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当成临摹范本的画作,杨文骢绘《秋山草堂》

 夕妙斋 2023-02-10 发布于海南

春天绿水青山,夏天林壑幽深,秋天红叶枯枝,冬天白雪皑皑,特点相当鲜明。倘若因此觉得四季山水容易画,那就大错特错了。

山水画分水墨、青绿、浅绛、彩墨等几种形式,如果舍弃颜色,用水墨描绘,有什么办法让人看出季节呢?杨文骢的这幅《秋山草堂》,可以当成秋景山水的范本进行分析。

在分析之前要明确一点,所谓范本,要有示范性,初学者也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人人都夸宋人山水精妙无比,但未必适合初学者临摹学习。

换而言之,能够当成范本的作品,未必达到逸品境界,但一定要笔墨特点鲜明,构图相对简单,用笔用墨无需变化无穷。当然了,杨文骢画的《秋山草堂》可以作为范本,也是一幅不折不扣的佳作。

图片

杨文骢 秋山草堂

杨文骢生活在明朝末年,他与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等人并称为“画中九友”,他还是著名画家龚贤的同门师兄。

这样一位画家按理说应该被后人记住,不过他和奸臣马士英、阮大钺多有交集,风评受到影响。

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在审美情趣方面和董其昌相近,走文人画路线。在笔墨构图方面借鉴黄公望和倪瓒的风格,具有明末文人画的标志性样貌。

传统技法,时代特征,两者兼具,临仿这样的画作,可以收获很多。

图片

杨文骢 秋山草堂 局部

杨文骢在创作上降低了前辈名家的技法难度,同时保留了作品的超逸韵致,这一点相当难得。如果完全按照黄公望的画风,峰峦多矾石,重视阴阳变化,难度太大了。

杨文骢简化笔墨技法,努力捕捉娴静秀逸之美。很多人觉得,一江两岸三段式构图被明清两代画家频繁运用,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不要忘记,学习就要研究分析经典,才能理解名家的创作思路。杨文骢没有被淋漓酣畅的笔墨渲染迷惑,老老实实地从基础做起。这样的画家,同样值得钦佩。

图片

杨文骢 秋山草堂 局部

《秋山草堂》呈现出简远苍茫的美感,要想画出这种韵味,就要明白墨分五色的道理。杨文骢画这幅画的时候,就像是一位老师,反复强调传统不能丢,基础要扎实。

看他的作品,还有一种风轻云淡,荣辱不惊的感觉,实在想不到他为什么要和权臣走到一起。

杨文骢简化名家技法搞创作,具有进步意义。可以看到他尝试把自己的感受体验画到作品中,避免成为技法的“奴隶”。

他要掌控技法,而不能让技法限制他的创作。如果能够深入体会这一点,就不会被名家的高超技巧吓倒,失去学习的勇气。

图片

杨文骢 秋山草堂 局部

浑厚天然,是很多人喜欢的画风。杨文骢用他的方法进行传授教学,让初学者也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做了一件大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