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知识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火星上的云2030 2023-02-13 发布于江西
图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图片

导读 

相关文献报道,日本人OPLL发病率为1.9%-4.3%,而亚洲其他人群发病率3.0%。近些年研究表明OPLL在全世界范围人种均有发生率为0.1%-1.7%。因此,在OPLL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临床医生充分熟悉OPLL病理生理学,临床症状、颈椎影像学资料等,并且熟悉 OPLL手术治疗方法

概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颈椎后纵韧带被钙化组织替代进而发生骨化,从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根,产生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

图片

图片

病因学 至今病因不明,仍停留在推测及学说阶段。

病理学改变

后纵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浅层连续分布至三个椎节,深层仅处于相邻2个椎体之间。OPLL发生时,既沿纵轴生长,同时水平扩大,侵占椎管。在不同的区域,骨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

临床表现 

主要是四肢躯干感觉运动障碍、四肢病理反射、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OPLL临床表现与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相似,起病50-60岁,随着骨化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部分也有神经根受压症状。颈部局部表现有酸痛,后伸受限。脊髓压迫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上肢是一侧或双侧的肌力减退,麻木,无力,灵活性减退,握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肉萎缩;下肢表现为行走无力,麻木,痉挛步态,行走不稳,似踩棉花,四肢腱反射亢进;其他可出现大小便困难,便秘,小便失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包括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OPLL表现为椎体后缘的条状高密度骨化病灶。根据骨化的形态可将OPLL分为四个类型。

(1) 节段型:骨化物呈“云片状“存在于数个椎体后方,是早期的骨化类型在临床上可表现出重度的症状与体征。

(2) 连续型:骨化物“条索状”连续跨越数个椎体后方临床症状不十分严重。

(3) 混合型: 为节段型与连续型两者的结合最多见,临床症状也大多较重。

(4) 局限型:  骑跨于相邻椎体后缘上方及下方,即在椎间盘水平。临床症状大多较为严重。

图片

图示OPLL分型:A连续型,B混合型,C节段型,D局限型

通过侧位 X 片,也可评价 OPLL 和 K 线的关系K线Kyphosis Line, K-line颈椎侧位X线片上,C2C7椎管中点的连线,由日本千叶大学骨科Takayuki Fujiyoshi医生2008年提出。K-line+)骨化物范围未超过K线K-line-)骨化物范围超过K线。其意义在于术前通过K线与骨化物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OPLL后路减压的手术效果K线-)的患者后路减压术后脊髓向背侧退让不足,神经症状改善不佳这类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手术为宜。

图片 

图示K线示意图。左图K-line(+),病灶未超过 K 线;右图K-line(-),病灶超过 K 线,提示颈椎前凸弧度减小或者后纵韧带骨化病灶较大,单独后路手术预后较差

图片

CT三维+重建

CT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是诊断OPLL的重要方法,准确率可超过 90% 以上CT重建可以观察到韧带骨化的范围、节段、位置、侵占椎管的面积等。成熟的骨化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均匀致密;未成熟骨化块表面不规则,密度不均,呈“云雾状”或“火焰状”。

图片

图片 

CT横断面OPLL双层征(double layer sign) 

图片

图示:椎体后缘高密度骨化块突向椎管,椎管占位并狭窄,容量变小,相应脊髓、神经根受压变形。

颈椎MRI

图片

治疗措施  

保守治疗

对于局限性症状、轻度神经症状者,应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药物外敷、温热理疗、支架疗法和注射药物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是解除脊髓、血管和神经根的压迫因素、稳定病变颈椎的椎间关节。其手术指征:有临床症状;骨化明显,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节不稳;保守治疗无效者。但手术方法种类较多,目前,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手术入路一般可分为颈前路、颈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前路减压融合术  即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减压和漂浮法

适用范围:脊髓受压的范围长度较小、骨化灶范围<3个椎节;骨化块厚度<5mm椎管狭窄率<45%。

OPLL骨化灶位于椎管的前壁,因此,前路手术主要是颈前路减压,直接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解除对脊髓、血管、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做椎体间植骨融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但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现骨化灶与硬脊膜广泛粘连、硬脊膜骨化,如果强行切除骨化灶,可以引起椎体前内侧静脉丛出血、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此时可行骨化灶漂浮法,将漂浮的后纵韧带拉向前方,再于椎体刨削的部位实施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以保持病变椎管的稳定性。

图片

图片 

后路手术

适用范围:后纵韧带骨化范围超过>3个椎节;后纵韧带骨化严重,椎管显著狭小,脊髓明显受压;前路手术损伤脊髓、神经根的危险很大,可采用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

后路手术即切除椎板、扩大椎管,使脊髓向后移行,从而避开来自前方的压迫。主要有椎板切除减压(或加内固定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疗效确切,包括:

半椎板切除术,即切除一侧椎板、关节突内侧缘、棘突基底部和黄韧带。

全椎板切除术,即切除双侧椎板、棘突。减压范围包括:骨化灶压迫的脊髓节段及上下各一正常椎节的椎板。

成形术

常用的有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Z字形椎板成形术,其中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应用最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术

一期或分期手术,OPLL混合型合并巨大LDH局部骨化灶显著增厚的时,手术风险大,单纯后路减压效果不理想,传统往往采用两期减压,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随着对OPLL症认识的深入,目前一些学者主张一期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成形术,一期前后联合减压钢板内定术,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图片

相关并发症

前路减压术中可能发生脊髓、神经根、血管的直接和间接损伤,术后可能发生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脑脊液漏、食管损伤等,移植物可出现移位、突出、骨折、塌陷、排斥反应,供骨区长期疼痛。

后路椎板切除术后容易引起颈椎序列异常硬膜外瘢痕增生,骨化块在OPLL行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后进展速度比自然过程明显加快。

小结

手术治疗OPLL风险较高,但手术效果相对良好,尤其是对起病后发展迅速、病程较短者,病人年轻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手术选择的指征和手术方法的不同,手术疗效也存在差异,并导致部分并发症。所以,术前充分详细的影像学评估,熟悉病人的临床表现及体征,针对病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及时正确处理相关并发症,才能综合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