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陂舞僵狮 奇绝千年谜

 王静图说 2023-02-10 发布于湖北

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六,僵狮子就开始在武汉黄陂的农村活跃了。它是一种流行于湖北黄陂和孝感两地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游狮活动,尤其以武汉黄陂的僵狮子最为有名。据考证僵狮子起源于唐朝玄武门事变之后,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僵狮子在各个村庄风格各异,一般都是以湾(村的组成单位)为单位,举行独立的游狮活动。早都听说过这样的民俗,2013年有幸一睹为快。

正月十三,冒着弥天的雾霭,我们一行十余人赶到武汉黄陂区祁家湾街忍公村,自始至终观看了这一场民俗。

是日上午,村里的祭台在“头人”(当年玩狮子牵头的人)家门口开光了。龙头被请在祭台上(民国初年传下来的,重达60多斤,一般人根本玩不动),背后是各家各户奉上的红布条,祭桌上插着高香和烛蜡。

年轻人敲着锣,围着村子安民告示,各家会在自家门口放鞭炮,当家人拿着烟花爆竹、大红布条前往祭祀台。

祭祀台前鞭炮不断,黄陂人放鞭从来不是一挂一挂的放,都是直接丢进去一堆堆的燃放。

谁得到这个胡须就会大吉大利。

烟雾缭绕,人们磕着头,烧着香,祈求平安。

每家每户祭祀完后,进行游狮准备。“马脚”开始换衣,“马脚”系舞狮者,他在整个游狮过程中,拌着鞭炮,会不停抖动。过程很复杂,目的是把马脚迷晕,如同吃了摇头丸的状态,兴奋无比,失去意识,这种现象至今仍是谜团。不过不管是怎么回事,作为一个传统习俗,确实传承下来了。

旁边的逗狮者系上红兜兜,烧香祭拜。

长老拿着话筒,宣布“僵狮”开始,除了说着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外,还号召十八、十九岁的年轻人加入到马脚队伍,让这一传统继承。

2个“马脚”身穿红马褂,请出狮子,跪在祭祀台前,四周锣鼓齐敲,鞭炮轰鸣,硝烟弥漫,持续十余分钟。

马脚逗狮着放着鞭、敲着锣,使劲的挑逗着狮子,随着僵狮的反抗,在人群的移动中闹起气氛。马脚们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仙附身,不住抖动,口中念念有词,好象自称是刚下凡的某神。

接着舞狮的队伍会去“上庙”,也就是去庙上上香。这里所谓的庙,多半早已不存在了,但当地人就认准了曾经的庙基,认为这就是土地爷或者是神所在的地方。

在黄陂,每个村子会轮流去上庙,以免在上庙的过程中抢香发生冲突,我们这个村排在第三。

浩浩荡荡的游狮活动开始了。彩旗、锣鼓开道,祭台在前。

逗狮者围着僵狮放鞭,人们追随着游狮,马脚们好似神仙,他们抖动着,面对各种挑逗,合着此起彼伏的的鞭炮,毫无惧色,一会儿高举着狮头扑向人群,一会儿在原地舞动。

游狮队伍穿过小道、田埂。来到一低洼处。这里早已摆好了祭台,人们里三层外三层观看,使得这个空落落的“庙宇”热闹非凡,很有祭祀的味道。

休息片刻,换了马脚,又是一番舞狮, 开始回程的方向(不走回头路的)。据当地人介绍,他们这里之所以舞僵狮,是因为地处低洼,容易积水生捞,所以不会舞龙,因为龙是在水里游的。

仪式完成以后,僵狮队伍来到一废墟的院内,长老马上将僵狮人唤醒,他们抚摸着其脸颊,对着其当胸一拍,僵狮人马上回过神来清醒了。(据说,如果不唤醒,一般僵下来的人是不会自己清醒的,可以不知疲倦的僵几天几夜。他们自己清醒后则可能力竭而亡。所以,僵的时间绝对不能太长,大概四五个小时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黄陂人讲究“月半大死年”,可以不回家过年,但必须回家过节,过节就是为了看灯,看僵狮子,这几天,生活在全国各地的黄陂人纷纷赶回家,街上往往都是堵得水泄不通,而且这种习俗也影响着周围的人,被带去的人不计其数。

这种特有的景观,独特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狂热的追求中,执着的膜拜中,生生不息.......

坚持原创

喜欢就赞赏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