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面这三篇文章你没有读,一定要先读这三篇后再看现在的这篇文章。因为是系列文章,有内在论证逻辑关系。 点击此处:1、为什么无忌先生说:“医师不明运气,面墙而立”? 张仲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内经》的“病机十九条”浓缩为六条,即三阴三阳之为病。他充分利用了《内经》“五运六气”的框架模式,为如何将运气学具体运用到临床作出了示范。这个示范作用,就在于每个方剂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阴阳五行体系的理论。 《老子》有这么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中医的核心与“五运六气"的阴阳五行体系有关,与人的所秉承的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季节,地域环境有关。在临床上我们必须掌握对方的出生时间,即先天密码,以及病发时、来诊时的时间节点,运用已知的“人神避忌”及“五运六气”对疾病影响、年忌影响等知识,结合细心观察症状来诊病开方,这样才能做到“察机要和者”。——李阳波(被誉为中医CT机,刘方、刘力红、唐农师父)。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张仲景把《内经》的五运六气模型进行了升级,加入了时辰!也就是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四柱(年月日时)。《内经》中只用了先天的年月日加上后天的年月日,没有考虑到时辰的作用,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看大环境的时候是准确的,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时候偏差就比较大。也就是传统的五运六气(黄帝内经讲的五运六气)是一个宏观模型,而张仲景加入时间后的五运六气是一种微观模型。在这种五运六气微观模型的前提下,根据先天的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再考虑到后天的六淫(六气:风寒署湿燥火)等对人的影响,综合下来而编纂成的辨证条文。 统计学的贝叶斯派认为:“利用先验知识来分析问题,是合理的,也是合意的。”我认为:利用八字分析疾病来推断病人的疾病是合理的,也是合意的——李阳波。(今天的字母是Q) 张仲景正是使用了基于时间的五行运气学原理才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经典巨著,也正是因为符合运气学原理,所以《伤寒杂病论》才能经久不衰,常读常新,用了就有效果。 接下来具体讲医圣张仲景是如何写《伤寒杂病论》的: 首先第一、二卷讲的是脉法,因为脉法的门派看法很多,所以张仲景单独讲了一他所用的脉法,也就是平脉法。平脉法的核心就一句话——符合客观运气的脉就是正常的脉,比如说春脉弦,符合当前的季节为正常,也就是平脉。以平脉为基准,看沉看浮等等。 第三卷是六气主客,伤寒例和杂病例,也就是介绍运气学的原理和外界六气引起的一些杂病。这一卷就充分说明了张仲景是运用五运六气的高手,绝对不是某些人说的《伤寒论》跟《黄帝内经》没有关系。 第四卷讲的是温病的治法。温病不是六气病,后世有人把温病当做六气病来治有失偏颇。 第五卷是六气病的分类治法,分为暑病,热病,湿病,燥病,风病,寒病六种。 第六卷到第十二卷讲的是五运病(五行病),也就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六种。 第十二卷是杂病,包含霍乱吐利,阴阳易差等病。 第十三卷是百合狐惑病,虐病和血痹虚劳病。这是外因造成的疾病,疟原虫,劳累等。 第十四卷是水饮黄汗病。这也是主要原因在外,主因不是内因引起的疾病。 第十五卷是血病,淤血吐血等。张仲景把血病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讲。 第十六卷是妇人病。讲妇人特有的病症,妊娠,分娩,月事等等。 整体看下来,张仲景把伤寒论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五运六气主导的病,一个是后天饮食环境、妇女怀孕分娩造成的病,后天造成的疾病原因繁杂,所以统称为杂病。所以正是基于年月日时的五行运气学才真正让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我们常说经方经方,经方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法则写成的方子,自然规律几千年前是那样,现在还是一样的不会变。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成为经典。如果把经方理解为经过千年时间检验的方子,那我们回到东汉,《伤寒论》是不是就不能叫经方了呢? 后世学医者想要真正理解《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内容,则五行运气学不可不察也,否则终归是比葫芦画瓢,不得入门。 |
|
来自: 风声之家 > 《中药煎、制、服用 膏药 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