要对此不断地进行认知和思考。
现代化到底如何产生的?以前没想过,现在一了解,发现了古今之变。古人是不说今天和明天的,因为今天明天和昨天是一样的。只有现代人才说今天,活在当下,也更在乎明天,说什么为未来做准备。爱情古时候也有,婚姻古时候也有,而因为爱情而结婚主要是现在的产物,现代人把二者合二为一,这确实变成了一件更复杂的事情。
推动古今之变的主要思想动力是“理性”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启蒙运动主张的理性主义。可以说,启蒙理性主义就是现代社会在思想层面上的发动机,这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现代变革,而转变的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启蒙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成为支配现代世界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都是现代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启蒙理性主义是现代转变的思想核心,它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它也是造成两种转向的思想动力。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这是现代性的成就,但这两个观念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造成了现代性的困境。
古今之变带来了两个基本观念的转变:一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它指的是人看待世界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是自然的视角,现在是科学的视角;另一个是“个人主义的转变”,它是指人看待自己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人的“自我理解”的转变,以前是群体性的,现在是个人化的。这两种观念转变构成了现代思想的概念性框架。
二、现代化直接的结果
古今之变的源头就是理性化。韦伯说理性化带给人类最直接的几点就是:“世界的祛魅”“诸神之争”“现代的铁笼”,以及“工具理性”。以前人对自然的认识中有一种神秘性,后来被去除了,这就是世界的祛魅;这里的“诸神”并不是指多种神灵,而是指人们各自信奉的价值观,诸神之争就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工具理性,它和价值理性都是理性的一部分——价值理性是通过理性思考来确定目标,工具理性则是通过理性计算,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手段;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强调自由,看上去有各种各样的选项供我们选择。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提高真正的自主性,去发展自由而丰富的精神和人格,摆在我们眼前的迫切任务是满足社会机器对一个零件的要求。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合格、优质的零件,这就是“铁笼”的比喻中蕴含的深意。
诸神之争的本质是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是科学,科学属于“实然”领域,旨在发现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只能做出相应的事实判断。科学理性在事实领域给我们提供了把握确定性的强大武器。但支撑人类生活意义的重要观念和原则,包括宗教信仰、人生理想、道德规范以及审美趣味等等,都属于“应然”领域的价值判断,而科学无法解决价值判断问题,它给不出一个确定的回答。结果是价值观念之间冲突不断,在个人层面和公共层面都造成了严肃的问题。
伯林认为,人类的生活世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终极价值,这些价值是客观的或真实的,但它们之间常常无法公度,不能彼此兼容,甚至可能发生严重的冲突,导致某种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深刻的人类困境。
理解了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想,面对自己和身边时而发生的激烈争论,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平和与从容,而不是急躁和焦虑,不是简单地指责别人不可理喻。对话与沟通总是有益的,但也总有无法沟通的时刻、无法化解的分歧。韦伯给我们的启发在于,坦然面对这种困境,与此共存,这也是智性成熟的标志。
三、尼采的回答——超人
尼采对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看的更透更深刻。尼采说“上帝已死”,后果很严重,人陷入了虚无主义。尼采说“是我们杀了上帝”,实际上是在批判西方的形而上学思想传统。尼采认为形而上学就是一些虚假的思想,是人编造出来安慰自己的。因为虚假,所以根本上是虚无的。人们总说虚无主义来源于现代思想。但在尼采看来,古老而典雅的形而上学才是虚无主义真正的根源。人生虚无,理论虚假,但是生命强健,人类应该进化为超人。
什么是超人?他说,超人与普通人的差距,相当于人与猿猴的差距。猿猴对于人来说是什么?是一个玩笑,或者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人对于超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尼采的心目中,超人能够在上帝死后,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用自己的生命意志去创造,追求自身生命力量的增长和完满,最终确立和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这就是超人。
四、弗洛伊德的震撼——人的非理性
弗洛伊德受尼采的影响。弗洛伊德和尼采在思想上有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造反”的倾向,反叛西方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可以这样说,如果尼采宣告了“上帝的死亡”,那么弗洛伊德就宣告了“理性人的死亡”,成为现代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弗洛伊德理论说理性的力量根本没那么强大,力量最强的其实是人的原始欲望,理性只是在不断想办法应对这些原始欲望而已。于是,启蒙传统中认为理性是人精神本质的观念被颠覆了。
弗洛伊德以科学的名义推广了他的学说,这是他声名鹊起的重要原因,但科学规范性也恰恰是他的软肋。实际上,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对弗洛伊德的质疑和批评,自这个学说创立开始就如影随形。弗洛伊德理论所经历的,其实是一个搭错车的故事:它以科学的名义广泛流行,当发现它其实不具备科学性的时候,这个理论已经大众化了。
五、萨特的思考——看清真相,继续战斗
人生的起点是虚无,终点是孤独,活着没有意义,听着是不是很绝望?人生无意义,人仍然可以成为强者。如果说萨特的思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认为就是八个字:看清真相,继续战斗。人是徒劳的激情,人注定孤独,但那又如何?既然可以选择,那么就去选择,然后为选择负责,其它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都是手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但我们知道“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六、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
我们说的自由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消极自由,就是不受到外部的干涉和阻碍;另一种则是积极自由,就是可以用理性来掌控、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极自由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不想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英文是“free from”。而积极自由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去做,英文是“free to”。换句话说,一个是摆脱障碍的自由,一个是实现目标的自由。消极自由强调的是维持一个不受干涉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消极自由更像是一种机会,只要保留了这个机会,就算什么都不做,你也保持了你的消极自由。“自律给我自由”,这里说的自由,就是克服自己非理性的一面,实现积极自由。
七、波普尔的理性主义——科学至上论的终究
人类是容易犯错的物种,这是人类固有的特征。不管是在科学还是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我们都摆脱不了“可错性”,就是说人永远可能会犯错。这在今天已经是常识了。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它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它可以被证明为错的。科学的正确永远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波普尔改变了我们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理论不是真理的代名词,只是一些尚未被证伪的假设。这是一次启蒙理性主义的改造升级。
人类有理性,理性有局限。理性体现在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错性体现在,人类的办法总是不完美的,总会出现新的问题。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会犯错的动物。所以人类总是会一边进步,一边犯错,再从错误中学习。我们总是能够向前迈进,但又永远无法抵达绝对的真理。理性是有局限的,要警惕科学的自负和决定论的危险。
康德曾经说,人类的不成熟状态就是不敢公开大胆地运用理性。哈耶克则进一步揭示出,如果妄想用理性彻底征服无知,消除所有的不确定性,这是人类的另一种不成熟。事实上,人类真正的成熟,是在勇敢运用理性的同时,直面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无知,勇敢地与不确定性共存。
八、马尔库塞的批判——消费主义的陷阱
现在社会消费主义大肆横行,它的一个手段就是贿赂。这不是说一个人去贿赂另一个人,而是说社会去贿赂人民大众。资本主义让你享受舒适的生活,特别是满足你的消费欲望,用这种方式收买了你,换取了你的服从。而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收买了,就心甘情愿地被它支配和操纵。
马尔库塞说,资本主义生产出五光十色的产品和服务,它们不只是功能产品,而且还自带了一套规定好的态度、习惯、思想和情感。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的同时,也就接受了这些习惯和思想,愉快地把自己和生产者、进而和整个社会系统绑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总体性的消费社会。
这个消费社会是一个自我强化的系统。它无限度地刺激人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欲望,让人无止境地追逐不断更新换代的“虚假需求”。这个系统循环往复地运转,把每个人都卷进去,最终使“商品拜物教”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遍信仰。这就是“非恐怖的极权主义”的奥秘。
九、自我是什么?合作可能吗?意义在哪里?
许多人都相信,所谓个人自主性就是“别管我,别管我,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主性意味着我们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生活。可是,你如何做出选择呢?尼采和萨特都告诉过你了,选择没有什么标准。你选择,你负责,这就是一切,其它没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没有客观标准的选择可能会错,结果可能会让自己不满甚至痛苦。这就是现代性的难题:个人自由带来的病症是真实的,但威权式的精英主义的解药可能是毒药。这让人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现代人不能放弃自由,但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自由带来的问题。
我们的“自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又来自何处呢?泰勒的回答是:来自我们和他人的对话,以及对话中的反思。我们无法单单依靠自己来构成自我,形成有意义的独特性标准。自我的理想是在对话关系和反思中塑造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别人达成共识,并不是某个人的“道理”振振有词,说得我们都哑口无言,而是因为在好好说话的氛围下,出于彼此的信任和平等尊重,大家一起把道理讲通了。
祛魅之后的现代世界,我们好像失去了任何标准,但泰勒告诉我们,意义和价值的标准依然存在,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共同背景之中。人类是语言的动物,所以人不是独白的存在,而是在人间交往对话的存在。语言交流,互相交往是我们所有行动的共同基础。
十、全球化的今天
全球化造就的不是地球村,而更像是一个“地球城”(global city)。汇聚到这个“城”里的人们来自不同的“村庄”,带着千差万别的方言、习俗与信仰。差异让城市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差异中也埋伏着冲突的隐患。在我们通常的感知中,人们是因为冲突才会出现分裂,是因为有共通之处才会走到一起。但如果把视角拉得更远,你会看到,人类的历史恰恰是一部“因为冲突而汇聚到一起”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经过冲突、达到共通、最终汇聚到一起。
最后刘擎老师的寄语
——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刘擎老师最后说——如果多年之后,你还能记住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那么我希望是这一句: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是的,请记住: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是的,请记住: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