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经典都是大部头?盘点10本可随身携带的必读好书

 blackhappy 2023-02-11 发布于陕西

近几年,小北经常收到的一类提问便是:读书很好,但开始读书却很难,阅读习惯究竟如何养成?而紧随其后的另一个问题则通常是,碎片时间多,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读书,亦或是想开拓视野,却实在沉不下心坐几小时冷板凳。是否能推荐一些篇幅短小、零基础可阅读的书?

其实工作之后,大概连爱书之人也不得不承认,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兴趣总比时间多,想要静下心,抽出完整时间阅读大部头更显奢侈。多数时候,我们奔波在路上,盘旋于各类琐事中,一次性读完一本书的畅快体验似乎已很遥远。

毛姆在写给普通读者的阅读建议中提到应当为快乐、为愉悦而读书,读不下去的书更无须强迫自己继续。阅读之法无高下,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建立一座仅为你服务的避难所,如何让书籍在当下的情境中依然能够成为陪伴你的良友才至关重要。

今天这份书单,小北精选了8本篇幅在一百到两百多页之间,经典耐读,兼具可读性和启发性的好书,这次你或许可以选择带着他们出发。

01

《波峰与波谷: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文章图片2

作者:阎步克

制度史研究经典著作,两汉魏晋南北朝史不应错过的佳作,整理自著名史家阎步克课堂实录,且为大众读者阅读需求完善了内容,丰富而不枯燥。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02

《<新青年>文选》

文章图片3

作者:陈平原 选编

本书是由陈平原教授编选的《新青年》文章的合集,本书的特色在于:一,将思想史视野与文学史意义重叠起来,确立新的阅读及阐释标准;二,坚信“议政”“述学”之文,同样也可以是“具有文学性”的好文章;三,作为一项共同参与的事业,《新青年》同人的整体形象,必须得到完整的呈现;四,既按文体分类,以便读者欣赏,又隐含着“史”的线索及编者的价值判断;五,尽量尊重那代人的选择,不做无谓的变更,尤其在标点符号及个别词汇的使用上,反对以今人标准妄加添改。

03

《科学革命的结构》

文章图片4

作者:[美]托马斯·库恩

译者:张卜天

这是20世纪学术史上极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的关键概念如“范式转换”等如今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词汇。

本书自1962年面世以来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至今不衰。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新增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 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04

《舆论》

文章图片5

作者:[美]沃尔特·李普曼 著

译者:常江、肖寒

该书自1922年出版以来,影响始终不衰,成为不同学科的重要参考书。就传播研究而言,它奠定了大众媒介研究的基础,为宣传分析、舆论调查、把关人、议程设置、接受效果等研究开了先河。

0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章图片6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译者: 马奇炎 / 陈婧

西方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社会学三大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和组织形式极具启发。

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06

《社会学的邀请》

文章图片7

作者:[美]乔恩·威特

译者:林聚任 等

广受好评的社会学入门读物,包含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和想象力。社会学能够帮助我们同时在个体和集体两个层面上更好地了解现状,以便我们就人类将走向何处、应该如何实现目标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07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文章图片8

作者:[美]欧文·戈夫曼

译者:冯钢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欧文·戈夫曼代表作,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对微观的社会互动做了详尽的论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作者没有对社会互动做面面俱到的系统性分析,也没有试图总结互动类型、区分互动性质,他的兴趣在于研究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具体互动细节。

在对许多地区社会习俗的观察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个体比作演员,用诸如印象管理、前台、后台、剧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表演的概念,来分析种种舞台表演行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动,试图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来维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员向观众展示一个角色一样,这不失为一种表演的艺术。

08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