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诗词一座城,跟着《中国诗词大会》感受诗意武威!

 淡泊人生书苑 2023-02-11 发布于内蒙古

连日来,202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一套持续热播,展现了经典古诗词在新时代绽放的独特光彩,同时也掀起了一股诗词热潮。作为“凉州词”的故乡,诗一直是奠定了武威这座城市人文气质的关键词之一,人们在数不清的佳句名篇中了解武威。

五凉京华,河西都会。大美武威,人文凉州。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是古代的军事边防重镇。从古至今,武威便以其厚重深邃的历史积淀和多元灿烂的人文底蕴著称于世,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追捧,“中国顶流诗人天团”王维、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翰、李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都留下了关于凉州无数千古传诵的名词诗篇。

武威的历史、武威的文化、武威的美,也尽在这一字一词一句中。今天我们跟随这些经典诗篇,行走于诗词文化之间,触摸古城的历史沧桑。

中国边塞诗歌的摇篮

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大都市,“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盛唐时期,凉州已经成为西北仅次于长安城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唐代士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舞台。

随着河西节度使的设立,唐朝如臂使指地施展着自己的西北边疆战略。凉州成为唐代军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去处,而唐朝无数的文人学士则将一生的豪情寄寓在凉州,在凉州留下了壮丽诗篇,凉州成为唐代边塞文学创作中心

凉州居住者,很多是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所以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高适岑参就是唐代边塞诗的两个代表人物,都曾在凉州的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职,并在那里留下了很多诗篇。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高适〔唐代〕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

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唐代〕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凉州词的发祥地

武威在历史上是一座“诗城”,是凉州词的发祥地。在人类璀璨的诗词文化中,凉州词无疑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每一首凉州词,都是武威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写照和文化记载。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唐代,“凉州”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走进文学作品和艺术活动中,凉州词(曲)成为唐代边塞诗的标志,唐朝诗人以“凉州词”命名诗篇成为一种时尚。一大批诗人都创作过边塞诗,包括岑参、高适、王维、王之涣、王翰、王昌龄、李益等,在众多的边塞诗中,以王之涣和王翰的《凉州词》最为著名。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汉羌居地

凉州郊外游望

王维 〔唐代〕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译文:郊野的农家不多几户,边地的庄子很少四邻。依傍着社树婆娑起舞,吹箫击鼓比赛祭田神。洒酒浇在草扎的狗上,燃起香拜向木偶神人。女巫们屡次纷然起舞,罗袜轻扬雾似的芳尘。

这首《凉州郊外游望》则是反映当时汉羌居地的风俗民情。由于吐蕃连年犯边,凉州郊外人烟稀少,而凉州巫风盛行,“赛田神、烧刍狗、拜木人”焚香祭祀的场面热闹而神秘。

西凉乐

凉州音乐,唐代为西凉乐,主要是北周、隋代以来的管弦杂曲,又称为雅乐,其演奏乐器以铙、钹、钟、罄、洞箫、琵琶为主,奏乐时,金石丝竹之声相继相和,为秦汉以来的传统音乐在凉州的遗存,后成为唐代十部乐之一。

在唐代,凉州乐曲甚为流行,有琵琶曲、歌曲、舞曲,《凉州》原是宫调曲,开元年间(713-714)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给唐玄宗。唐人诗篇中有不少描写西凉乐的,有的反映凉州乐曲到处流行传唱的情景,有的则反映吐蕃占领凉州后,唐人怀念边地的哀怨和抑郁之情。

殿前曲二首其二

王昌龄〔唐代〕

胡邦笙歌西殿头,犁园弟子和凉州。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长秋乐未休。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唐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河湟

杜牧〔唐代〕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秋夜听高调凉州

白居易〔唐代〕

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

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

后来,张仪潮收复河西以后,诗人杜牧听到的凉州曲却是另一番欢欣鼓舞的情绪,在他写的《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诗有“威加塞外寒来早,恩入河湟冻合迟。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半”。

西凉舞

西凉舞,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凉州,广泛流传在中原且盛名卓著的舞蹈。"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至咽喉"的凉州,不只是族民麇集,争战兴废,也生长有稻粱棉菽,更有欢歌妙舞,中西乐舞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凉舞。盛唐时期凉州乐舞的繁荣盛况,在唐诗中多有描写。

悖拏儿舞

张轱〔唐代〕

春风南内百花时,道唱梁州急遍吹。

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拏儿。

最值得一提的是《霓裳羽衣曲(舞)》,它是凉州乐舞的代表,也是唐代最有影响的大曲,它是由凉州乐人创作,在开元年间由凉州节度使杨进述进献给朝廷,经过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等的修改润色,于天宝十三年(754)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同时编排舞蹈《霓裳羽衣曲》,由贵妃杨玉环伴舞成为唐代乐舞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霓裳羽衣舞》。

西凉伎(jì)

西域音乐、歌舞进入玉门关后,在凉州地区长期流传并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而定型的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类——西凉伎。后来也广泛流传于唐都长安和全国各地,如今各地流行的狮子舞,即脱胎于西凉伎。

西凉伎

白居易〔唐代〕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西凉伎

元稹〔唐代〕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诗人元稹的《西凉伎》追述了凉州沦陷以前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要求收复失地强烈愿望。白居易也曾作《西凉伎》,抨击统治者和将军的软弱无能,表达对凉州陷落、边塞重镇连连失守的悲愤之情。

葡萄酒

凉州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一些著名的风物也被诗人写进诗中。最为典型的是凉州美酒。早在汉武帝时期,凉州人从西域引进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当时,凉州美酒已视为宫中珍品。据说汉灵帝时有个扶风人孟佗,仅用一斛凉州酒贿赂专权朝臣中常侍张让,就换到凉州刺史的官位。三国时期,凉州葡萄酒闻名中原,被列为贡品。其中酿造葡萄美酒的凉州葡萄,魏文帝曹丕曾写《凉州葡萄诏》一文,盛赞它“味长汁多,是解酒佳品,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给予凉州葡萄很高的评价和传唱。到唐代时,凉州美酒更是宫廷贡酒,许多诗人都在诗歌中提到。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唐代〕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翁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葡萄歌

刘禹锡〔唐代〕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作为河西走廊的东大门,历史上的武威东西文化交融,无数伟大诗人在这里留下过浩瀚无垠的璀璨诗篇,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武威也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当你站在诗人曾经站过的地方,回望那一段盛世年华,聆听来自历史的声音,触摸凉州文化的精髓,感受那迎面扑来的汉武雄风、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大唐乐舞,在天地山河间,倾听诗词中那些娓娓道来的凉州风华,这些美丽的诗句汇集在一起,为你呈现一幅诗意绵绵的武威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