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一线老师支个招——台账资料积累有方法

 新用户81884477 2023-02-12 发布于江苏

检查评估做台账,评审申报做台账,还有每天的班级管理、家园联系、矛盾处理、安全排查等每件事情都要有痕迹有记录……对此,如今的一线校长和老师们颇有微词。

关于“痕迹管理”的利和弊人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各级各部门开始反思如何精准、适度地开展“痕迹管理”。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也都希望上级各部门不要只重“痕”不重“绩”。

但同时,我认为也不能极端否定“痕迹管理”,从而把积累台账资料完全变成任务式、玩花样,这样自然就会越做越厌烦。那一线教育人如何正确对待“痕迹管理”,做到不为留痕而留痕,甚至让留痕对自己产生利好呢?那就要留“迹”也留“心”,今天就来给老师们支上几招。

一要留“真迹”。很多事情确实需要我们留下痕迹,教育尤其如此。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有心人,能及时记录的尽量及时记录,这样就不用到需要的时候使劲地补,如果已经遗忘就只能胡编乱造了。比如家校联系、安全排查、交流研讨等事情,笔不离手或者先留下照片等方式一定有用。

二是写“真情”。教师需要善反思、勤动笔,这是专业成长的基本手段。我们可以这样做:每当有感触、有想法之时就在第一时间落笔记录;每日一思”,每天留有一段思考的时间,可长可短,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每过一段时间,一周、一月都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小记,可从中挑选一二形成论文或叙事等。

三是做即记。对上级、学校布置的任务型台账,千万不能随手一放、最后狂补,而是要将它们放在固定位置,最好有标签一一标注,拿取方便。相关工作做的时候能即时记录就即时记录,定期做一次查阅。

四是有准备。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即使目前没有必须要上交的台账资料,我们也要做好日常积累。分项目摆放,有什么就放什么,有多少就放多少,放一点是一点,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不会一无所有、从头来过、胡编乱造了。

五是记关键。教师需要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实时观察儿童、记录儿童的学习过程,便于分析、发现儿童的学习特点,并给予有效支持。但是许多时候是不可能即时就能进行详细记录的,此时我们可以录像拍照,除此之外就是快速记录关键词,事后再进行详细描述,这样我们的观察记录便一定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凭想象杜撰出来。

以上这些做法可以让我们适当改变对台账资料积累的看法,也不会因为做资料而做资料,相反,许多资料都会成为自己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石。同时,作为一线教育人的我们也有责任一起努力,留“痕”又留“心”,让“痕迹管理”回归本真,让教育生态更为纯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