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个东西浑然一体,天地形成前就已存在。无声无息,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独自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殆尽,可“名”为天地万物之母。我不知叫什么名字,就称为“道”,勉强命名为“大”。大到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向四面八方远去,远去而又返回源点。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天地万物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自然而然。 本章是“道”的产生,一是道命名的原因,二是道究竟为何。道的源头,也是宇宙本始。这种精妙的论述,比照圣经上帝七天造世界,从理性而言更让人理解和接受;现代科学有宇宙大爆炸,还有黑洞等理论。就此而言,道德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个问题解释了。 从有言无,从物像混成描述宇宙本源,天地都是自道而来,是道之用非道之体。易经中用太极表示万物总源,产生一阴一阳之为道,负阴抱阳,就是天地所成。所成是“道、天、地、人”的大成,由“道”而言,还是渺小的。从整体而言,道是一,而理解他要从分的概念中去体认,这就是文字的表述方式。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到最后还是原始反终,西游记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向外探索,宇宙浩瀚无垠,无边无际,最终却在个人的心念中,按照佛家语“万法由心”,心生万物,心物一元;反字还可以理解,宇宙永远处在动态变化中,唯有变化不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效法天地,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4节气就是时令中人该如何种植劳作,这属于最直观的效法;还有道家取法与天地进行修行;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效法地的作用;地按照天体运行作用,天干地支,就是天体干预,地负责支配作用,如受月亮的干预潮汐涨落;天效法道运行作用,而道无需任何是自然而然,是自己本然。所以道是万物之母。 |
|