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药物可与阿司匹林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新用户8036H8q1 2023-02-10 发布于湖北

时间:2021-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指南推荐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存在上述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其排泄,合用时为了维持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用量。当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时,又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尿酸化药可减低阿司匹林的排泄,升高其血药浓度。阿司匹林则抑制缓激肽及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可能削弱ACEI的扩血管作用。

(1)其他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甲氨蝶呤、巴比妥类药物及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可增强这些药物的作用,因其在体内大部分水解为水杨酸盐,而水杨酸盐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这些药物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游离出来,从而增强了它们的作用或毒性。

阿司匹林与其他NSAIDs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其可降低其他NSAIDs的生物利用度。而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布洛芬可影响阿司匹林的血管保护作用而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Lancet, 2003,361:573-574)。

苯巴比妥、苯妥英和利福平可诱导肝脏产生代谢阿司匹林的酶,从而降低阿司匹林的疗效。

(2)抗凝药、溶栓药:阿司匹林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醋硝香豆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其他可引起低凝血因子Ⅱ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有加重凝血障碍并增加出血的危险。合用抗凝药物(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应谨慎(低剂量肝素治疗例外)。

(3)抗生素:阿司匹林可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可增强磺胺和磺胺复合物如复方磺胺甲唑的作用。

(4)降糖药物:大剂量阿司匹林可加强、加速胰岛素或某些降糖药(甲磺丁脲、磺酰脲)的降血糖作用。目前指南推荐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小剂量阿司匹林不存在上述作用。

(5)糖皮质激素类:阿司匹林可增强含可的松或可的松类似物的药物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其排泄,合用时为了维持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用量。两者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有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为此,目前临床上不主张将这两种药物同时应用。

(6)尿酸化药、尿碱化药、抗酸药:尿碱化药、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阿司匹林自尿中排泄,使其血药浓度下降。当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用碱性药物时,又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到毒性水平。碳酸酐酶抑制剂可使尿碱化,但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不仅能使阿司匹林血药浓度降低,而且可使阿司匹林透入脑组织中的量增多,从而增加毒性反应。

尿酸化药可减低阿司匹林的排泄,升高其血药浓度。对于阿司匹林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血药浓度继续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抗酸药会改变胃的pH,降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

(7)抗痛风药:阿司匹林与丙磺舒或磺吡酮同用可降低后者的排尿酸作用;当水杨酸盐的血药浓度大于50μg/ml时降低明显,大于100~150μg/ml时更甚。丙磺舒可降低水杨酸盐自肾脏的清除率,从而使阿司匹林的血药浓度升高。

(8)其他药物:甲氧氯普胺可增加阿司匹林的吸收。

阿司匹林可降低α-干扰素、降压药和利尿药(如髓襻利尿药、螺内酯)的作用;可加强地高辛、锂和丙戊酸的作用,使后者中毒的危险性增加。噻嗪类和阿司匹林都会延缓肾脏排泄尿酸,增加痛风的风险。

此外有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之间存在相反的作用: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同时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缓激肽能使舒血管因子如前列腺素、一氧化氮(NO)合成增加,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阿司匹林则抑制缓激肽及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可能削弱ACEI的扩血管作用。不过通常认为这些作用在使用大剂量(> 250 mg) 阿司匹林时较为常见,而在使用小剂量(≤250 mg) 阿司匹林时则并不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